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有選擇英國,是英國選擇了我。
我喜歡旅行,總是用不同的方式行腳,環遊世界對我來說不是夢想,而是進行式。當然,旅遊是需要盤纏,吃住交通都是一筆開銷,所以我開始尋找各種實現夢想的可能。大三的暑假,我第一次到美國打工度假,在新罕布夏深山裡的飯店工作。當時工作的薪水,變成後來的旅費。
攤開美國地圖,開始上網找HI 青年旅舍,一邊查詢往來各個城市間的交通。21 歲的我沒有想太多,只是盡情的享受文化衝擊,然後讓流浪的種子就這麼發芽。我在那個飯店工作了兩個夏天,走完東西兩岸。隔年,我又去了澳洲打工度假,一個人搭火車,從企鵝、袋鼠一路看到黃金海岸和雪梨歌劇院。
後來我回台灣,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有著很安逸的生活,偶爾安排個小旅行。直到去年夏天,我奶奶去世了。我突然覺得生命不能等,很多事情現在不去做,以後可能也沒有體力完成。於是,我訂了機票,飛到義大利。在梵蒂岡的大教堂洗滌累了的心靈,被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古蹟撼動,在托斯卡尼的豔陽下,和我現在的男友相遇。
我們談了3 個月、時差7 小時的戀愛,終於我有想法要把距離拉到零時差。剛好那時候工作也遇到老闆頂讓、需要轉換的間歇期。我搜尋了歐洲地區打工度假的訊息,覺得英國最可行,因為是英語系國家,在語言上不會有太大的困擾。
報名表上有一欄要填寫打工度假的計畫和原因,我寫了:「透過打工度假讓世界認識台灣,也讓台灣認識世界。」 很幸運的,我抽到了英國打工度假簽證的贊助。
當你很清楚自己要什麼的時候,自然會有陣風帶你去
從簽證辦好到出發只有兩週的時間,我訂的是單程機票。我先飛到義大利住了一個月,和男友學烹飪,做功課了解英國的產業環境,讓自己先適應在歐洲的生活,適應寂寞。那段時間是關鍵,因為天天煮飯才知道怎麼樣吃最省,看了很多履歷範例,可以慢慢增修,知道各行各業雇用的要求在哪裡。
到英國的第一週,英國下了第一場大雪,我哭光了一盒面紙,一星期就花掉了新台幣1 萬元。家裡的暖氣不暖,物價和車費都高到驚人,投出去的履歷,大概幾10 封才會有一封回音,我害怕沒法生存下去。有段日子我學著前輩掃街,到店家丟履歷。雪浸濕了雪靴,身上的外套穿再多件都覺得冷。當時我並沒有設限,什麼地方有工作機會都去嘗試。從投信箱徒步挨家挨戶的發傳單,手被信箱夾傷;到試做保母,看著未滿週歲的嬰兒一直哭,手忙腳亂邊安撫邊想陪她哭。後來到日本料理外帶店打工,卻遇到工時調動等問題。我才認真停下來重新整理自己,思考打工度假的初衷,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我相信我可以。
我在英國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教中文。會找到這個工作完全是意外,有貴人把我的電話給了語言學校的校長,校長再打電話跟我約面試。面試內容除了教學經驗外,還有很多第二外語的專業知識。課程每週一次,一次2小時,時薪20英鎊。在台灣教英文,在英國教中文,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多少是比較有自信的。
飄浮了一陣子,生活很不安定,因為隔月才能領薪,一度非常吃緊。眼看租約也快到期,我只剩一週找房子。終於,我給自己設定期限,如果還不能平衡就回家。絕望的時候只能提醒自己:「關關難過,關關過」。冥冥中似乎有安排,喜歡旅遊的我進入了旅遊業,老闆也剛好是天主教教友。當我清楚我想要什麼的時候,自然會有陣風帶我往那個地方去,信仰是我的帆。
來這裡不是賺百萬, 而是生存戰
去過了3個英語系國家打工度假,英國改變我最多。不像美國打工,出發之前就有工作合約;也不像澳洲打工,可以做農場等初階的工作;在英國,光是要生存就是極大的挑戰。因為這裡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平均每週的食宿交通基本開銷是新台幣1萬元。
這裡的就業市場大,但是勞工也非常多,有許多歐盟國家的人攜家帶眷的遷移至這裡。所以在英國找工作,英文真的要很好,除了基本的對話,更要有能勝任工作的字彙,和非常好的溝通能力。環境的壓力,逼著我發揮全力,我這輩子所學的,必須要毫不保留的發揮到極致,現在往回看,我很慶幸人生能有這樣的舞台。
倫敦讓我改變最多的是,我再也不必活在誰的價值觀下,當我想要表現自己的時候,我可以。我比以前更專注的經營我自己,從內在到外在,從飲食到生活。倫敦是個很有個性的都市,在這裡每個人的衣著都說著自己的故事,所以我也更自在的穿適合自己的衣服,不必去顧慮潮流或品牌,而是更留意場合和剪裁。
心靈層面,我逐步的戒掉了依賴心,我不會什麼事情都要找人一起,一碰到問題就覺得需要協助,不會覺得要等到裝備好了再出發。當你讓自己徹底獨立的時候,人心其實非常自由寬廣,也因為我把自己打開了,任何人都可以隨時來去,這樣的個體在相處上才不會有負擔與壓力。這是在台灣的時候,我所欠缺,並且一直想要追尋的。
或許很多人會擔心,出發以後會歸零,不敢踏出舒適圈,不知道打工度假結束後,就業會不會有困難。在這個層面,我倒是非常樂觀。其實並不是我選擇了打工度假,我的野心和事業就停滯了;也不是我選擇了打工度假,就只顧著玩樂,我只是換了一個環境累積我的職能。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知道履歷要怎麼寫才切中要點,知道面試的時候要怎麼回答問題才適切。
在我每天估算收支的同時,我其實也在建構我的理財觀。台灣是個小島,工作環境很窄,受的刺激很有限;在倫敦,有機會和世界的人才一起合作,不只更認識世界,也讓世界更認識我們。在打工過程中所受的苦,反而磨出了我的韌性,在跌倒的時候不會留在原地裡哭,遇到危機的時候,想到的是處理而不是逃避。
在這裡,我學會愛。台灣人對於愛是保守的,但我卻覺得愛的表達很重要。每天早上醒來祈禱,在鏡子前面檢視自己,愛護自己的身心,我會更有熱情去追求眼前的目標。我和家人因為距離而更緊密,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可以分享。我和男友是天天說愛的,我像一棵樹,他的支持是水,我的葉子因為有這些愛而壯大。我把旅行和工作寫在粉絲專頁,想讓更多人看見並相信自己,不管是不是壯行,都可以帶著那份愛出發,不要害怕自己心中的那份悸動。
倫敦今天豔陽高照,路上有一群人正裸體騎單車,回想著這一路的喜悲,記得的是世界枕頭戰日,滿天飛舞的棉花;海德公園肥胖的天鵝,家附近半夜探頭偷跟著我走的狐狸,還有我打開世界地圖的那一天,微微上揚的嘴角,倫敦剛好是環歐的起點,我的探險才剛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