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聽到一位好朋友因為多年來酗酒,如今不只工作上被勒令休假一年,家庭也面臨破裂的處境。得知一個人的生活困境,絕不是為責難她的失敗或慶幸自己未遇這樣的困難,我想的是,這個真實故事裡的苦痛,貢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如果能因此提醒年輕人應該提前對害怕與壓力有正確的認識,做好應有的心理準備,那該有多好!
在我眼中,我的朋友是一個條件很好、際遇也很好的人,但,在她的眼中,別人一切的一切卻都比她好,所面對的人生也比她輕鬆自信,所以,她花了很多時間來質疑自己。
怕的是「事」,不是怕的感覺
當她離開學校兩年之後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時,她眼裡所看到的只是自己是職場中能力最差的一個,她害怕極了,這壓力讓她緊張失眠、而後開始藉著酒來幫助自己放鬆,就這樣,酒從朋友變成了主人,「逃避」開始奴役她的人生。
在成長的階段與工作30 年的經歷中,「怕」其實是我最經常有的心情。無論是陌生的任務、飄移的生活,或是過度的忙碌,無一不引起我真實的害怕,但每當我一想到要從「害怕」裡躲起來或避開與它面對面的時候,我就想起一句話:「勇氣,不過是讓自己相信怕得要死的藝術!」是的,我必須學會這份功課,我不能花任何時間與害怕周旋,我要對付的是我所怕的「事」而不是怕的「感覺」。
我曾在自己的部落格裡寫下:朋友們看到這幾十年來我到處跑、工作生活兩頭忙的腳步,總覺得我是一個什麼都不怕的人。但是,在做任何事之前,我其實是樣樣都怕過的。
我發現,每次從構思到行動,我最真實的心情總是「害怕」與「興奮」各占一半。害怕是因為一旦採取行動,就代表著新的開始,而「開始」難免會改變舊有的安定;前進的同時總得不斷捨棄,新學苦幹。
沒有任何人能遠離害怕
走過人生五十年,與害怕不斷交手之後最大的感觸是,我不再以為這只是自己獨有的經驗了。我相信那些在生活中看起來很好的人,都是因為了解害怕的必然,所以願意以不斷的努力來跨越過其中無數的困難,那種篤定並非天生就有的足夠條件,而是當別人以情緒在磨難或徬徨的時候,他們把所有精神都用來自我準備,絕不錯失任何可以砥礪自己的機會。
我的朋友很可惜,如果她能早些了解時間與成長的意義,不錯估他人的自信,也願意一步一腳印地踏穩這漫長的二十年,此刻她一定不只是職場上的資深者,相信從生命中循環而出的堅強與努力,也一定能使家庭更圓滿,孩子更幸福。
我從不相信有任何人能遠離害怕,但我的確看到有人在害怕裡成長、在面對壓力中不斷進步,所以,希望能以這個使我感到傷感的故事,來提醒正在與壓力或害怕協商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