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立法院三讀通過!「3法官、6國民法官共審制」2023年上路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20-07-22

瀏覽數 25,100+

圖/僅為情境配圖。陳之俊攝
圖/僅為情境配圖。陳之俊攝

立法院臨時會今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為蔡政府推動司法改革踏出一步,確定未來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故意犯罪造成死亡者,應行國民參與審判,組成國民法官法庭。

而國民法官自2023年上路後,新法也規定,自施行起六年,由司法院組成評估委員會,每年評估成效。

蔡英文總統於五二○就職演說中宣示,國民法官制度未來四年一定要上路,立法院也動起來,臨時會本周處理「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歷經連兩日挑燈夜戰,上演朝野表決大戰,終於更名為「國民法官法」,並在今日三讀通過新法。

新法第五條規定,除少年刑事案件及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案件之外,所犯本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故意犯罪而發生死亡結果者,經檢察官提起公訴,且由地方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案件,應行國民參與審判。

第一條則明定,國民法官法庭由法官三人及國民法官六人共同組成,就應行國民參與審判案件,共同進行審判的合議庭。

立法院臨時會挑燈夜戰,上午持續審查「國民法官法」,在二讀通過後,民進黨立委在議場內拍照合影慶祝。聯合新聞網提供

立法院臨時會挑燈夜戰,上午持續審查「國民法官法」,在二讀通過後,民進黨立委在議場內拍照合影慶祝。聯合新聞網提供

而為防有預斷的情形發生,也避免法官與國民法官產生資訊落差,第43條也規定,國民參與審判案件,當檢察官起訴時,應向法院提出起訴書,不得將卷宗及證物一併送交法院。

針對有罪認定,第83條則說明,須包含國民法官及法官雙方意見在內達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決定;未獲該比例人數同意,則為無罪判決,或判有利於被告的認定。

有關科刑事項的評議,以國民法官及法官雙方意見在內過半意見決定;在死刑的部分,則必須是以國民法官及法官雙方意見在內達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否則不得為之。

新法並規定,所犯本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之案件,自2026年1月1日起行國民參審;故意犯罪而發生死亡結果者,則自2023年1月1日起行國民參審。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而自2023年起六年,司法院應成立「國民參與審判制度成效評估委員會」,進行調查研究,並於每年就前一年度制度施行的成效,提出評估報告。

本文轉載自2020.7.22「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