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對理財有一種刻板印象,以為理財不外乎就是「錢滾錢、利生利」這碼子事,然後產生一種「等我有錢再說吧」這類抗拒的理由。因為沒有財可理,對理財產生抗拒心理,拒絕學習理財,過於因噎廢食。如果每個月底總是兩手空空、收支打平,也許正是該好好檢討一下,為什麼沒有財可理,到底是錢賺得不夠,還是花得太多?
絕對不要以為有錢人才具備理財的資格。事實上正好相反,有錢人總是有專業的會計師、財務長,或是私人銀行的專業理財顧問幫他們理財,反而是一般人的你我,愈需要提早為自己的人生做好規劃。
成功理財三部曲
第一步:寫下你的夢想
金錢如果不能實現夢想,再多的錢也沒有用。你可以花幾分鐘寫下來,你一直想做的是什麼?然後你要在幾歲時完成?算一算你有幾年的時間可以準備?走一步算一步,不算規劃。支離破碎的投資,雖然每一種投資工具或商品都有了,也不是理財規劃。
一位年輕朋友問我,他目前月入3萬多,沒有積蓄,要怎樣理財,兩年後就能帶著200萬,做個瀟灑的留學生?我的答案是:「那怎麼可能?」月薪3萬,就算一年領十四個月薪水、每個月不吃不喝,兩年也只能存84萬而已。就是每個月拿3萬給基金公司,希望兩年後變出200萬,也是異想天開的事。
想靠短期資金的進出賺大錢,是投機或異想天開,不是理財。理財是處理「錢進」與「錢出」的行為,誰能讓兩者間的剩餘最大化,誰才是理財贏家。要達成人生的目標,首先要以務實的心態做精細的規劃。
第二步:正確的理財觀念
很多人知道理財規劃的重要,卻無法開始行動,主要是因為以為理財規劃非常困難。其實,未來總是充滿不確定性,但是,理財規劃並沒有一般人想像中那麼難。你只需要學會正確管理金錢,以及預估未來收入的方法。
你需要思考的是,你的夢想需要多少錢去實踐?該如何一步步去累積這些夢想的基金?
理財規劃和人生各階段目標是相互結合的,希望十年後有1000萬元,不算是理財規劃;因為籌措子女教育基金和退休金,現在開始每個月存5萬元,並將這5萬元投入年報酬有10%的理財工具,十年後希望能累積1000萬的資產,這是理財規劃。人生五個不同階段的理財目標(見表)也可以簡化為成長期、耕耘期、收成期三個階段;或分為成長期、耕耘期、收成期、退休期等四個階段。重點不是分成幾個時期,而是人生要有理財規劃的概念,以及根據不同時期所能承受的風險,規劃出適合自己的理財風險組合。
第三步:選擇理財工具並切實執行
在眾多理財商品中選擇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有助於實現個人理財目標的工具和商品,並適時切實執行,是最關鍵的一步。
但是,如何選到優良的投資標的?「狗咬狗」策略,也就是由眾多金融機構和理財專員的推薦以及揚棄理由中,找到交集點,是可以遵循的原則。
舉例來說,A公司會推薦自家公司產品,但是抨擊B公司的同類型產品,只要以此再去詢問B公司的產品,又會出現A公司產品的弱點,如此「狗咬狗」之下,選擇性就會更明確了。
理財活動的因素千變萬化,約每半年適時地調整資產結構,才能達到提高收益、化解風險的目的。比如說,今年初,股市處於低檔,理財中存款和股票的資金比例,應該是七比三。如今股市超過六千點,衡量基本面的景氣復甦並不足以支撐股市強勁反彈,理財組合中的存款與股票比,最好再回復七比三。
投資理財組合的比例雖然會隨著金融市場最新趨勢有所改變,但是,並不意味必須追逐市場最新流行商品而變動。例如退休型的理財組合,成長但高風險的組合是占20%,即不應因為股市處於漲升而改變高風險組合的比例。
但是,微利時代,景氣處於復甦期,薪水戶把錢擺在銀行實在不划算,如果懂得把每個月結餘的3000、5000元,拿來定期定額投資淨值報酬率和操作績效不錯的股票型基金,就有機會在不景氣的年代中,幫助自己提高資產的收益率。(陳忠慶口述,楊麗君整理)
人生五階段最常見理財目標,
及理財組合方式:
第一階段 積極的職場新鮮人
●理財目標 成家立業
●投資理財風險組合 高成長高風險投資60%
固定收益投資25%
保本投資10%
傳統保障型保險5%
第二階段 築巢的三十歲
●理財目標 籌措購房自備款,子女教育金
●投資理財風險組合 高成長高風險投資50%
固定收益投資30%
保本投資10%
傳統保障型保險10%
第三階段 希望的四十歲
●理財目標 籌措子女教育金,提前清償房屋貸款,
提早累積退休養老金,減少支出
●投資理財風險組合 高成長高風險投資35%
固定收益投資30%
保本投資15%
傳統保障型保險20%
第四階段 豐收的五十歲
●理財目標 尋求最強投資組合,降低投資風險,
存妥養老費用,規劃退休生涯
●投資理財風險組合 高成長高風險投資20%
固定收益投資40%
保本投資20%
傳統保障型保險20%
第五階段 珍貴的六十歲和六十歲以後
●理財目標 快樂享受生活,預立遺囑,安排遺產
●投資理財風險組合 高成長高風險投資0%
固定收益投資50%
保本投資25%
傳統保障型保險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