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趙家安放眼全中國

成章瑜
user

成章瑜

2002-10-01

瀏覽數 23,100+

趙家安放眼全中國
 

本文出自 2002 / 10月號雜誌 第196期遠見雜誌

現年六十七歲的台灣軟體先鋒趙家安,小學六年換讀六個城市,從重慶讀到高雄,一路顛沛,卻讓他很早就懂得看事情要講究戰略高度。

至今,趙家安對1993年兩岸電腦中文內碼曾經在他手上有機會統一,卻失之交臂,慨嘆不已;政治的關山不能遮攔眼光,趙家安手上有一盤棋,一步一步慢慢下。

趙家安是台灣士通資訊的執行長,也是當年李國鼎在推動資訊科技時的左右手之一。

1992年成立的士通資訊,1993年就開始赴大陸尋找投資標的,最後決定落腳在杭州及大連。最近,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出手900萬美元,投資士通,與其說林憲銘看好士通,不如說是看好趙家安「搶先一步」的大陸布局。

士通,不但與大陸排名第一的東大阿爾派軟件合作,也與杭州天橋國際策略聯盟,借力使力進入大陸市場。

軟體看不見,但是比起中國大陸渾沌不明的市場機制,市場渾沌顯然風險更高。

誰都知道大陸軟體市場潛力大,但不是現在。現在的市場不成熟,客戶及客量不足,「現在做,很痛苦,」天橋國際總經理張文說。

但是風險再大,面對未來可能前程似錦的市場,卻沒有人敢說NO!在這樣不前不後的尷尬期,究竟要如何布局大陸?

「單純企業投資就拉不出產業高度,沒有產業高度,企業也很難茁壯,」趙家安說。

拉推間直接進入市場

根據趙家安的布局,要有產業高度,除了軟體應用開發中心之外,還要直接進入市場,用拉(pull)、推(push)雙管齊下。士通在2006年前,預定將在中國的八大區(表),完整建立一整套研發及應用軟體據點,帶動產業聚落成形。

趙家安的拉力,來自於利用中國豐富的軟體人力,做國外的科技委外(outsourcing)計畫;至於推力,則是把國外好的技術引進大陸,提升技術功力。

這一拉一推之間,最大的好處是有了穩定的現金流量,可以換取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而士通的全盤大陸布局,杭州明顯是趙家安首攻的灘頭堡。跑了二十個城市,趙家安看上了人間天堂杭州。「因為這裡可以避開高薪挖角,」趙家安說。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趙家安不但在杭州設立了研發為主的超軟信息創業公司,做為士通在中國的開發中心;另外更主動出擊市場,與浙江物產集團合資,成立了天橋國際投資公司,專門尋找本地的市場及投資機會。

要有產業,先要有cash(現金)價值。在中國市場還沒有起來之前,戰略的首要之務是著重現實財務面。趙家安把原本台灣軟體中後段耗費人力的程式coding(編碼)工作,移到杭州,用穩定的國外委外收入,養未來的中國市場。

1999年成立的超軟信息創業公司,主要承接國外來的委外的案子,「我們可以說是軟體的中國OEM(原廠委託製造加工)基地,」超軟總經理周晉弘說。

目前超軟九成的營業額都來自代工,也成了士通在大陸發展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有了穩定的現金流量,士通才有餘力投資本地公司,並進行軟體開發。

大陸未來的軟體市場,除了出口,很大一塊就是大陸。要進入本土市場,一定要善用本地資源,士通與杭州物產集團合作成立的天橋國際投資,就是一步重要的棋。「在中國投資,要有好的投資臂膀,」張文說。

天橋三年內一口氣買下了四家杭州軟體公司,「等於直接買到了市場,」趙家安說。

目前天橋國際旗下的四家公司,就已經直接承接到杭州公安、電力、醫療衛生等方面的系統應用軟體設計。

不過兩岸政治不明朗,趙家安的大陸投資,小心翼翼,採取透過第三地合資,再投資杭州的天橋國際投資及超軟。一切中國內地的企業購併,則由天橋投資一手負責。

這樣的思考,一是考慮台灣的政策,在獲利處理上,比較沒問題;二是有了大陸的法人地位(指天橋),可以直接收購大陸公司,直接進入市場。

天橋收購本地公司,並不是單兵作戰。超軟由國外學習引進的技術及思考,再輸入天橋旗下的公司。超軟另有一個超級任務,就是幫忙天橋把中國產品標準化。

大陸企業積極發展公安、電力、醫療、電信等各式各樣的應用系統軟體。「超軟可用國外的經驗,修改變裝後,快速移植,」周晉弘說。

杭州模式,僅是趙家安開發中國的試點,在未來四年內,趙家安還要繼續把杭州模式移植到青島、西安、成都等。用這種兩岸分工合作的商業模式,開發中國市場,也替台灣軟體尋找生存機會。

不過,事非經過不知難。士通在杭州三年,既有經驗,又有教訓。「總結了經驗教訓,才能再往下一步走,」張文說。﹙成章瑜)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