蘋果的前置鏡頭及臉部辨識模組占去螢幕上方的位置,無法實現滿版螢幕向來是iPhone最為消費者詬病的缺點。為此,蘋果在新推出的iPhone 14 Pro系列機款做出調整,將前置鏡頭區塊獨立出來,成為可供使用者互動的軟體區塊——「動態島」(Dynamic Island)。
「動態島」,一次華麗的行銷救場
從強調窄邊框的iPhone 10,到因只把「瀏海」修剪而被批評「了無新意」的iPhone 13,為了保留Face ID 與前置鏡頭,蘋果一直受相同的挑戰所困──在不更動前置鏡頭的前題下,想到出人意表的解方。
而如今,缺乏技術創新的硬體困境,似乎在高竿的行銷包裝找到了出路──蘋果大動作發表了動態影片,為這個「硬體解方」起了個響亮名稱「動態島」,驕傲地宣稱它「模糊了軟硬體界線」。
儘管無論是UI/UX設計師或是開發者,對於這次的「將計就計」正反意見兩極,但無論如何,蘋果典型不按牌理出牌的招式已經炒熱話題,也許在反對者眼裡看來有些無恥,但從宣傳結果上來說有效。
動態島彈出式設計,成最大雙面刃
相較「瀏海」,動態島將占去螢幕上方更多面積,且會隨時彈出,是侵入性更強的設計。由於通知欄對於使用者來說,已經是每日互動千次的熱門區塊,動態島的誕生等同變相創造了另一個及時螢幕,讓使用者能夠透過單次點擊就開啟應用程式。
對於音樂、計時器、導航等 App 的來說,動態島的出現將能更及時推播通知,不過,也有易造成使用者阻礙、尚待克服之處,比如儘管推出「單手模式」,但會變相將動態島移至畫面中間、遮蔽畫面,對單手使用者來說較不友善;單擊僅能打開App而非編輯「動態島」,容易造成誤導;想要編輯動態島,必須觸碰該區塊的邊緣,但根據實測,現在的感應尚稱不上敏感,可能偶爾失靈。
除了對使用者可能形成負擔,對內容創作者、軟體開發者、UI/UX設計師來說,也可能是全新挑戰。先前的M字額就因為阻擋部分區塊,降低影片觀看時的體驗,使得影片、線上影集都必須使用獨特的螢幕切割比例;現今又須因為「動態島」調整,須先預設上半部內容面臨被遮蔽的可能。
概念已非首例,動態島會成為設計主流?
儘管動態島推出造成轟動,但類似概念早已經不是新鮮事,五年前的LG V10就已經推出「雙螢幕」,將一小塊顯示區域置放在上方以供用戶隨意切換 App,可惜沒有成功受到廣大採用。
不過這次可能正逢時機成熟──蘋果剛宣布開發,就已經在twitter上引起開發者、設計師廣泛討論,甚至已經出現相關小遊戲,在開源的框架OpenUI5上也已經對外公開。其他廠商如小米,也迅速跟進,推出類似動態島的介面設計。
Dynamic Island on OneUI5 *Concept* pic.twitter.com/Hw53SlLTjC
— Stoyan Vuchev (@stoyan_vuchev) September 8, 2022
蘋果過往就對公開API持積極態度,若大動作宣傳真能引發廠商跟進,未來軟體開發者如何將其納入產品設計,在符合螢幕比例的前提下,給予使用者更及時的推播,便成為一大課題。
本文轉載自2022.09.26「未來商務」,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