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賈伯斯,今天的世界就一定是另一副模樣:沒有賈伯斯,就沒有1977 年的AppleII、1984 年的Macintosh、1998 年的iMac、2001年的iPod、2007 年的iPhone 和2010 年的iPad;沒有賈伯斯,今天我隨時打開iPad 上微博、玩「植物大戰僵屍」的快樂生活就至少要被延後三年!——李開復
賈伯斯對未來技術方向的嗅覺是天生的。這種洞悉未來的能力即為遠見(visionary)。賈伯斯的遠見卓識則在於,總是能比別人提前幾年看到技術發展的大勢所趨,又常常能準確抓住最好的時機一擊制勝。
賈伯斯的遠見體現在3 個方面:
█ 非常了解自己關注的每個技術領域的來龍去脈。
█ 總是相信未來有無限可能,且清楚知道大致的演進方向。
█ 總是大膽順應潮流、推陳出新,無論這種更新是不是傷害眼前的利益。
有人說,蘋果做得最漂亮的地方在於他們淘汰自己產品的速度。賈伯斯回歸蘋果後,當麥金塔還是蘋果的主要業務時,他就利用蘋果週年紀念的機會發信給全體員工:「已有的Mac 電腦算不了什麼,蘋果今後推出的產品才能代表未來。」
果不其然,當蘋果用iPod、iPhone 和iPad 等一系列重量級產品打亂舊世界的局面時,蘋果自身的產品結構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到2011 年,蘋果60%以上銷售額的產品,都是5 年前根本不存在的產品。
永遠領先同行3 到5 年,意味著蘋果可以永遠站在產業的最前頭,坐享豐厚的利潤。永不停息的自我超越,意味著蘋果可以定義並「強迫」人們奔向未來。
賈伯斯Concept1:
電腦要跟菜單一樣,好看好用
「如果完全沒有使用手冊,我們的產品設計能不能做到,使用者打開包裝,就可以使用?」在賈伯斯心裡,電腦的介面就要像一份吸引人的菜單那樣,既好看、又好用。
賈伯斯曾談到對產品設計的基本看法:「有些人認為,設計就是產品外觀;但其實細想一下,你會發現設計其實是有關產品如何工作的學問。電腦的設計不僅僅包含電腦看上去是什麼樣,更主要的還是設計電腦如何工作。」
賈伯斯認為,人的手是上帝最完美的創作。「手是你身上最常用的部位,而且,手能直接聽命於大腦。」只要解決了手和電腦互動的問題,產品就自然具備了「用戶友好」(user friendly)的特點。很多蘋果的產品,比如從只有一個按鍵的滑鼠、iPhone 和iPad 支援多點觸碰的顯示螢幕、Mac 電腦的多點觸控板等,都是針對手和電腦互動關係認真思考的產物。
用戶體驗優先,幾乎是現在每位設計師信奉的教條;但在實際產品設計中,能做到的寥寥無幾。我們曾和幾位專業設計師探討一個簡單的問題,2007 年蘋果發布的iPhone 在用戶體驗方面出類拔萃並不奇怪,奇怪的是,為什麼5 年後,iPhone 第一代的用戶體驗還是明顯優於市場上絕大多數智慧型手機?
顯然,大多數人即便懂得這個道理,「用戶友好」這4 個字卻不是輕易就能學成,它是一種根植於賈伯斯大腦深處的創新理念。
賈伯斯Concept2:
絕不因想當然的困難,放棄完美
完美主義對某些人來說也許只是個理想化目標,可以追求但不必強求。對賈伯斯來說,完美主義就是他的生命,如果某件事做不到完美,簡直比殺了他還痛苦。
「賈伯斯就是創造產品的米開朗基羅。」蘋果前副總裁艾略特(Jay Elliot)評論道。
一旦賈伯斯對之前選定的設計方案不滿意,他就會像重新啟動一台電腦那樣,「重新啟動」整個設計流程,廢掉之前辛苦的一切,從一個他認為合適的環節重新開始。這對設計師而言,是一個巨大壓力,但對產品而言,這是通向完美的必經之路。
賈伯斯經常告誡員工,不要因為想當然的困難而放棄對完美的追求。「當設計師把一個出色的創意拿給工程師看的時候,工程師總是說:『這不可能,我們做不出來這個,根本不可能。』於是,設計師只好屈服於工程師,讓工程師在『可能』的情況下完成產品設計。最終,當他們把設計稿拿給製造部門時,製造部門的人就會說:『我們造不出這個。』就這樣,每個環節的人們都占了便利之宜,卻丟棄了完美的產品。」
賈伯斯曾說,自己追求完美可能也是一種缺點,「有時,『做到最好』是『做得很好』的敵人。」的確,賈伯斯對完美的追求已經深入蘋果的每一項工作。
賈伯斯Concept 3:
不做什麼,比做什麼重要
賈伯斯的方法論有別其他人的地方在於,他總是相信你最重要的決定不在於你去做什麼,而是你不去做什麼。
不同於微軟等企業,在蘋果,設計師們平衡的是用戶體驗和複雜性之間的關係:當新增的性能引入了複雜性,並破壞了原本簡約、流暢的用戶體驗時,他們寧可放棄附加功能,也要保持用戶體驗的完美。
對簡約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賈伯斯年少時修習禪宗的經歷。賈伯斯常說:「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不是你做什麼,而是你不做什麼,」這種禪機或多或少的體現在蘋果的每一件產品中。
減法設計的思想貫穿了iPod 產品設計的始終。除了不提供開關鍵以外,iPod 還把全部4 個功能鍵都集中在中央選盤上,整個播放器沒有任何多餘的操控介面。到了研發iPhone 時,賈伯斯向設計團隊下達一項命令:「iPhone 面板上將只有一個按鍵。去搞定它。」也許,賈伯斯當時只是扮演了一個顧客的角色,向設計師和工程
師索求一種最酷、最簡約,真的能改變世界的產品。
於是,今天我們手裡拿的iPhone,包括後來的iPad,在前面板上就只有一個又大又易按的圓形按鍵。甚至,到了2011 年初,當蘋果在新版iOS 作業系統中測試新的多點觸碰對話模式時,不少人預測,未來的iPhone 和iPad,將真正實現前面板的「零按鍵」。
顯然,蘋果內部根深柢固的追求簡約基因來自賈伯斯,是賈伯斯讓減法變成了產品設計中的經典方式。
賈伯斯Concept4:
當海盜比當海軍更快樂
賈伯斯不像個IT 企業經理人,倒更像藝術團體的藝術總監或劇院經理。他經常說,架構和流程並不是為了扼殺創造性,而是為了通過創新的思維方式培養、扶植創造性。
當年,賈伯斯麾下的麥金塔團隊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海盜團隊」。每位加入麥金塔團隊的員工,都會領到一件海盜T 恤,上面印著:「做海盜!不做海軍!」海盜和海軍的譬喻,是賈伯斯本人的發明。他那時常說的兩句口頭禪是:「當海盜比當海軍更快樂。」「能當海盜,為什麼還要當海軍?」
毫無疑問,海盜比正規軍更靈活,應變更快,更有衝勁,更少繁文縟節,作戰方式也更加不拘一格。其實說穿了,賈伯斯的海盜團隊就是近年來,網路公司大力宣導的「扁平組織結構」和「產品導向型團隊」。現在最熱門的創業理念和管理法則,早已被賈伯斯實踐。
一方面,賈伯斯堅持控制團隊的規模和團隊成員的素質。在他心裡,10 個最有才華的人組成的小團隊,要遠比100 個良莠不齊的人組成的大團隊有效率得多。另一方面,賈伯斯堅持,麥金塔團隊必須始終以產品為導向,不能以市場、銷售或其他任何類型為導向。
「如果蘋果想保持活力無限的創意、激勵人心的產品和最吸引人的工作環境,產品導向的團隊文化就非常重要。」賈伯斯希望團隊的管理結構盡量扁平,最好沒有中間層,只有海盜船長和一班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