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國與印度基金全攻略

印度發展將趕上中國?!

林雅惠
user

林雅惠

2010-11-11

瀏覽數 4,300+

中國與印度基金全攻略
 

受到美國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全球資金到處流竄,尋找有利可圖的目標,今年經濟成長率高達8.5% 的「印度」受到國際資金青睞。因為根據專業基金研究調查機構EPFR 的調查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0 月8 日為止,國際資金在印度買超197.89 億美元,僅次於日本的208.41 億美元(詳見右表)。

相較於外資買日本是出於「炒匯」的利基,國際資金投入印度多半是出自於看好基本面與經濟前景。

3 年後 印度超越中國?!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最新的經濟報告顯示,印度是少數連續被兩次調升評等的國家,IMF 更預估,印度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將由原先的9.4% 再成長到9.7%,成長的速度僅次於經濟規模大她4 倍的中國大陸。

英國權威雜誌《經濟學人》更大膽預測:印度的經濟成長率將在3 年後超越中國,而且成長速度在未來25年將持續領先其他大國。主要原因來自於:

1. 勞動力結構變化:因為施行一胎化政策,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在未來數年內會萎縮。反觀印度的勞動力處在年輕和持續增長狀態。其人口撫養比例是世界各國最好之列,此優勢還可延續一世代。

2. 民主政體:相較於中國文化充滿種種的限制與管制,印度的民主制度則造就了許多精進的私人企業。這些企業對政府的依賴要比中國企業少,同時更有創造性。它們是開創製造最廉價轎車和最低心臟手術費用的先鋒,更重要的是在印度,各種創新想法能迅速傳播,這就是電腦軟體能發展成為印度產業核心的主因之一。

「印度是以內需為主,經濟來源依賴歐美出口比重較低,因此就成長性來看,當然有機會超越中國。」保誠股票投資暨研究部海外組主管林宜正說。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印度也存在著許多隱憂。在《Q&A》(電影「貧民百萬富翁」原著)這本書當中,作者維卡司‧史瓦盧普藉由一名出身貧民區的小孩參加電視節目機智問答的過程,呈現出當代印度的多元衝擊,包含種姓制度、社會階級以及貧富之間的懸殊差距。這種種的衝突與對立,以及將近1/4 貧窮人口的社會問題,將成為未來印度經濟發展最大的牽絆。

短線投資 中國勝出

而身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中國,人口高達13.9 億人口,中國大陸政府正積極將出口導向轉為內需導向的經濟體,這正是中國大陸未來經濟成長的主要契機。無庸置疑的是,中國依舊是亞洲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IMF 預測,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高達10.5%,明年雖有信貸市場緊縮以及房地產相關降溫措施的衝擊,經濟成長率也只是增幅放緩至9.6%。

施羅德投顧副總張翠玲強調:「短期來看,資產配置還是要以中國為主,因為以國家人口占全世界消費的貢獻度來看,中國在2010 年比重占9.3%,印度才2.6%;到2020 年,中國的貢獻度將增加到21.1%,印度5.3%,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

而最為外界詬病的中國一胎化政策問題,張翠玲也認為,中國到2050 年勞動人口維持在58% 左右,印度則維持在67%。不過,中國有可能改變人口政策,再加上中國人民受教育的水準愈來愈高,也有助於提升勞動人口的品質,這些都是中國大陸的勞動力優勢。

從技術面來看,林宜正強調,中國大陸股市今年的漲幅落後亞洲其他國家,其本益比僅有12.5 倍,與過去歷史平均水準14 ∼ 15 倍相較,現在的投資成本相對便宜;印度則因為今年漲幅過高,本益比達15 倍,已經來到歷史水位,短線投資獲利空間不大。

買區域型基金 印度中國統統包

到底投資印度好還是中國好?絕對無法獲得一定的結論。「這兩個國家都有很長遠的經濟潛力,都值得做長期的投資。」林宜正解釋,從中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兩個國家都有著同樣的優勢—龐大的內需人口以及經濟成長的潛力。想要一石二鳥,建議可以從區域型基金來布局,包括亞洲市場或新興市場,這兩大類型的基金,其投資績效在今年以來都有不錯的表現,兩年的投資績效至少都有3 成以上。

「以區域型的基金來同時布局印度及中國,算是很安全的作法。」張翠玲說。「因為可以同時參與印度與中國的成長利基,又不用擔心投資單一國家波動度過高的問題。」張翠玲說。無論是投資單一國家或者是布局區域型基金,專家建議投資比重不要超過股票的15%,更要著重中長期投資,時間愈長,愈能體會價值投資的美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