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工業4.0時代,台灣技職教育也在快速翻轉,愈來愈多人棄普大選科大,下一個工作在哪裡?機會就在技職院校裡。
在教育的版圖中,有一塊過去輝煌發光,但隨著教育制度及產業變遷而稍微沉寂寞落了些時間,但現在又逐漸重返榮耀,恢復神采,那就是技職教育。
技職教育目標很明確,培養產業需要的人才。而這個目的緊扣著國家產業發展及經濟成長,甚至是提供產業未來需要的人力,故技職是產業重要的人力供應站。
昔日台灣經濟成長推手
對4、5 年級的家長來說,國中畢業後有人選擇高中,更有一批優秀的學生第一志願選擇台北工專( 現為北科大) 或高雄工專( 現為高雄應用科大) 這兩所明星五專。因為,只要你進了這兩所五專的大門,就等於拿到就業的保證。
技職教育是產業發展的最強後盾。在50 年代,農業及民生工業興起,技職農校及商校大量培養人才供業界所用。60、70 年代,發展工業,並啟動十大建設,工科及五專也適時成立,培養大批人才,投入工業發展及經濟建設之用。
80、90 年代,科技產業及石化業興起,需要更高階的技術人才,技專校院培養出的學生更成了科技產業的幕後英雄,讓台灣邁向科技大國的地位。進入21 世紀,半導體及面板的兩兆雙星計畫,網路崛起帶動電子商務及應用,更奠定了科大的學生成為產業研發的推手,讓台灣經濟屢創佳績,甚至奠定了全球不可取代「矽島」科技大國地位。
技職院校升格反適應不良
不過,在成就了經濟成長,技職教育也推升成技專校院的地位後,卻發生一些適應不良的現象。教育部政務次長陳德華特別分析了原因:其一是,專科升格四技科大,但大學法並沒有特別量身為技職打造,致技職師資及學生在專業技能的培育少了些,轉而走向學術化。其次是產業仍用過去聘用專科生的思維在聘用科大生,未能給予更高的報酬聘用,並用長遠的規畫培訓他們。其三,產業發展速度加快,過去與學校緊密的合作關係漸疏離,學校趕不上業界的步伐,致學用產生落差。最後,家庭觀念的改變。過去是只許一位小孩讀大學,其他小孩先就業貼補家用。到現在是只生一名小孩,無論如何都要送進大學去,高職畢業後升學者達8 成以上,也改變了技職就業導向的初衷。綜合上述原因,使得技職有些變化。「技職教育關注度不夠,是事實,」陳德華說。
觀念翻轉,技職生搶手
也因此,教育部從2010 年開始執行技職教育再造工程,強化技職教育務實致用、技能深耕的特性。2013 年再執行第二期技職再造工程,將在4 年內投入202 億經費,在制度調整、課程活化及就業促進等方面進行,進一步推動產學合作、落實學生實習、老師具備業界實務、業界師資授課、國中職涯探索、語文能力加強、成立創業平台、強調證能合一等方向努力,期打造更優質、更務實的技職教育。「最重要的是社會大眾及企業主對技職教育的觀念翻轉,始能讓技職教育走得更順、更好,」陳德華點出了技職教育最關鍵的部分。觀念翻轉正在發生,特別這2 年很明顯,從幾個現象可觀察出:
現象1 高中生搶進四技科大
愈來愈多的高中生選擇了技職科大院校。2014 年就有3.9 萬名高中生報名四技申請入學,搶1.19 萬個名額,只有43% 的機會可申請到,不到一半中選率。不僅如此,優秀的高中生也視技職為首選。2014 年學測61 到75 級分的高中生就有4811 名申請四技科大,其中還有一名75 滿級分的學生申請台科大,顯示這些已具備進入一般國立大學資格的高中生,也搶進四技科大。
現象2 企業愛科大生更勝普大
企業對技職院校的畢業生滿意程度勝過一般大學生。一項針對企業主最愛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台北科大及台灣科大的畢業生受雇主喜愛程度都勝過台大、清大及交大,只輸成大,這是10 年前沒有的現象。
現象3 一技在身求職更容易
家長觀念改變,現已可放手讓小孩選擇技職體系。過去家長希望小孩能念高中,再完成一般大學學位。但22K 效應,或大學畢業仍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陸續傳出;反而技職學生有一技之長,取得證照,反能找到工作,領25K,這都讓家長更務實考量技職教育。
現象4 技職生國際競賽獲獎多
技職生拿到國際競賽比例增多,改變了技職生較不會讀書的刻板印象。不論是麵包比賽或是烹調大賽,技職生拿下國際競賽的成績比比皆是,甚至台科大資工系大四學生蔡政達等人組的團隊,拿下全球駭客競賽亞軍。顯示技職學生素質提升,表現不輸一般生。
現象5 產學攜手畢業即就業
一線大廠陸續與技職院校產學合作,甚至提供獎學金及就業保證,恢復過去搶學生的現象。上銀科技與國內5、6 所科大合作,提供600 個名額,讓學生邊讀書邊工作,畢業後即是正式員工,可領百萬年薪。宏達電也與台北科大合作產學專班,甚至免收學費,還領薪水,畢業後就是正職員工。企業爭取優秀人才的盛況又再現。
技職法通過,加滿油向前衝
更令人可喜的是,技職法在2014 年1月公布實施,這更大大增加技職教育的法源依據,未來可依法擴大對技職教育的使力。比如,過去一再被指責學校未能提供足夠的人才供產業界使用,讓業界找不到人。此法就明訂,未來政府可以自行或委託進行技職教育相關調查,蒐集各部會匯整產業人力需求及推估報告,以作為技職學校科系盤點及招生名額重要參考,才不致產生人力空窗或過剩的情形。
同時,學用落差的問題,也將透過學校可與業界自訂課程,安排實習及業界師資進駐課堂內授課的設計,讓學生的學習與業界同步,並實際了解職場現況,達到產學接軌的效果。
甚至技職校院專任教師未來也需有一年以上業界相關資歷,始能聘用,消弭老師不懂業界實務的問題。
技職教育走向光明大道
技職教育關乎百萬學子,這群學生已逐漸擺脫能力差、次等的負面印象,更在制度、政策、產業、家長及社會等價值觀中扭轉、翻身。「給他們合適的舞台,就能演出精彩,」陳德華說。
進入工業4.0 時代,台灣的技職教育也在快速翻轉,下一個工作在哪裡?下一個未來在哪裡?台灣的技職花園正百花齊放,《30》2016 技職特刊依序整理16 個學群、44 個特色院校、281 系所入學指南(P.68 起),2016 最新入學資訊,幫你找到工作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