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殺不死我的,使我變得更強大」──尼采
他手上抱著一顆足球,穿著釘鞋,來到一個陌生人的家門前,按下門鈴。
門開了,他聽到屋裡的電視傳來美式足球賽轉播的聲音,現在正是緊張的延長賽。應門的是一個40幾歲的彪形大漢,對方一臉狐疑地盯著他。
「你好,請問……你可以讓我在你家後院踢足球,並且用我的手機幫我拍一張照片?」他有點不安的,亮出手上的iPhone。
看到書裡這個段落時,我心想,這個拿足球的人瘋了吧?
後來才知道,這書的作者蔣甲另有不尋常的計畫,這個計畫就是:找尋不同的人,向他(她)提出不尋常的要求,讓自己被拒絕,一次又一次,直到累計100次。
說真的,我只聽過101次求婚(五年級日劇迷的共同回憶),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自虐的100次「被拒絕」,不由得驚呼:到底為什麼啊?
對於我這種臉皮很薄的人來說,「被拒絕」是一種像是生病的經驗,每一次被拒絕,那種羞愧、失敗、無地自容的感覺,讓人不想再經歷第二次。
被拒絕雖然是不舒服的經驗,但是,如果在人生裡一直避免「被拒絕」,是不是意味著──其實,我們也錯失了許多驚喜和機會?
為什麼我們害怕被拒絕?
作者提出他的發現。在遠古時代,一個離群索居或不被團體接納的個人,可能面臨被野獸襲擊、食物不夠、受傷或生病沒有人照顧的險境,因而,在人類的DNA中,內建了「最好在團體中生活」的密碼。
如此一來,一旦被團體拒絕,我們的大腦就不自覺做出反應,發出警訊,那種悲傷失落的感覺怎樣都揮之不去。
當人的身體受傷或疼痛時,大腦會釋放有止痛效果的「類鴉片」(opioid),讓我們好過一點。後來,科學家研究意外發現,當一個人被別人拒絕的時候,腦內竟然也會分泌類鴉片為心靈止痛,可見,身心是一體的,被人拒絕帶來的創傷,跟被人拿磚頭砸傷,根本不相上下。
這也許可以解釋,當今許多網路霸凌,為什麼常常讓當事人身心受創,甚至因此尋死。當精神上的創傷難以負荷,連體內的類鴉片都不能止痛之時,最後只能尋求終極的解脫。
然而,在日常生活裡,每個人都可能被別人拒絕。所以,作者在人生中經歷一次慘烈的「被拒絕」(大金主拒絕投資他搖搖欲墜的新創公司)之後,想出了一個解法:
如果我們能夠常常練習「被拒絕」,是否,最終就能練就不怕被拒絕的膽識?
作者就這樣帶著iphone實況紀錄,展開了他的100次「被拒絕之旅」。
這次的另類旅程飽覽人性、探索心靈,精采程度跟名著《環遊世界80天》不相上下,他將影片傳上網路,意外獲得廣大的迴響。
許多陌生人跟他分享自己「被拒絕」的經驗,包括找工作被拒絕、表白被拒絕、被公司裁員、投稿出版社被拒絕……等。
其中,「投稿被出版社拒絕」這件事引起了他的興趣,於是他開始探究,史上著名的作家,也有這樣的經驗嗎?結果令人十分震驚!
著名的納粹見證經典,安妮法蘭克的《安妮日記》,由安妮的父親向出版社提案,被拒絕15次。
驚悚大師史蒂芬.金的成名作品《魔女嘉莉》被拒絕30次。
甚至J.K羅琳的驚世之作《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也曾經被出版社拒絕過12次。有一家出版社回信給羅琳說:「對小朋友來說,這本書太長了」,因此沒有採用。結果,哈利波特系列書籍被翻譯成75種語言,在超過兩百個國家出版,所有版本的總銷售量逾4~4億5千萬本。
然而,如果要說到被出版社拒絕的金氏世界紀錄,首推羅伯特.波西格的《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他被拒絕121次。後來,這本書在全世界售出超過1000萬本。
對凡人來說,如何從被拒絕的痛苦中,一次又一次的重生,關鍵當然是「信心」,還有「態度」。如果能把「被拒絕」當成人生中必然會有的經驗,重新解讀你的歷程,找到正面的觀點,那麼,這就是一次又一次彌足珍貴的生命教育。
在蔣甲的「100次被拒絕旅程」中,他學到了許多珍貴的心得,其中的重點包括:
(1)被拒絕通常是對方的個人意見,全視對方的歷史背景、文化差異、心理因素而定。換言之,凡事都有人拒絕,也有人接受,跟你這個人沒有絕對的關係,不需要因為被人拒絕就全盤否定自己。
(2)被拒絕之後,不要立刻逃跑。如果有機會留在現場,有禮貌的問明被拒絕的原因(問出「為什麼」),甚至,換個時間、換個人、或換個條件,繼續努力嘗試,說不定就有機會。
(3)焦點放在過程而不是結果。專注在自己能控制的部份來努力,他人的接受或拒絕,是不能控制的外力,這點就不要太在意了。
作為史上最了解「被拒絕」的人,而且成為「被拒絕」大師的蔣甲,因此一炮而紅!他錄下每一次「被拒絕」的冒險,總共100集,內容千奇百怪。其中第三集,他來到一家甜甜圈店,開口要求店員為他特製一個奧運五環甜甜圈(那年夏天正是奧運季)。他本來以為一定會被拒絕,沒想到15分鐘後,店經理端出一盤特製甜甜圈,而且還免費招待!這則影音放到 Youtube 被到處瘋傳,至今已有超過500萬次點閱,蔣甲以及那家甜甜圈店的經理一夕爆紅,一起成為電視節目脫口秀的嘉賓。
後來他應邀成為TED演講人。在演講結尾時,他感性地說,在歷史上,許多改變歷史的名人,例如黑人民權律師馬丁路德、印度聖雄甘地、甚至基督耶穌,在他們的一生中,遭遇過無數次的「被拒絕」,但是,這些人沒有讓這些「拒絕」成為阻礙自己前進的絆腳石,他們反而大步跨過,繼續前進──被拒絕之後的那些作為,讓他們最終完成了人生的使命,不但重新定義了自己,也改變了別人的生命。
對蔣甲來說,開口問,就是心想事成的咒語。不要怕被拒絕,當拒絕來時,不要逃,留在現場,與它對話。這樣,或許這一次又一次的拒絕,將成為你生命中無可取代的祝福!
推薦閱讀:
書名:《被拒絕的勇氣》近400萬人點閱!TED熱門演講「被拒絕的100天」主講人告訴你人生最重要的挫折管理課!
(Rejection Proof:How I Beat Fear and Became Invincible Through 100 Days of Rejection)
作者: 蔣甲 /譯者:林師祺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