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生所有重要決定,都火速搞定。
買房子,只花1 天;娶妻子,扣除網路視訊,只約會3 次,第4 次就求婚,娶到Google 韓國公司首席美女Jamie。更令人稱奇的,他只花15 分鐘,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面試,不惜輟學,進入Paypal,並在27 歲創業。火速決定,憑著就是熱情與直覺,從此他的一生大不同。
他,就是陳士駿,YouTube 創辦人。1978 年出生於台灣,8 歲移民美國。2005 年,他和2 名同儕靠信用卡借貸,創立YouTube,隔年以16.5 億美元( 約合新台幣495億元) 天價,由Google 收購,當時他只有28 歲。
YouTube 讓陳士駿,一舉登上美國雜誌《Business 2.0》全球第28 名最具影響力企業人物,YouTube 也成為全球最大的vlog。每天上億的瀏覽人次,不但讓蘇珊大嬸(Susan Boyle)、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等草根庶民一夕竄紅,小賈斯汀甚至超越天后Lady Gaga,點播率超過6.2 億人次。YouTube 同時也成為超越電視的新媒體,以及企業重視的病毒行銷新工具。
這些完全緣於他對新世界的一個想像。
「人類文明1 萬年來,我很高興自己活在目前的時間點。近10 年來網路革命,讓全世界人可以用最廉價、最便捷的方式彼此連結,而我在這個革命裡,扮演很活躍的角色!」YouTube 創辦人、現為Avos 老闆陳士駿,在他位於美國加州矽谷的住家,接受《30》雜誌專訪,他的國語比想像中更流利,活力更自信。
藉由Skype 視訊,陳士駿,這個網路文明演進史上的重要推手,此刻離我們好近。
當人與人的連結如此緊密時,他發現世界有個新原則,讓浮起來比沉下去更容易,這原則是:「追隨我心。」
算命的曾說,他這輩子都不會有錢,但把YouTube 賣給網路龍頭Google,從而變成億萬富翁時,陳士駿只有28 歲。有時,順從世俗不叫安全,而是最大的自殘和愚蠢;不能傾聽我心、背叛自己,才是最大的背叛。
陳士駿究竟怎麼自覺地「追隨我心」,看看這個故事。
先對手一步 解決問題
你,就是媒體。它就像有了生命似的瘋狂生長,最終顛覆了整個傳播媒體和收看體系。
YouTube 從0 到38 億的傳奇,陳士駿誠實地說,「相信我,成功的開端並不像小說裡寫的那樣石破天驚,它通常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某種小小需求的衝動,然後是調整,再調整。」就像YouTube 一開始,沒人知道它最後會變成什麼,我們只是喜歡,就繼續往前走。
YouTube,看起來是傳影片、播影片,但真正的故事是關於「觀看」和「分享」,簡單好用、快速、永不當機,做一個人類承載夢想的平台。
經由全球用戶參與定位,茁壯成全民拍攝、製作、發表的平台,「降低各種生物成為明星的成本,」叫英雄、專家讓路,庶民、草根崛起。
雖然一度因為必須大量購買設備,刷卡快要刷爆,陳士駿扛著房貸壓力,用信用卡支付伺服器帳單,每月金額從新台幣6、7000 元,隨著流量暴漲,最後要到90萬元才夠用。但因為承載夢想,一切變得義無反顧。
陳士駿看YouTube 之所以成功,「一個關鍵是,在網路世界,抄襲別人的點子太容易,所以你必須在對手出現前,取得很大的領先優勢。YouTube 當年就是這樣,它下一個競爭者出現,已經是5、6 個月後,」他說。加上英語市場優勢,使用者立刻擴及日、德、英等國。
追夢人 過創新的癮
我們這些矽谷人都有自己的癮,都是為了夢想執著的瘋子。
他的身上有一種「癮」,一種不斷突破、不斷改變自己、讓人們發出讚嘆聲的「癮」。
創新工場執行長李開復形容陳士駿最精準,「他,既是一個技術天才,又是一個時時追尋內心、按直覺做出重大抉擇的『追夢人』。」
世界對YouTube 的回應,遠超過陳士駿所能預知。這一切失控,卻是操控著世界演進的新生機。1998 年,他從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輟學時,只差半年就要畢業。那時,網路狂潮風起雲湧,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剛發表第一台iMac,台灣出生的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竄升為科技界響叮噹的一號人物,陳士駿和學長甚至連家當都來不及賣,就整組車開去矽谷,決心跑在一切之前。
不過,成長在典型台灣人家庭的陳士駿,家裡很崇尚分數、學歷吧?「壓力的確很大。」他有點尷尬,「但我從小就滿叛逆的。」他在自傳中提到,15 歲離家讀高中之後,就很少聽從父母建議,都是決定好再告訴父母。
如果可以重來,還會選擇這條路嗎?「若社會、家庭給壓力,你還是要自己去試,」陳士駿說。因為,機會稍縱即逝,以他當年來講,「輟學,隨時可以再回學校;但矽谷那個工作沒抓到,我一輩子都會後悔。」
近幾個月,他出了第一本自傳,也為4 月從雅虎收購的「美味書籤」(Delicious)展開人才招募,忙得不可開交,平均每天工作14 小時,沒有週末,卻分分秒秒振奮又快樂。
當他離開YouTube 時,每1 分鐘已經有40 小時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就算花一整天看,也看不完。如何把最好的內容,從部落格、新聞、facebook、Twitter 等茫茫大海中,標記成Tips,推薦給你?「截至目前無人辦到,也是我們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他說。
「當你解決一個問題,總會有另一個問題跑出來,這就是生命的開端(start of life),」他笑稱。
從小學6 年級寫下生平第一個「讓旗子移動」的程式開始,他深深著迷程式可以是「改變未來的力量」。
比別人早一步看到問題,在人性的架構裡解決它,陳士駿就是這樣,不斷在他的人生路上,用他的程式先對手一步解決問題,並敏銳地偵測著下一個新方向。
矽谷精神 活在創造裡
我是矽谷人,我的家在聖馬特奧,一個矽谷小鎮。我每一天都要開車穿過舊金山高低起伏的道路,在單行道繞圈圈、等待紅綠燈,當我開上101 公路,一種自由和放鬆的感覺油然而生,就像是到了自己的地盤。
矽谷精神到底是什麼?
在陳士駿身上,你可以清楚地看見矽谷DNA。成年至今,他總共給自己重新定位了3 次,有趣的是,每一次追隨我心,都是「逆向」而行。這3 次依序是:大四輟學去矽谷;27 歲,離開eBay 去創YouTube;32 歲,離開YouTube 去創Avos。
「你工作,是因為你喜歡工作,而不是要用它換什麼,」陳士駿說。
活在創造裡,就是他最喜歡的工作。
通常創業家有兩種,一種是成功創業後善於持續經營者;一種是不斷有新點子冒出來、不斷有激情去開創新事業的人,陳士駿顯然是後者。
他分析,開101 號公路的人通常都有這樣的特質:渴望成功,又從不懼怕失敗,「失敗對我們來說只不過是一次『好的經驗』罷了。」
當他的第一份工作Paypal 賣給eBay,他失望但一點都不服輸,離開eBay 去創YouTube,一點都不懼怕,因為他心中總有新點子冒出來。
最近這次,發生在去年,他離開舉世稱羨的最佳雇主Google(YouTube 已屬其下)。在Google,光高層發給他的一筆獎金,就高達新台幣3 億元(1 千萬美元),相當於全台瘋狂的一張樂透頭彩。
但他拒領。
網路金童和所有血肉之軀一樣,也會生病。這病首發於2007 年,YouTube 首次成為美國總統大選辯論平台,他備極風光之際,要搭機離開主辦地南卡羅萊納州,在機上突然昏厥、異常抖動,診察才知得了「巨大血栓動脈瘤」,隔年醫生動刀從顱骨鑽洞切除,才算治癒。
「有些東西暫時離開了我,比如說對工作的激情。」隨這次經歷死去的,竟然是他對成熟YouTube 的情感,已然切割。但是矽谷精神不死,活起來的,是他對「享受人生」的嚮往,也就是離開拼搏有成的舒適區,順性、頑強地再創業一次!
他相信,只有自己真正鍾愛的事情,才可能成功。陳士駿說:「 如果有一天,我在一個寂靜的森林迷失,面前給我兩條路,我一定會在觀望很久之後,放棄充滿車轍的那條,選擇雜草叢生的。因為走可以預期結果的路,太沒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