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不再追求清零,讓防疫、經濟並行!維持國民正常生活

楊艾俐
user

楊艾俐

2022-04-07

瀏覽數 500+

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hoto AC
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hoto AC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編按:台灣不可能永遠維持清零,與病毒共存已成各國趨勢,指揮中心應該公布全國的醫療承載量,靈活調配醫師及護士人力,讓台灣在疫情升溫時,依然能維持正常生活。  

台灣疫情驟然升溫,政府一直在與病毒共存或是清零之間徘徊,讓很多地方首長無所適從。蔡英文總統說明,現階段所設定的目標,就是「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輕症」。我們的「新台灣模式」就是透過積極防疫、穩健開放,兼顧國家經濟發展與國民正常生活。 

開放有開放的條件,共存有共存的條件,清零顯然難做到,尤其是面對一波波來勢洶洶的Omicron病源。

不再清零,防疫、經濟並行 

與病毒共存已成各國趨勢,台灣不可能永遠維持清零,蘇貞昌院長拋出防疫、經濟並行的「新台灣模式」,其實也不必新模式,國際現成有很多例子可循:第一要加強快篩檢測劑,第二要求大型集會有打疫苗兩針的證明,第三是加強打第三針。 

美國近月來,新冠肺炎感染數每週都下降,雖然看起來每天都仍有近兩萬人感染,比起年初已好太多,歐美有如此多人通報感染,是因為檢測劑普遍,家用檢測劑,政府用送的,到藥房買也很便宜,大學裡宿舍每星期測一次。

台灣尚未有此服務,所以社區裡必定還有很多未爆彈,例如輕症及無症狀感染者。

台灣疫情驟然升溫,社區裡恐怕還有很多未爆彈,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unsplash

台灣疫情驟然升溫,社區裡恐怕還有很多未爆彈,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unsplash

美國很多行業員工每天都得接受測試,才能進工作場所,例如屠宰業、運動員與需要密切肢體接觸者的警察、老師、醫護中如有未打疫苗者都要每天檢測,以維持團隊及被服務對象安全。 

其次,在台灣,辛辛苦苦打的疫苗似乎沒有什麼回報,兩年來我從美國回台灣數次,每次都得關14天,然後自主管理七天,去年回來時已打了兩劑,按說是高度安全的人,但規定從來沒改,最近才放鬆到關10天,打和沒打都一樣。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美國現在很多場所都需要疫苗證明才能放行,洛杉磯2月分經過兩次大活動,一次是春季馬拉松,另一次是大學足球超級盃,三萬人在場裡嘶吼流汗,洛杉磯郡的確診人數沒有太大上升,因為每人進場都得打了兩劑疫苗,紙張證明或者電子證明都可以。 

其實,疫苗證明在台灣也很容易實施,打疫苗的人都備有小黃卡,出示即可,不要怕人偽造,大家還是很珍視自己性命。 

最近政府規定遶境的疫苗限制措施公布後,打氣反而開始提升,比前一陣子用獎勵措施還好。根據指揮中心統計,Omicron特性有99.6%都是輕症或無症狀,只有少數未完整接種的年長者,有重症死亡的危險。

增加疫苗施打率,莫過於進出某些大型場合必須具備打兩劑證明,保障所有人的安全,現在跟消費者直接相關的疫苗規定,只有八大場所,其他都沒有。 

公布醫療承載量,靈活調配醫護人力 

現在地方都在喊醫療量能不足,若真要顧經濟,一般人如果快篩陽性,輕症回家自我隔離;有重症風險的就給他抗病毒藥物。不用動不動就停班、停課、停診,也不用像坐牢一樣關在集中檢疫所。 

另一方面,指揮中心應該公布全國的醫療承載量,靈活調配醫師及護士人力,以及訂購緊急抗病毒藥物,抗病毒藥物逐漸多元化,連日本都證明了伊維菌素都有效,這種廉價,寄生蟲防治的藥物,可用來對抗早期的新冠病毒,對Omicron也很有效。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曾著有《郭台銘霸業》;本文原刊載於中時新聞網,經同意轉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