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市面上出現幾本「不一樣」的書。封面、封底或內頁是一般人並不熟悉、文學界不曾聽過的年輕人的照片;男的英俊瀟灑,女的秀麗飄逸。
夾在書裡的,是介紹其他新人的書籤。其中有六位二十多歲的女生被塑造成「小說族」,使人立刻聯想到唱歌的紅唇族。
打俊男美女牌
這種被稱為「打俊男美女牌」、「好像歌星出唱片」的包裝方式,是希代出版公司的促銷手法。儘管重視包裝的風氣在出版界已相當普遍,「希代」的作法仍顯得獨樹一幟,且效果顯著。
二十八歲的張曼娟,出了「海水正藍」及「笑拈梅花」二書,已數週連踞金石堂書局文學類排行榜一、二名。她每個月可領十多萬元的版稅。二十七歲的黃秋芳一口氣出了三本書,都以自己的照片做封面,上市才一個月,三本書都已再版。
有人分析「希代」推出的新人文學作品,準確地掌握住讀者的口味。目前台灣購買文學書籍的主力是中學及大學女生,而年輕人寫的小說或散文,不管內容、敘述方式或使用的語彙都較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其中正在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攻讀博士的張曼娟,書中描述的不食煙火、一往無悔的愛情,尤能滿足年輕女孩對夢幻的嚮往,而被視為「新瓊瑤」。一位大學文藝社團負責人表示,張曼娟長髮披肩的清純外型、優異的學業表現,更讓許多少女讀者當做偶像般地崇拜。
對於「希代」的促銷奇招,負責人朱寶龍認為「促銷無罪」,吸引更多人去看書是出版商的責任。他強調:「我們不做,別人也會做,我們不過搶得先機而已。」
曾獲教育部文藝獎的黃秋芳不排斥用自己照片做封面,因為資訊太多,讀者缺乏耐性。對一個毫無知名度的新人而言,有必要出奇制勝。
強勢促銷真能提拔新人?
出版界有人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作家不是明星,不應顯露作品以外的東西,因此處理時要格外慎重。
一位報紙副刊主編就認為,用照片當封面要名實相符。用資深作家梁實秋、林海音當封面還能接受。「但是用年輕男女做封面,此風不可長,」他搖搖頭說。
這種強勢促銷方式對新人是好是壞,也見仁見智。
朱寶龍認為,今天已不是「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時代,應多給年輕人出頭的機會,才能鼓勵更多年輕人寫作。有位女生因常遭退稿,本已想放棄寫作,但因「希代」願意幫她出書,重新激起她寫作的信心,她比喻那種心情,「就像從地獄到天堂」。
相對的,一位新人發現,同伴中有人因作品在強勢包裝下仍不能暢銷,而更沮喪。資深作家則認為,就算出擊成功,在少年得志的情況下,往後若不能突破,可能更痛苦。更多人擔心,寫作以後會變成和當影歌星一樣,被年輕人視為出名得利的捷徑。
不過這也可能只是一陣熱潮而已。一位出版商觀察,一旦讀者新鮮感消失了,出版商也會很快改變策略,屆時寫作的俊男美女可能就不再有機會「拋頭露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