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以自己為優先的投資

周行一
user

周行一

2006-05-01

瀏覽數 3,950+

以自己為優先的投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經常有人問我如何選擇基金以及如何停損及停利,這兩個問題的答案與投資目標有關:如果是為了達成人生理財目標的投資,基金的選擇非常簡單,也無所謂停損停利的問題;不過如果是為了賺資本利得(價差)的投資,那麼就可以考慮停損及停利。

核心投資的原則

我們可以把為了達成人生理財目標的投資叫做核心投資,常見的人生理財目標包括退休、子女教育,及購屋等等,這些目標都是為了幸福美滿人生所設定的,重點是達成的可行性,而非設定一些遙不可及,非個人所得所能達到的目標。

為了達成理財目標,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核心投資組合,除了將基金等金融資產納入之外,核心投資組合中最重要的資產就是我們自己。我經常強調「自己」,因為自己辛勤工作一生所能產生的收入,是人生財富累積的最重要來源,你如果不相信,請把自己一生中所能賺到的薪水、獎金、紅利、福利,及退休金等預估值相加起來,這個數字最起碼也有幾千萬以上,對一般人而言,遠超過看得到的銀行存款、股票,及基金等。

既然自己才是核心投資組合中最重要的部分,投資策略就應以自己為優先,把最多的關注放在自己身上,盡量花較少的時間在其它金融資產上,這樣做才有可能將自己的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只要工作做好了,升官或發財後的所得增加一定會遠比金融資產的報酬可觀。

所以核心投資組合中的基金應符合下列原則:能分散風險、有高度機會經過長期持有後財富能適當累積,而最重要的是被動性投資,讓你少花心思在投資理財上,多專注在把事業做好。最符合這些原則的就屬指數型基金了,指數型基金分兩種,一種就是大家熟悉的,可以申購及贖回的共同基金,另一種是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式基金,交易方式就像股票一樣,要投資時就去買,要變現時就賣掉,交易比一般共同基金更便利,英文簡稱是ETF。

運籌帷幄之中的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顧名思義是以追蹤指數表現為目的,國內外有名的指數都有指數型基金追蹤它的績效,說穿了就是要讓基金的報酬與指數非常接近,例如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就有共同基金,也有ETF,台灣的發行量加權指數有指數型共同基金,台灣50指數有ETF,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代號是TTT。

基本上,指數型基金的經理人只要在基金中按每支股票在指數中的市值加權握有股票,自然就會獲得指數一樣的績效,例如台積電如果佔台灣50指數中五十支股票總市值的20%,在TTT中所占的分量就是20%,基金經理人的工作就是要按這個原則投資,因此沒有一般積極型基金必須在選股及交易時點方面操作的需要,所以指數型基金有下列特性:管理費用及其它費用較一般基金低、基金經理人比較不可能藉操作股票來圖利自己或操縱股價、分散風險、投資人只要願意長期持有,就會與股市共同成長,晚上睡得著覺。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投資指數型基金必須記得,長期財富的累積必須靠複利效果,如果把基金持股的配息再投資在同樣的基金上,所擁有的基金單位數就會不斷增加,在市場低迷時尤其如此,當股市反彈時就會感覺財富增加的速度奇快,這即是所謂的複利效果。

指數型共同基金和ETF有類似的投資效果,在兩者當中抉擇必須考慮下列因素:管理費及其它會從基金淨值中扣除的費用孰高;共同基金可能有申購及贖回費用,但ETF則無;在台灣的ETF有交易稅及經紀手續費,共同基金則無;不同的基金公司因其操作技術,所達成的報酬率會跟指數的表現略有不同,通常績效愈接近指數的愈讓投資人滿意;不同的交易方便性,ETF可以隨時在股市中買進及賣出,因此較方便,但對定時定額的投資人而言,共同基金就很方便。

由於ETF可以像股票一樣交易,投資ETF以後一定要拒斥短線進出的誘惑,否則即無法達到長期累積財富的效果,對長期投資人而言,指數型共同基金與ETF之間的抉擇繫於管理費等費用,這會顯著影響最後財富累積的效果。基本上,買進持有是指數型基金的適當投資方法,無須考慮停損或停利,只有在少數情況下才必須調整投資組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