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眼球先生的品牌學

睜一眼閉一眼

方德琳
user

方德琳

2010-11-08

瀏覽數 3,900+

眼球先生的品牌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這個人,頭上頂著一個大大的眼球造型,自稱是一位愛地球的眼球外星人。從2002 年到地球後,他上過台灣金馬獎頒獎典禮、訪問過馬英九,也上過大陸電視台節目,去過倫敦,成為探索英國的代言人,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外星人」。

為什麼是一個眼球造型?眼球先生說,在2002 年之前,他也跟你我一樣,是個上班族。當時他做服裝造型,幫藝人化妝,薪水以小時計算,1 小時1 萬元,收入相當豐厚。

「每個藝人都有他對造型的限制。」他愈來愈覺得自己只是別人的工具,所以錢賺得再多,也無法彌補他心中無法創作的空虛。「我對世界感到很悲觀,」他說,但是生活要繼續,所以最好辦法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不鑽牛角尖的處世態度後來直接影響到他的造型取材。

眼球先生不諱言自己是個「悲觀、叛逆」的人。復興美工畢業、後來又讀台北藝術大學的他認為,「如果不能忠於自己想法,表達自己觀感,那麼學藝術究竟要幹什麼?」雖然當時收入很好,雖然不曉得搞藝術創作的前途如何?但是眼球先生沒有花太多時間鑽牛角尖,決定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前進。

他心裡的典範是美國普普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安迪沃荷橫跨商品設計、藝術創作、音樂⋯⋯等,眼球先生也想當一個全方位的藝術創作者。「我喜歡創作,對很多領域都有興趣,」舉凡畫畫、寫作、做造型、編劇⋯⋯等,在他心中,這些都只是不同的媒材,最終目的都是用來表現他創作的想法。

行動藝術 打造個人跨界藝術品牌

就像外星人不可能遵照地球規則一樣,在台灣普遍認為要培養專才的主流價值裡,眼球先生卻極力思索:要搭建什麼樣平台才能滿足自己對所有東西的喜好。

他想演舞台劇、想出書、甚至跨入音樂界,如果有時間的話,他還要做商品設計⋯⋯,「唯一只有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品牌才有可能。」眼球先生說。

自我品牌要有自己的風格、特色,更重要的,還要有市場辨識度。

在2002 年時,台灣並沒有跨界藝術品牌,也沒有以行動藝術為主的品牌出現。眼球先生抓住這個機會,用當代藝術手法,打造一個虛擬形象,然後讓它弄假成真。

由於平時就喜歡從超現實主義汲取創作養分,而超現實主義又很喜歡用器官做創作。加上之前「睜一隻眼, 閉一隻眼」的體悟,「這個造型可以將藝術創作跟生活價值觀結合起來。」於是,在2002 年的時候,眼球先生就正式誕生在地球上。

但如何讓地球人認識他?這是眼球先生一開始面臨的難題。

他從最熟悉的舞台劇出發,在2002 年3 月,專門打造一齣眼球先生現身的舞台劇,名為「眼球愛地球」概念服裝秀。

眼球先生回憶,這齣戲就是眼球先生的品牌正式發表會,所以表現一定要有破天荒的規格。他找了50 多個模特兒來演,是台灣舞台劇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舞台劇。

免費報名|8/17(日)賴佩霞@基隆塔《靜心的力量》新書分享會

破格演出 打響品牌知名度

每一個模特兒的服裝都由他親自設計,單單這樣的製作成本總共就花140 萬元。這場很超現實、極盡感官瘋狂的舞台表演秀,其實就是眼球先生個人藝術品味的展現。

由於手法前衛,加上幾乎動員台灣舞台表演者來演出,包括:劇場的人、雲門舞者⋯⋯,所以在表演藝術圈中一炮而紅,當天大家都知道有「眼球先生」這號人物。

在這齣戲中,眼球先生是個串場的角色,他宣告未來眼球先生即將入侵不同的藝術領域。由於他的風格實在太強烈,讓人過目不忘,所以圈內人只要想到要有強烈風格的設計,第一個就會想到「眼球先生」。

2002 年,蔡康永在肩膀上頂著第三隻手主持金馬獎,驚悚的設計在當時蔚為話題,這個造型就是出自眼球先生之手。「現在只有想做不一樣,強烈風格的人才會找我。」個人品牌建立後,眼球先生終於擺脫限制,可以專心做自己喜歡的風格設計。

「一開始幾年,我幾乎是用撒大網的方式在經營眼球先生這個品牌。」他所謂的撒大網還包括:自己幫舞台劇製作音樂,最後被圈內人賞識而發行唱片。2004 年,他用眼球先生的名字發表圖文書,成為台灣目前銷量僅次於幾米的圖文作者。

儘管形式不同,但貫穿其中就是眼球先生個人的設計風格以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生活理念。這幾年台灣文創產業很受重視,每每政府單位想找文創產業代表時,總會有人想到眼球先生。

打造商業模式 擴大收入規模

「文創產業包含很多領域,畫畫的、3D 的、表演藝術的,除了這些領域外,如果還要推薦代表,大家就會想到我。」因為眼球先生太特別,好像不屬於任何領域,卻又橫跨所有領域,幾場研討會參加下來,眼球先生現在也成為台灣文創產業的一號代表人物。

當初撒出去的大網現在到了收網時候。眼球先生經營8年品牌後,今年他終於跟于美人旗下經紀公司簽經紀約。「其實經紀公司應該也很困擾,因為我不是純藝人,只接活動邀約。我也不像寫書的人,只專心出書。」眼球先生笑著說。不過他正學習把圖文授權以及活動邀約的事項交給經紀公司處理,其他時候,他則持續進行藝術創作。

目前眼球先生的收入包括:圖文書的版稅收入、圖片的授權收入、活動邀約出席費、美術設計收入⋯⋯等,平均每個月約20 萬左右。

但在賺錢之餘,「我的原則是每年至少維持一檔純藝術創作的舞台劇。」這是他生活創作的養分,完全不計盈虧

演出。

曾有職涯專家說,「擁有多元興趣」是人的本性,但在專業化的商業社會中,我們被迫要遺忘工作以外其他的興趣。不過眼球先生顯然不想屈服,他靠著商業的頭腦,打造一個市場絕無僅有的個人品牌,收納他自己所有想玩的樂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