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的滋味如何用畫筆描繪?辣椒可不可以不是紅色?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在圖畫紙上會是什麼模樣?當琵琶樂《塞上曲》遇上拼貼藝術,將擦出什麼火花?
五感體驗 創作跨域
設計不只透過視覺,創作呈現應該立體化,雲科大視覺傳達系首創「五感體驗」訓練,例如:「色彩學」課程以食材觸動味蕾的感受進行創作;「基本設計」課程聆聽古典及現代曲目,學生用創作體現音樂帶來的感動,「人們平常感知事物就是透過五官,視傳不只是視覺呈現,思考應該跨越媒介」,雲科大視傳系系主任湯永成說。
學生也將五感設計融會在畢業作品上,例如系友張育琳創作企畫的「糖解作用」中,用糖果作為創作媒材,取「蟲」台語發音同「糖」的特色,設計出蟲蟲形狀的糖果,再套用九型人格溝通模式,每一隻糖蟲有不同性格,有憤怒的冰蟲、驕傲的黃蟲、霸道的沙蟲以及貪心的片蟲等,學生將會揣摩不同人格對應的味覺感受。
春日盛宴 學習打造「品牌」
視覺傳達不僅是平面設計,而是五感、品牌與數位設計的整合運用。雲科大視傳系大三主軸課「品牌設計」裡包含包裝、廣告及展示設計3堂課,「包裝設計」課程中先做企畫與市場調查,設計出的產品要經過包裝,並學習展示技巧,最後進入宣傳廣告策略,3堂課開設在同一學期,只要有一科不及格就得全數重修,湯永成解釋,練習一項產品從無到有,是視傳系學生最基本的能力。
品牌設計不僅在課堂中展現,當時序進入初春,視傳系學生也開始忙於3月底的藝術盛宴,當天,學生穿著親手設計的表演服裝遊行校園,到了晚上,奇裝異服就化身為舞台上鎂光燈聚集的主角。這場化妝晚會其實是綜合設計驗收課程,全系學生籌備將近3個禮拜,自編、自導、自演,老師現場評選。
湯永成說明,像是化妝就可以把「色彩學」課堂學習的配色技巧發揮出來,燈光、場地布置歸在「展示設計」課,服裝與道具則是「包裝設計」課所學。另外,藉由這場演出也讓同學學習團隊合作精神,湯永成觀察,學設計的人比較主觀,容易堅持己見,趁這個演出讓大家練習溝通與妥協。
毒舌批評 訓練「耐挫力」
後工業時代「設計」逐漸為人重視,雲科大視傳系卻回歸傳統手工精神,開設「線裝書」、「植物染」等製作課程。此外,視傳系鼓勵同學選修8到16學分的外系課程,湯永成說明,像「廣告設計」課在設計學院裡談的是創意,管理學院卻是談顧客、消費者和市場分析,對設計科系學生反而有輔助作用。
以「Not Copy Machine」作品批判「直升機父母」扼殺孩子生長潛力,視傳系碩士系友魏均寰獲得德國紅點視傳類海報組最佳設計獎,他藉由作品訴說勇於追夢的心聲,魏均寰畢業於台中一中,大學選填設計相關科系,卻直到碩士班才體驗到雲科大扎實的設計教育,「老師批評作品的盲點時不留情面,但其實這就是業界生態」,此外,他也補充說,課堂上雖然嚴厲,但師生私下互動卻很緊密,「可能是南部人比較有人情味,」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