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乘眾勢以為車,御眾智以為馬

管中閔
user

管中閔

2004-03-01

瀏覽數 13,150+

乘眾勢以為車,御眾智以為馬
 

本文出自 2004 / 3月號雜誌 第213期遠見雜誌

3月20日將是台灣人民第三次以直選方式選出國家領導人的時候。在如火如荼的選戰過程中,我們失望的發現,攸關國家未來與人民福祉的經濟政策卻是候選人以及媒體最輕忽的議題。重大的經濟發展政策並未引起廣泛的論辯,忽視政府財政負擔的各種福利支票,對大陸台商的一些小恩小惠,甚至候選人的家產,反而成為競選雙方的宣傳重點。

然而我們國家的經濟真的不需要檢討與規劃嗎?從2003年底起,許多經濟指標開始好轉。經濟成長率增加,失業率開始下跌,房地產與股票市場也重現熱絡的場景。或許因為這些榮景(即使可能只是短暫的榮景),使許多人忘記了過去幾年的困境,於是樂觀的以為只要現在擺脫了衰退,未來就永遠是幸福快樂的日子。

我們過去在經濟上所遭遇的困難,尤其是兩岸問題與內部的結構問題(如產業轉型、財政收支失衡、長期失業等),其實大家都知之甚詳。造成這些困難的兩個根本原因在於:第一,施政缺少長期的思惟,所以作為上只重政策的短期效果,而不顧及國家的長期發展;第二,施政缺少寬廣的視野,所以坐井觀天,漠視國際大環境的轉變。

施政的關鍵當然是領導人。我們不認為有天縱聖明的領導人,所以好的專業幕僚團隊至為重要。但只有幕僚還不足以成事,更重要的是領導人不能囿於意識型態,而以個人意志和選舉利益凌駕於專業意見。兩個例子足以說明。過去多次選舉中總看到許多福利支票,即使財政、主計首長都認為政府財政實在無法負荷,領導人仍然一意孤行。基層金融問題叢生,幾任財金首長們規劃推動的改革,卻在領導人的一念之間全盤撤退,成為一場首鼠兩端的鬧劇。有這樣的情形,財政紀律如何不敗壞?金融體系如何不糜爛?

過去領導人予智自雄的結果是十多年挽不回的光陰,留下的是如今千瘡百孔的經濟體系。

1956年胡適之先生於《自由中國》(十五卷九期)發表「述艾森豪總統的兩個故事給蔣總統祝壽」一文。適之先生在文中以艾森豪能充分授權,信任專業素養的兩個故事來提醒蔣故總統。他也引述《呂氏春秋》的話,建議總統要「無智,無能,無為」,因為「無智,故能使眾智也。無能,故能使眾能也。無為,故能使眾為也。」他更勸總統要「絕對節制自己」,要努力做到「乘眾勢以為車,御眾智以為馬」。四十八年後,即使今昔大異,我卻覺得這些話還是極具參考價值。

「乘眾勢以為車,御眾智以為馬」,就是我對新總統當選人一點謙卑的願望。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經濟所所長,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