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格差世代,選擇的自由

謝明彧
user

謝明彧

2015-10-30

瀏覽數 9,100+

格差世代,選擇的自由
 

職場中,判定一個人在社會上的成就,最常見指標就是「工作」、「收入」與「資產」,良好工作、穩定收入、購屋買房,代表一定的成功,就算不是大富大貴,也是生活有餘裕的中產階級。

然而,當一個社會變得努力也無法改善現狀,升不了職、存不了錢、買不起房、結不了婚,世俗眼光下成功與失敗的落差,就愈來愈明顯。日本社會學者、東京學藝大學教授山田昌弘提出,這就是現在的「格差社會」。

「格差」是「層級」的意思,格差社會指的是社會上形成嚴密的階級之分,「成功組」與「失敗組」之間經濟、教育、收入、社會地位都差距甚大;而且階級間幾乎不會流動,一旦落入失敗組,想要改變自己的社經狀況,也就變得愈來愈困難。

隨著落差擴大,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最後導致中產階級消失,社會變成左右兩邊極端的「M型社會」,甚至更極端的「L型社會」。

台灣,也進入格差社會了嗎?請看以下數字:

30歲以下6成月薪不到3萬,25歲以下月薪只有24K

30歲以下包辦失業率前3名,每7人就有1人失業

30歲以下敢買房的不到15%,50歲以上半數2年內打算購屋

更殘酷的是,去年大學畢業生起薪2萬7193元,比1997年大學畢業生起薪還低,倒退17年;而台灣房價所得比,近6年卻從2009年的6.67倍,上升到2014年的8.41倍。格差,愈來愈大。

線性斷軌,還在舊的ABC直線走嗎?

格差世代,從M型到L型,其實宣告舊的工作職場已經出現結構性的斷軌,如果你還在「受好教育就有好工作,有好工作就能順利做到退休」的ABC線性思考裡找答案,你可能很難找到。

舊世界職場是以工業製造思維產生的鋼性組織,組織層級一階一階的設定,只要按照指令工作,就可以根據年資職級晉升,是一種「生產線式的工作模式」。

但進入網路時代,全球職場已經是平的,工作愈來愈多是跟3D世界的連結。創立Plurk的雲惟彬,和他的瑞典創業夥伴從未見過面,卻每天一起遠端工作;而遠在韓國的「樹木星球」團隊,更用手機App參與拯救蒙古沙漠的植樹計畫。未來的工作,可以從地球的任意端連結,它不見得在鋼性組織內,而是你創造出來的新工作。

加深格差的另一個威脅,是全球化、大數據與機器人,讓全球職場快速進入「中空」現象。

龐大的中階主管正在迅速消失,因為許多工作改由人工智慧來解決,例如傳統的代工或工廠生產線,大量採用各式的機器手臂或智慧機器人取代生產線員工與資深領班,只需要一位電腦操控員,就能完成生產流程中的各種動作。

反映在實際數字上,台灣中階主管這10年間就減少16萬人,減幅高達36%;當中階主管的職位消失,意味著薪資也就不再隨著年資而成長。

難道我們都沒有機會了嗎?傳統鋼性組織下的Job(職缺)看起來雖然迅速消失,但你要記住,Work(任務)仍然存在。組織正在變型,更需要能隨時跟著任務組合的彈性化人才;你必須把自己當作是一人的Work(任務)企業,透過槓桿資源、統合決策,穿梭在不同專案甚至企業中,直接執行各項任務,這是一種「變形蟲式的彈性專案工作模式」。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因此,想要跳脫格差社會下的低薪循環,如果你還只想做傳統那種「聽命行事完成就好」的「職缺型工作」,或許熟練又輕鬆,卻只會把自己的價值愈做愈低、職涯愈做愈淺。

相反的,專案式的「任務型工作」,代表你必須變成問題解決者,思考要做什麼、該怎麼做,工作內容變成「自己對自己下指令」,並負起成敗完全責任,如同專案經理一般,這也是幫自己創造高薪資價值的新思考。

選擇的自由,請重新想像

所以,格差世代看起來是工作消失,但當沒有人告訴你「你該做什麼」,一切都必須自己去想、去摸索時,固然壓力很大,但如果你不在舊框框裡,而在新世界裡思考,你獲得的,是過去職場中從未有的「選擇的自由」。

選擇的自由,需要清楚的主張,新能力組合,要做什麼工作、要完成哪些理想、要選擇什麼樣的職涯,都成為自己的選擇。

過去父母、主管或社會幫你畫好的路線,未來未必還在,你必須重新定義成功,因為成功不再是你選了哪條路,而是你怎麼選擇自己的工作型態與做事方法。

格差世代的這種反轉思考,或許可以借用「創世」來形容:如果這個社會不能給你想要的工作與報償,那為什麼不自己去創造?一個人的價值,不再是由工作來幫你定義;反過來,你可以為自己的工作,主動定義與創造出價值。

職場大門大開,很多人一定迷惘「我該怎麼選擇呢?」2014年美國人資協會的思想領袖會議中,未來發展協會(Institute for the Future)執行董事馬琳娜.葛比斯(Marina Gorbis),提出6種未來最被需求的創新工作者模式:

1 永遠on工作者 Always-on Employee自由調配工時,並善用最新的數位工具,隨時隨地都可以透過網路進行工作。

2 微型工作者 Microworker將一天工時分別切割給不同工作,並在多重身分中轉換自如。

3 平台創造者 Platform Maker平台創造者發揮創意,為企業遇到的問題找出解方,或優化工作流程。

4 夢想工作者 Dream Worker他們投入志業,結合理想與獲利,代表者是社會企業。

5 文化駭客 Culture Hacker打破公共跟私人的疆界,將生活、家庭、朋友與工作融合一體,例如部落客。

6 個人企業家 Amplified Entrepreneur拒絕在職場中一步一腳印地往上攀升,而是以熱情驅動一系列的專案工作。

格差世代工作的最大考驗,是一旦擺脫了「老是尋求認同、在意他人評價,過的是別人的人生」,拿回自由選擇權後,你怎麼選擇?

或許前方路況不明,只要你知道那對你的意義,並承擔自己的選擇,前路也將會愈來愈明。

格差世代,選擇的自由_img_1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