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企業將無險可保

李翠卿
user

李翠卿

2002-01-01

瀏覽數 15,850+

企業將無險可保
 

本文出自 2002 / 1月號雜誌 第187期遠見雜誌

對產險公司來說,這幾年來的最大心得就是一個「賠」字。

921大地震重創台灣,理賠金高達新台幣120億元,至今保險業者還在賠;賀伯、象神、桃芝、納莉颱風叩關,也造成嚴重的產物損失,特別是2001年9月來襲的納莉颱風,產險公司理賠超過百億元。

天災已是如此不堪,偏偏人禍也不斷。科學園區在兩年內因火災損失200億元,相當一座8吋晶圓廠,華邦、聯瑞更是創下百億元鉅額理賠金的紀錄;2001年5月東科大火波及兩百多家廠商,理賠40億元,保險公司賠個沒完沒了,對台灣市場幾乎胃口倒盡。「台灣的產險市場幾乎可以說是全世界最難經營的市場,」蘇黎世金融保險集團台灣地區執行長蔣德郎搖頭嘆道。

加上美國911事件以後,許多國際再保公司元氣大傷,不堪虧損之下,無利可圖的台灣市場遂被視為拒絕往來戶。英商皇家太陽聯合產險與美商恆福產險相繼自台撤資,其餘保險公司或再保公司對台灣市場的評估也愈來愈嚴苛,「企業要提防無險可保的可能性,」蔣德郎警告。

高保費時代來臨

因為台灣產險市場風險高,產險業者為保障利潤空間,被迫想出解套之道:調高保費或自負額、拒絕承接高風險客戶。

企業需有心理準備:高保費時代已經來臨。過去,台灣產險市場殺價競爭的情況相當嚴重,這也是許多外商相當吃不消的理由之一。不過,蔣德郎對殺價競爭的看法倒是相當中性,他認為,競爭是舉世皆然的,殺價競爭只是保險公司撤出台灣的次要原因,主因還是在於損率太高。

「保險公司不怕保費低的,只怕出險的機率大!」蔣德郎表示,外商會棄守台灣市場,實在是因為台灣的天災人禍實在太過離譜,「東科竟然燒四十二小時還滅不了?捷運居然可以全線淹水?」

此外,理賠金額之高也令人瞠目。以1997年聯瑞晶圓廠大火為例,獲賠101億元,不但創下台灣最大單一工業安全意外險金額紀錄,同時也是世界理賠案第三高紀錄。羊毛出在羊身上,面對接踵不斷的出險損失,保險公司只好調高保費,而且是以50%、100%的幅度往上調。

如果風險過高,保險公司寧可不要這個客戶,免得賺小賠大。特別是損失動輒十幾億元的高科技公司,更是保險公司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神,「願意保的大概只有三到五家保險公司,」一位產險業者估計。

其餘重大工程如港灣、橋梁工程也被列為高風險客戶名單,「沒辦法,只要颱風一來,橋就被沖垮,怎麼保?」蔣德郎無奈地說。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不只是國際再保險公司挑案子,國內中央再保險公司也不是來者不拒,「畢竟保險不是救濟事業,」中央再保險公司國內財產再保險處處長謝政耀表示。

雖然保險公司從嚴核保,但保險司第二科科長張玉輝並不認為企業可能會無險可保,「只是費率的問題而已。」

此外,新興保險公司的出現也可緩解保險市場緊縮的窘境。謝政耀表示,根據過去的經驗,每當發生重大災變後,現有保險公司受到衝擊,核保條件緊縮,有些風險較高的企業根本買不到保險。不過,當市場能量不足時,反而有一些新興保險公司或再保公司逆勢操作,承接這些保險孤兒。例如,美國911事件以後,國際知名金融公司MMC便集資10億美元成立新保險公司AXIS,收留保險公司不願承接的客戶。

不過,謝政耀也補充,畢竟AXIS是美國的個案,國內企業要自求多福,還是得加強風險應變能力。

風險防阻能力不彰,是台灣每遇災害便損失慘重的主因。「台灣人救災很熱心,但防災觀念卻很匱乏,」蔣德郎說。

鄰國日本也是有地震、颱風等天災的國家,但日本人對災害警覺較高,基礎建設、都市計畫也都將防災需要列入考量,因此發生災害時,比較不會造成這麼嚴重的損失,蔣德郎認為,「我們風險防阻的觀念應該要『哈日』。」

保險理賠只是亡羊補牢的下策,要降低損失,企業必須要加強風險防阻觀念。企業防災的觀念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可是台灣企業卻不太願意增加成本改善安全建設,這幾年因為損率太高,這類大型工業險的客戶就算有錢也買不到保險,觀念才慢慢轉變。

「你不能什麼成本都不願出,但希望出事了就要保險公司扛,」謝政耀說。

產險公司為降低出險機會,會特別編制一組專業防災人員。例如,蘇黎世金融保險集團十幾年以前就開始聘用風險防阻工程師、富邦產物保險亦於1995年成立損害防阻服務部,這些專業人員的功能就是協助企業建立損害防阻工程,並要求企業客戶做防災配合。

不過,保險公司僅會針對保額高的中大型客戶做詳細診斷。保額300、500萬元的小型產險因為保費相當低,派專家前往評估、寫報告不敷成本。但有些防災措施是惠而不費的,例如,在歐美相當普及的橡皮攔水壩即是一例。

謝政耀表示,企業必須有所自覺,過分違常的出險機率,不只嚇跑保險業者,對國家經濟也將造成損失,「保險公司若把錢都拿去理賠,就沒有錢流入資金市場,那股市、基金可能熱絡得起來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