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自己的廣播節目中問聽眾:「如果人生可以回到某一天的美好時光,你希望回到哪一天?」後來我也拿這個問題捫心自問,結果答案是,我希望回到自己30歲的那個年紀。為什麼呢?因為走到30這個階段,離人生的夢想已經不遠,雖然還有努力的空間,但是至少已不是18歲階段的遙不可及,也還未走到人生的盡頭,一切都還來得及完成。
把自己當作產品推銷
我自己是24歲踏入社會的,30歲的時候我已經在微軟公司工作,直到33歲我才完全退出職場,開始創業。從原先的一人工作室,到後來擴展到五、六人,現在又回到獨自一人的階段,一路走來,都是不斷努力行銷自己的過程。行銷大師菲力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認為,行銷是透過交換去創造價值,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把個人當作產品,究竟要如何行銷自己呢?其實你的對象有很多,從父母、妻子到朋友,每天無時無刻大家都在行銷自己,透過交換來獲得需求。
進入職場以後也是一種交換的過程,公司提供你月薪、你對公司提供貢獻,彼此卻很難用具體的數字去衡量,因為你付出的不只是專業與技能,你也需要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來自主管對你的肯定與鼓勵。
不過,各位仔細想想,有哪位主管每天在你下班的時刻會走過來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說一聲:「辛苦了!」既然以上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這時候我們就要自我創造成就感,鼓勵自己。但是, 鼓勵自己也需要有方法,有的人懂得自我激勵,我認為有幾個關鍵原因:第一,你已經做好準備,無論是在專業或是心情上,都處於發動的狀態;第二,這是你喜歡的工作環境;第三,你與同事們相處快樂;第四,這家公司具有發展的潛力,你未來的升遷有望。要符合以上四個條件,其實是不容易的。既然如此,那就不妨把自己當作產品,用行銷學的角度來看,就是如何把自己變成熱門暢銷商品,亦即如何推銷自己。
行銷自己的方法
一般人通常都認為自己的才能不錯,卻常常在進入公司之後大嘆懷才不遇,那是因為你不懂得經營自己。行銷自己其實有下列幾個步驟可循:第一、先從認識自己開始。
對於自己的優點要加以發揮,對於自己的缺點要努力改進,如果不能改進,至少也要避免將缺點用在工作上。
第二、加強自己在語文方面的能力。
第三、成功一定要努力,至於如何努力,首先應該要用對地方、使對力氣, 也就是找對方法後不斷地重複練習;其次,請教已經成功的人的看法, 或是從這一行業已經成功的人中,汲取他們的經驗。另外閱讀的經驗也很重要,因為書本可以傳遞許多有用的知識。最後則是把希望自己成功當作念力來產生力量。
想成功就全力以赴
吳若權回憶自己在過去的職涯中,常常碰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卻又必須絞盡腦汁寫出推銷的文案,他所採取的方法就是去面對它,就算熬夜也要鑽研出道理來,才能拿出自信來面對明天。
不過,他也提醒大家在行銷自己的過程中,有三點要想清楚:一、自己是否有此能力可以勝任,二、自己是否有此意願想要成功,三、自己是否建立準備要成功的習慣。如果三項都吻合,那就應該全力以赴去努力。
雖然已經年過四十好幾,但是吳若權說,他把心境永遠都調整在30歲的年紀,讓自己永遠都處於距離夢想不遠,目標即將伸手可及的年紀,讓自己永遠活在希望與努力中。最後,吳若權也以「唯有努力,才能讓我們平凡的人生更精采」這句話與所有30世代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