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
我高中是讀三類組,會選台大財金系,是覺得將來在銀行工作,也許可以跟很多人接觸。但在財金系裡,我學到的是經濟、統計、財務管理,這些都不是跟人接觸會用到的東西,都是在分析,跟數字和理論做朋友,也曾經讀得很不開心。
10年前,我爸從台灣松下退休以後,回到小時候曾經住過的坪林,開始認真學種茶,而且是種有機茶。6年前我媽也跟著回來幫忙。
那時也許看我爸做茶,也曾在農業行銷公司做網路行銷,工作包括開發產品、上架、行銷,什麼都會卻什麼都不專精。
轉換╱
我受日本文化影響,很喜歡看料理東西軍。最令我印象深刻不是廚師怎麼比,而是特選素材。
當節目介紹職人時,那些生產者就像神人一樣登場。這些職人只是把東西做好,就能讓人發現食材原本的價值。
當職人一生懸命在這個志業上,可以得到這樣的價值,雖然做的事看起來很單純也不難,但做到那個境界的時候大家就會尊敬你;一生懸命,自己也會從中得到成就感。這個成就感不是因為你是達人、你贏了別人,而是因為你知道這件事能帶給大家什麼好處,有這種食材才能做出這樣的料理,是很現實的好處。
於是3年前,我也回到坪林跟我爸一起種茶。我在這其中得到的東西,不是一般人乍聽之下「放棄台大財經碩士」、「犧牲」、「紆尊降貴」,我現在覺得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才是最有價值的。
財金講求價值,比方說CP值、薪水,這都是對自我價值的衡量。我在這邊找到的自我價值是,學習和生態相處,改變生活方式帶來壓力的釋放。我樂在其中。
■ 實驗小量製茶,不經炒、揉製出翠玉白茶,能喝到茶葉本身的甜味。
■ 家人就是工作夥伴,心急的時候記住,重要的事就應該慢慢講。(右起為陳易泰、其母林麗珠、其父陳陸合)
起步╱
在茶園大部分時間都在拔草。拔草有三部曲,一是行間割草,用割草機先有效率的除草;二是割茶樹頭草,割草機不能靠近,必須手動以免傷到脆弱的茶樹;三是挖芒草頭,無法用割草機,必須連根拔除,有時一棵就要挖3分鐘。
我一開始沒有想到花那麼多時間拔草,所以第一年覺得很不適應,因為一直拔草很煩。後來拔出樂趣,拔草有很多變化,你要分辨雜草、做不同處置,這就是樂趣。這都是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在茶園我了解到一件事,一開始我眼中的「壞東西」,後來變成「不知道什麼東西」,最後發現竟然都是「好東西」。
比方說大家害怕蜘蛛,但牠卻是茶園裡最好的東西,因為蜘蛛是肉食性動物,幫我們的有機茶園除蟲害。還有虎頭蜂也是好東西,牠能對付毒蛾,把毒蛾幼蟲叮死,這樣有神經毒的毒刺就會軟掉消失,虎頭蜂再吃掉,我們採茶時就不會摸到。
人類世界裡,一個大老闆就算偉大,如果沒有掃廁所小弟,可以舒舒服服過日子嗎?大家要相互依賴才能生活。生態也是這樣,相互尊重,前提是相互了解。
目標╱
我學製茶有一年了,這半年我上了茶葉化學班,學習茶葉所有化學成分和變化。
最近我開始實驗濕度控制,發酵時維持在50%~70%。配合山上氣候變化大,保持低溫高濕,讓茶葉發酵變慢,像高冷蔬菜長愈慢愈有滋味、營養累積愈好。
傳統作法茶葉兩小時要浪菁一次,浪四手後炒茶,一天內解決。我的作法實驗靜置4天,第三、四天各浪一次,再曬一天半太陽;不經揉、炒,茶多酚是一般的10倍,把營養都保留住,喝出茶本身的甘甜,泡10泡滋味不走下坡。
當文山包種茶面對紅海,消費者比較CP值時,我製出來的白茶,怎麼打都藍海,別人沒有,我還有藍海一號、二號。
我還要去跟南投野茶達人,學習怎麼用野茶來製茶。製茶不能邊做邊試喝,一切看你多懂茶葉,失敗再重新調整。
如果我沒有看過化學、財經,可能也變不出現在這套。不要把課本當一套,生活當另一套。課本和生活道理都是通的,懂得靈活使用,就很有用。
■ 茶園兼顧生態多樣,讓台北樹蛙有生存空間。
決心╱
多少人願意放棄唾手可得,去做有機、改善土壤很久,結果還可能是未知數?我們的目標是讓環境變好,如果我們這麼做,得到消費者認同,讓有能力的鄉親願意改變,我們可以幫助他、介紹客人、去農夫市集行銷,減少有機初期的痛苦期。
我不是為了熱情、短暫利益而做,是因為看清楚長遠價值,才有決心。我現在敢說我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想要離開,是因為我有決心,我知道有機的價值在哪裡。
而現實的好處跟內在的好處都能達到的時候,你就不會離開這個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