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就業不敗12招,搶攻轉職黃金潮

方德琳
user

方德琳

2011-01-01

瀏覽數 4,650+

就業不敗12招,搶攻轉職黃金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2011 ,台灣職場轉職黃金大潮來了,但首先要問,機會是你的嗎?

轉職成敗,攸關前途。走對,平步青雲,愈跳愈高。但也有人一換工作,職涯曲線反而下滑,愈走愈回頭。

7 成7 蠢蠢欲動的轉職族,站在抉擇點上,就像莎翁劇哈姆雷特中說的「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一樣,最讓人掙扎的是,轉與不轉,都是個問題。

掙扎,是因為不清楚換工作的目的,還有就是內心極怕失敗,萬一轉錯了怎麼辦?

其實從前頁圖7 可以看出,已轉職的人,有41.9%的人薪資增加,但也有33.1%薪水不增反降。解決轉職的疑惑與害怕,最重要的就是盤點自己。所有轉職者要為自己準備的第一份資料,不是履歷表,而是轉職策略地圖。其中包括你最有興趣的行業是什麼?職務目標?職能累積?薪水期望值?多少年達到?

像轉職目的,每個人工作排序不同,有人以工作為重,希望將來有好薪水好頭銜;有人則希望拿回人生發球權,過著工作生活均衡的生活。唯有先知道心中到底要什麼,才有能力去抓住要的機會。否則做一行怨一行,換工作只是不斷增加風險而已。

目的清楚,就容易測量現在距離目標有多遠。

首先,一般轉職路徑有以下4 種:

1. 水平轉職:同一職能跳不同產業。譬如:從汽車業業務轉到餐飲業業務。

2. 垂直轉職:不換產業但轉換職能。譬如:從汽車業業務轉為汽車業行銷。

3. 雙向轉職:同時轉換產業與職能,通常都是因為追求興趣才發生。例如:想從汽車業業務換到餐飲業行銷。

4. 創業轉職:通常是職場小池塘容不下大魚,或工作不順,認為不可能在職場上得到成就感而採取自主創業。

其中水平轉職跟垂直轉職最多,104 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說,成功機率大約為4 成。至於第3 條路,並不多見,即使勉強轉成,通常因專業中斷面臨薪水下降的風險,如果你堅持要走,最好分兩階段完成,一次只先完成一個項目的轉換,等累積專業,薪水才有機會再逐步往上。

知道路徑後,第二就要盤點自己。雖然,現在工作機會遠大於求職者,然而好工作還是人人搶破頭,要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勝出?知己知彼,一定要先盤點自己的轉職資產。

轉職資產包括:興趣、能力與人脈。

盤點興趣,才能讓自己在興趣中愈挫愈勇,讓熱情維持工作能量。

盤點能力,條列成績單,有效分析自己能力強項及遇挫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老闆一眼就看見你。

盤點人脈,人脈可以幫忙推薦,甚至給你目標工作的內部訊息,提高被錄取機率。

盤點1:興趣熱情資產

人生轉職不敗關鍵,常常不是薪水、職稱,而是興趣。

雖然現在是黃金職場,其實意謂著競爭更為激烈,「表面上看來,這波轉職潮就像一股洋流,帶來很多機會跟資源,但洋流底下其實波濤洶湧,每個工作的挑戰都愈來愈難,」104 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王榮春分析。

轉職如何立於不敗?「 工作一定有低潮,但是做自己興趣的事情,比較能捱過不順利。」王榮春認為,由於這波轉職潮企業求過於供,是30 世代難得一次可以將興趣納入職涯選擇的大好機會。

曾經是英特爾台灣香港和中國區行銷總經理、現專職為「人才教練」的陳朝益提醒,台灣人常在懵懂中選擇大學科系,主導第一份工作,所以常常都在搞不清楚自己熱情時,糊里糊塗擁有某個領域的「專業」,最後大部分都在做自己沒有興趣的工作。

等到好不容易知道自己興趣之後,又要面臨捨棄專業的決定。陳朝益認為,30 世代在做關鍵職涯的選擇時,要跟自己的興趣靠近。但是,「考量興趣絕對不是把原本的專業丟掉,而是想辦法結合在一起。」

如何把興趣跟專業結合?涉及興趣盤點方法。

很多人以為愛騎腳踏車就該去自行車產業,其實工作跟興趣結合並不需要這麼直接。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許書揚說,要讓興趣融入工作,可以從「嗜好」中抽離出它背後的關鍵要素,然後再去找有這些關鍵要素的工作。

104 人力銀行根據現有工作職能分析出6個向度,舉例來說:有人嗜好「社交、哈拉」,這代表他喜歡「與人接觸」,那麼他可以去找「跟人接觸」的工作,譬如:飯店服務的工作。有人喜歡讀書,它的關鍵因素是「思考」,那麼他可以去找幕僚類型的工作。

從興趣背後的關鍵因素去找對應的工作領域,就可以進一步地將興趣與工作結合。

盤點2:能力資產

在換工作時想讓頭銜跟薪水更上一層樓,最重要的就是盤點你的能力資產。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很多人以為工作經歷就代表能力,其實大錯特錯。工作經歷只代表你曾經做過的事情,卻完全無法彰顯你的成績單。

要如何盤點能力資產,從工作經歷條列出工作成績單,只是第一步,必須從成績單中的工作細節去回顧每件事背後你所展現的能力,這樣的盤點方法不僅有憑有據,有時還可以盤點出你意想不到的能力。

專業能力愈深,涵蓋面愈廣,職涯就能愈走愈順。因此,在選擇下一個工作時,除了讓興趣靠近之外,還要考慮工作是否能幫助自己堆疊更多能力。「職涯要愈爬愈高,最重要還是專業能力養成,」王榮春說。

舉例來說:一個行銷人已有辦活動能力,接下來他可以嘗試到一個自有品牌公司,去累積品牌操作更進一步的行銷能力;就一個業務人員來說,除了達到業績目標之外,下一個工作是否可以增加新業務開發的能力呢?

「能提供舞台增加能力的工作, 才是下一個好工作。」王榮春說。

盤點3:人脈資產

找工作靠人脈,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公司苦無找不到合適的人,求職者苦無找不到好工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公司開始推行人才推薦獎勵辦法,鼓勵員工可以主動介紹好人才進公司。

平常,你就應該有一個人脈資料庫,等到轉職時必須再從中篩選出最重要的兩群人:一個是對你轉職目標相關產業與公司消息很靈通的人,像相似職務的朋友。圈內人可以先告訴你內部情況,讓你在求職時更能知己知彼。

另一個重要的人,就是可以直接幫你介紹工作的朋友。

在轉職時, 可以先主動發email 告知轉職的意願與動向。

如果你平常努力維繫人脈,而且也有不錯口碑,人脈可以發揮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盤點完個人的資產後,如果要讓這次轉職為未來黃金職涯奠定基礎,其實還有一個必看的項目,就是整體大環境,未來10年最被看好的新興產業,以及企業對未來人才需求的特質。

職涯專家認為,工作在30 歲時必須「定錨」。找對一個專業領域深耕,未來職涯才有愈爬愈高。趁著這波轉職潮轉換到未來前景看好的領域,人隨勢走,未來職涯道路也會愈走愈寬。

究竟未來10 年,台灣需要什麼人才? 從這波企業釋放出來的職缺趨勢以及對未來新興產業的掌握,職場將進入「又紅又綠又藍」的時代。

紅指的是ECFA 與中國大西進政策後能在中國市場開疆闢土的人才;綠則是指環保節能潮流中的綠領新秀,藍就是數位時代下無國界的藍色先鋒。(詳見上圖)

◎紅人才 在中國市場開疆闢土的戰將

如果說1990 年代,是台灣電子業的西進!2010 年就是台灣服務業大西進的時候。

深耕中國就業市場10 年的蘭正瑜行國際人事顧問執行長馬蘭觀察,中國大西進政策的第一波就是製造業,緊接著房產業,接下來就是連鎖服務業,最近很多台商拓點機會大,乾脆回台灣整體招人。但想要成為紅人才,從以前認知的「製造、沿海一級城市」,現在已經是「服務,內陸。」工作比以前挑戰更大。

「你要非常非常有彈性跟耐力才可能存活下來,」馬蘭觀察可以在大陸勝出的工作特質。所謂彈性就是隨時歸零的心態。幅員廣大的中國,各地都有他做生意的法門。每到一個地方,心態歸零才有辦法快速學習適應當地民情。

馬蘭說,尤其類似展店的戰將型才人正是台灣年輕人可以獨秀的舞台。但是一旦接受挑戰,就要有心理準備,「這恐怕不是一個晚上11 點前就可以回去休息的工作。」馬蘭說。

◎綠人才 勇於接受挑戰的創新型人才

全球氣候變遷的危機感,更加速了綠領人才的需求。從104 人力銀行的資料來看,現在的綠領人才就已經「供不應求」。方光瑋分析,在LED 照明、電動機車、風力發電⋯⋯等產業,需要3 年以上相關經驗的人職缺都明顯多於求職者。「而未來5 年,這個人才缺口還會持續擴大,達到8 倍以上。」方光瑋說。

想成為綠人才,方光瑋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接受挑戰,而且還能創新思考的人。」舉例來說,一項傳統產品,企業一定要降低從生產到回收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了解決問題,像包裝材質、運輸、工業設計⋯⋯等需求就應運而生,這種跨界的綠領需求,未來正夯。

◎藍人才 以全球為市場的跨國管理人才

當科技應用、產業都跳上雲端後,國家界線逐漸消彌。產品的市場是全球性市場,而因應全球維運,就是需要國際管理經驗的「藍人才」。

要做全球生意,國際文化體驗與外語能力是最基本的條件,另外還要有管理外國人、跨國管理的維運能力。

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許書揚觀察到,除了中國之外,現在要求到東南亞、甚至中東的工作機會也開始產生。

例如:全球連鎖飯店業在亞洲的需求激增。另外,隨著台灣企業的轉型與國際化,讓自己跳上雲端,成為全球性的人才也是未來競爭力最強的一群人。

這波轉職浪頭來勢洶洶,你是不是也想趁這機會站到自己可以發光發熱的舞台?

你可以從P.40 提供的轉職測驗看看自己是否應該轉職。然後盤點個人的能力與興趣選定目標,擬定自己的轉職策略。想要讓老闆一眼就看見你,本期《30》雜誌設計了一份創新履歷表,可以突顯你的強項與興趣。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打造未來10 年黃金職涯,請現在開始做出關鍵決定。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