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聰明學「群」的智慧

螞蟻。蜜蜂。白蟻都是你的老師

王妍文
user

王妍文

2011-01-10

瀏覽數 4,000+

聰明學「群」的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去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透過網路串聯力量,人人得以成為訊息的發送者、傳遞者、接收者,快速將災難資訊傳到救災中心,發揮救災關鍵性的時效力;今年,一場躲貓貓遊戲在澳洲IKEA 登場,Facebook 上吸引將近4000 人表示參加,讓IKEA 大出風頭,重點是,這還不是由IKEA 主導的行銷案。

這兩件看似不相關的事件,背後都是源於能夠將資訊快速集結的Web 2.0 科技興起。

透過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媒介平台,人們有了迅速傳播、聚眾的能力,逐漸找回網路世界真正含義:平等、互動與去中心化,這股力量形成「社群」,也悄悄引領企業組織產生結構性變化。

管理學家哈默在《管理大未來》中說:「如果你願意和我打賭,我敢賭『管理2.0』時代會如同Web 2.0 一樣迅速發展。」

這是哈默從Web2.0 平移過來的管理新概念,面對以網路為代表的新經濟,管理同步出現新趨勢:去中心化、快速變化、創新成基本教條、領導並非依據權力來界定等觀念,大大顛覆自工業時期以來累積的企業管理模式。

但是,該如何管理新的組織秩序呢?新經濟引發的新難題,又該如何解決?管理學教授許士軍認為,管理是談應用,要使一群人發揮群策群力,談的就是群體的力量。

《群的智慧》作者彼得‧米勒建議,人類該了解、分析、學習「群的力量」,從大自然中、生長在草間、湖中、樹上的動物專家身上師法,藉以幫助企業回應這個充滿不確定性、複雜性、易變性、資訊爆炸且太多即時意見的社會。

自然界的動物專家有什麼管理本領?人是靠智慧來管理群體,有自主、判斷管理能力,但是動物靠的是本能支配。

螞蟻天生懂得將各個問題擊破;蜂群分工的方式就像是組織決策專家;白蟻群的危機處理能力讓家園固若金湯;飛鳥則深諳危機時刻的生存之道,這些野地生物或許沒有高等智慧,然而牠們卻身懷絕技,能夠成為激發經營者靈感,提供解決錯綜複雜問題的解答。

由下而上》跟著螞蟻學應變力

蟻群裡,從巡邏蟻、維護蟻、衛生蟻到覓食蟻,彼此間可以完美地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彷彿所有成員心中都有一張完整藍圖,只要環境一改變,便能快速有效回應的運作方式,是大企業老闆眼中最佳的管理方法。

可是,蟻群中,並沒有老闆、經理、主任,甚至也沒有任何監督機制,去中心化的群體,如何能以井然有序的方式執行任務?

科學家發現,在蟻群裡,沒有哪隻螞蟻會發號施令,所有螞蟻都要自己決定該做哪些事,「決定」的關鍵在於自己碰到什麼事;遇到的螞蟻碰到什麼事;又或者環境中起了什麼變化。每一隻螞蟻的行為又影響其他螞蟻,最後使影響性在蟻群中擴大。

這種自然界中的自我組織運作方式,並沒有由上而下的整體計畫,反而是由下而上,靠著將問題分散處理與多重互動等方式,在系統中形成任何形狀、行為,甚至運作模式。

運用在目前企業組織愈來愈大的管理領域或是企業策略研究上,如何師法?年營業額高達110 億美元的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公司就運用了蟻群智慧,來解決碰上的難題:究竟要不要放棄公司長久以來免劃位、不對號入座的傳統政策?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西南航空是當時唯一採用免劃位政策的大型航空公司,由乘客要登機時,再自由選擇機位,這項傳統並已維持34 年,公司也因這項獨樹一格的策略而深感自豪。

然而,近來有一些乘客開始抱怨,覺得這種需要你爭我奪的登機方式太累人,甚至有人認為,這種流程讓他覺得自己比較像是農場裡的牲畜,而不是受到照顧的顧客。

要不要改變,並不如問題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沒有人清楚,劃位入座是否會讓流程更順暢,還是反而拖慢登機速度?

西南航空分析師決定利用電腦模擬乘客登機、並加入螞蟻的行為作為基礎。他認為,當乘客登機時,狀況是大批湧入一個狹小空間,彼此互動,沒有發號司令者,而每個人也都有任務(選位置)要完成的情況,跟蟻群一樣,同樣具備組織去中心化、需要隨時立即反映在地資訊,應變力就跟不需劃位的登機行為雷同。

等到所有螞蟻都就座,各種登機方式所需的時間就可以從模擬結果來互相比較,最後西南航空從中發現真正的問題:既然乘客懶得去排隊搶位置,不如就讓乘客在報到時就安排好位置,既維持先到先選的傳統,也讓乘客不需提早數小時到機場占位。

組織國際化》向一窩蜂學決策

網路帶來無國界距離,一項產品、一個活動,就可能透過網路連結,行銷世界,但是,隨著企業腳步以國際化方式發展,該如何跨國界、跨社群,還能讓組織運作,足以貼近現實市場情況?

或許,2005 年百思買(Best buy)副總裁賽佛茲(Jeff Severts)做的實驗,可以提供一些參考。某天,賽佛茲在聽完演講後,他想知道,若是蜂群每每派出數百隻偵察蜂來蒐集各式獨特的資料,再善加利用,就能提高找到最佳新巢機率的決策方式行得通,那麼,「一群平凡人也能擁有非凡見解,甚至比同階層最聰明的人更出色!」的道理應該說得過去。

於是他寄了一封電子郵件給全公司數百名員工,請他們預測當年度2 月份禮品卡的銷售數字。到了3 月份,賽佛茲比較2 月份實際銷售量與預測平均值,結果整體預測平均值準確率高達99.5%,比起真正負責預測的部門,準確度還高。

賽佛茲發現,仿效蜜蜂的決策方式,可以將散落在企業各處的資訊收集起來,一方面因採用匿名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員工真正的意見,提供公正無偏差的觀點;一方面若能提供獎勵,將會加大員工動用自己所能取得各種資訊的意願,形成跨領域小組,強化判斷的正確度。

產業布局大》跟白蟻群學危機處理在白蟻窩裡,就算很多螞蟻未能完成手上的工作,整個系統仍然可以順利運作,原因就在於,當其他螞蟻發現周遭環境有問題,就會改變行為,利用間接的合作來因應突然發生的危機。

這個智慧,幫北美電網解決了一個大問題。2003 年北美史上最嚴重的停電紀錄,起因於俄亥俄州一條電線與長得太茂密的刺槐樹碰在一塊造成的短路問題。

這是一個偶發事件,卻因電力網絡中其他電線同樣也出現跳電麻煩,承受過高電力負載的電線在連環反應下,觸動斷路器,使得停電範圍由北部、西部延伸,一路如暴潮般捲過整個賓州、衝入紐約州、加拿大安大略省,再逆時鐘席捲依利湖沿岸,短短6 分鐘,美國8 個州和加拿大2 省、超過500 座發電廠全部斷電。

然而這一切和蟻窩有什麼關係?他們怎麼可能知道電力網絡該怎麼運作?答案是,科學家從蟻群的智慧中,研究出如何讓每個電網變得更聰明:將網絡中的每個元件加上處理器,就能視情況調節出最佳效能,並預測各種問題,就能像白蟻一樣,具備靈活的危機處理能力。

原來,蟻群自然形成的系統,已經演化出特定的行為,足以避免這種連鎖反應。這也被科學家認為,蟻群組織能順利運作的關鍵能力—自我療癒。

當組織架構愈來愈龐大,或是事業布局開始向外蔓延時,不妨借鏡蟻群智慧,也為自己的企業網絡設置能夠預測問題的關卡,在問題變大前,就能以「自我療癒」能力做出停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