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買房嗎?又是為了什麼理由,對買房情有獨鍾?
是「有土斯有財」?還是「安居才能樂業」?
房子,對台灣人來說,代表的是基業、家產,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擁有財富的重要象徵,也是許多人心中認定結婚成家的必備條件之一。
但是,放眼大台北地區,每坪動輒50-60 萬元的售價,即使是20坪小屋,總價也要1000萬元起跳。根據房價所得比調查,想在台北市買屋,必須不吃不喝14 年,即使出了台北,也要付出不吃不喝9 年的代價,才能擁有一間愛的小屋。
買屋代價何其高,為何卻偏偏無法讓你割捨內心想要購屋的欲望?
買房是上班族一輩子最大的單筆消費,每一個決定其實都影響著自己的人生方向。你清楚自己為何想要買屋嗎?房子對你的意義又是什麼?要自住考量多一點?還是投資考量才是王道?
趕緊跟著以下測驗,找出內心對「房子」的意義,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重大決定。
A區
一、哪一個描述貼近你買房的理由?
□ 1. 有房子才有自己的地方,才有一個能安心布置的空間。
□ 2. 有土斯有財,房子可以保值,是最大的資產。
二、如果不買房子,你最擔心什麼?
□ 1. 會常被迫搬家、沒有棲身之地的不確定感。
□ 2. 付出去的租金沒有實質收益,不像房貸付完,房子就是自己的。
三、哪一個性格描述比較貼近你?
□ 1. 喜歡經營家中的空間、維持居住的舒適與品質。
□ 2. 喜歡往外跑,家只是一個休息、什麼事都不用做的地方。
在A區,我得到___分
B區
一、挑屋時,若價格相仿,你最在意什麼條件?
□ 1. 房子的大小格局、裝潢、社區機能。
□ 2. 房子的交通、景觀視野、升值幅度。
二、你認為自己最可能在什麼情況下買房子?
□ 1. 結婚、生子、養老等生命階段轉換的時候。
□ 2. 房價低檔,值得逢低布局的時候。
三、為了買房,你會偏向哪一種理財方式?
□ 1. 先求有房,願意為了支付房貸,努力維持工作穩定。
□ 2. 先求有錢,做好理財規畫,資金夠了才下手,不急著買。
在B區,我得到___分
1.歸屬型 房子是歸屬感的來源
買房是人生的重要程序房子是個人形象的延伸房子就只是一種資產對你來說,擁有一個自己的房子就是擁有一個家,生活在屬於自己的房子中,才能感覺到安穩和幸福感,為了房子,你願意付出最大努力。
如果你是租屋一族,偶爾你會有「為什麼自己一輩子要住在他人的屋簷下」的感嘆,沒有自己的房子,會讓你覺得人生不完美。買房是你畢生夢想,因此,比起買房投資能賺多少,你反而更在意能否負擔得起一間喜歡的房子,甚至願意為此放棄工作上輪調、外派的機會。
歸屬型的你,最好的購屋方式是,成立買房帳戶,隨時以自住考量留意房價消息,靜等相對低檔,才進場購買,別因衝動進場,讓自己背負過大的財務壓力。
2.規畫型 買房是人生的重要程序
在你人生中,最重視「規畫」與「程序」,一旦買房成了你設定的人生重要大事,代表你將進入婚姻、生子,成立家庭的軌道。
因此,你會很在意,能不能擁有一間房子,至於到底是自住考量多一點、還是投資考量多一點,就跟屋內細節規畫一樣,不是你錙銖必較的重點。不過,你對房屋價格的敏感度會比較高,建議你,在買屋前先做好還款計畫,
並且最好有2倍以上的頭期款才進場買房,否則容易因為結婚、搬家等臨時需求而一時衝動,在剛有頭期款時就急於下手,反而打亂了你一貫的規畫性格。
3.彰顯型 房子是個人形象的延伸
房子的樣貌,不僅是你個人形象的延伸,也是身分、能力的代名詞,一間漂亮的房子,比以後賺不賺得到錢更重要。
你是個精打細算又注意生活細節的人,一旦遇到精緻又可彰顯自我價值的東西,就容易花錢不手軟,一不小心,就超過了自己的經濟能力。對於買房,你考慮的不是「需不需要」,而是房子能發揮的隱形價值,像是別人讚嘆、羨慕的眼光,或是對你能力的欽羨等。建議你買屋前,多考慮是否要為了面子,而背負20年房貸,若真有意買屋,最好先把購屋條件寫下來,貨比三家,千萬別被美輪美奐的樣品屋所吸引,買了華麗但不適用的房子。
4.踏實型 房子就只是一種資產
房子對你來說,除了是一個居住空間之外,更是投資工具。除了考量居住功能,你更在意是不是用划算的價格買到好房子、日後若要轉手是否有機會賣得更高等,在所有類型中,最能理性看待買屋這件事。
是不是要買屋,會取決於這間房子未來有沒有賺頭,至於居住的需求,你認為租屋就能解決。因此你會願意花較多心力去做買屋功課,等待的耐心也會比別人強。人生中要租屋,還是要買屋,對你而言只是數字問題,這樣的你就不易被一定要買房的社會壓力左右。不過,要小心,一旦買屋有利可圖,你反而容易陷入過度借貸的陷阱,先做好儲蓄理財計畫,財富永遠走向準備好的人那一端。
詳細圖表請參考2013.5.1 NO105 30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