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打疫苗猝死頻傳,該買疫苗險嗎?規劃前先釐清2盲點、4關鍵

經濟日報
user

經濟日報

2021-06-20

瀏覽數 78,300+

圖/池孟諭攝
圖/池孟諭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全台針對年長者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但19日已有49位長者注射疫苗後猝死。對此,台灣《保險法》權威、北宇管顧總經理劉北元表示,一般民眾在規劃疫苗險前,應釐清「疫苗險的理賠標準」,以及「自身醫療險保障是否足夠」兩大盲點,並評估四大關鍵,確認有需求再投保,才能發揮效益。

劉北元指出,從投保目的來說,會想為自己規劃疫苗險,是為了轉嫁疫苗施打後出現不良事件,因而會發生的損失。這種損失一個是工作收入損失,另一個則是醫療費用支出。

關鍵一:必須住院才能獲得疫苗險理賠

尤其是面對近期因疫苗注射而猝死的案例頻傳,民眾難免會急著想要購買疫苗險,來為自己增加保障,但是,許多人卻忘了思考自己是否需要購買疫苗險?

劉北元表示,目前市面上疫苗險的理賠項目,多數都從住院開始提供,也就是說,若不是嚴重到需要住院,疫苗險是不會被啟動的。

他表示,根據《天下雜誌》報導,英國溫頓風險中心(winton centre for risk and evidence communication)所做的分析比較,截至4月底的英國臨床資料,60-69歲的人,施打AZ疫苗產生血栓的機率是百萬分之8,而在低暴露情況中,死於新冠肺炎的機率是百萬分之141,死於交通意外的機率是百萬分之23,被雷打到的機率則是百萬分之1。

因此,施打AZ疫苗產生血栓的機率,大約比被雷打到的機率略高一些;但比死於交通意外低,劉北元提醒,到底該不該投保疫苗險?想要投保疫苗險的人,可從上述各種情境的發生機率,加以評估。

關鍵二:是否提供工作收入損失補償,要看清楚

其次,因為疫苗不良事件可能導致工作收入損失,但大多數的疫苗險並未將其納入理賠範圍,若是非常重視工作收入的人,想投保疫苗險前,應問清楚保單的承保範圍是否以住院為理賠的要件?以及是否有涵蓋工作收入損失?

池孟諭攝

池孟諭攝

關鍵三:必須投保疫苗險?先看有無醫療險

劉北元指出,從保障內容來說,疫苗險的理賠項目大致上有住院日額、慰問金、加護病房增額給付及喪葬費用。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而住院日額項目,對於平日就已經相當重視醫療險的人來看,似乎並無絕對的必要性,因為一般醫療險的保障在被保險人出現疫苗不良事件時,也會被啟動,因此,只有尚未購買醫療險、或是保障額度偏低的人,才真正需要考慮投保疫苗險。

值得注意的是,劉北元於5月底即已提及注射疫苗出現不良反應時,依據法院判決,可望申請意外險理賠,引起各界關注後,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也於17日表示:注射疫苗出現不良反應死亡時,保險公司應該理賠。

但是,意外險真的可以完全取代疫苗險嗎?兩者的優勢與缺點又在哪裡?

關鍵四:想拿疫苗險v.s意外險理賠?舉證責任差很大

劉北元對此表示,一旦注射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疫苗險與意外險是否啟動理賠的最大差別,就在兩者對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舉證,要求不同。

由於疫苗險的承保事故為「接種疫苗不良事件」,根據福部疾病管制署網站內容,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指的是注射疫苗後,發生任何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這些事件,有時序相關(接種「後」發生),但不一定存在著因果關聯性。

從衛福部上述說明可知,疫苗險的承保條件從法律角度來看較寬鬆,不需接種者去證明自己發生的不良症狀、跟疫苗注射有相當因果關係。

反之,若是在注射疫苗後死亡,要申請意外險理賠,依目前法院實務做法,恐怕就要受益人證明被保險人的死亡與疫苗的注射有因果關係,是死亡的主力近因。

劉北元強調,這種證明的責任,不僅僅是疫苗險不良事件中,時間順序上的說明,而是要有科學上的論證基礎,因此受益人負擔的舉證責任異常沉重。未來,若沒有官方出面協助疫苗不良反應因果關係的認定,或是法官依法減輕受益人的舉證責任,對於意外險的被保險人(或受益人)而言,恐怕會是一場曠日費時的訴訟。

本文轉載自2021.06.18「經濟日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數位專題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三防世代」來了!現在30~50歲的青壯族群,如何建構防窮、防病、防詐騙的財務安全網?確保「老後三本」已經成為即刻要思索的必修課。只要正視問題、提早因應,你將更有機會開展屬於自己的「晚美人生」。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