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紅本土連續劇「夜市人生」,一場劇中主角方恰恰要跟金居福談離婚的「爆橘」戲碼,一播出後,立刻成為網路最熱烈的話題,各大節目競相模仿的經典橋段,YouTube 上還出現各種「kuso」版。
「我愛的人是江一官,現在他又要跟蔡月霞結婚,這種痛苦我沒辦法再忍耐下去了,我要離婚⋯⋯,」當方恰恰說完,轉身離開後,金居福精彩的內心戲上場。
他痛心疾首,將桌上茶杯掃到地上,「難道我這十幾年對她的好,竟然比不上一個已經無心的江一官。」只見一顆橘子在他手上用力捏爆,這場「爆橘」戲,台詞夠台,動作張力十足,把戲劇裡最難的內心戲,以台式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不需要配樂、也沒有漂亮的布景,高八度發音的流利台語口白,成功營造出當紅本土劇的氣氛。這就是戲劇的魅力,也是了解台灣消費者次文化族群的重要指標。
「 戲劇人生之不看不行」網路大調查
從80 年代的瓊瑤式三廳愛情劇,到90 年代「東京愛情故事」在台灣掀起的一股日劇風潮,到跨入21 世紀之後同時崛起的韓劇潮流和台語本土劇。連續劇的產值愈來愈高,台灣人有多愛看連續劇?愛看哪一種連續劇?
是劇情、演員還是其他元素讓大家樂此不疲?
《30》雜誌首度進行「戲劇人生之不看不行」的調查,針對25 ∼ 65 歲全年齡族群進行網路調查,觀察台灣戲劇迷偏愛的戲劇類型,以及收視習慣與偏好。
結果發現,韓流盛行,韓劇最受台灣觀眾青睞。主婦追韓劇,學生和上班族則熱中偶像劇。不過,劇情好不好,還是戲迷們最在乎的,如果能說一個讓他們能沉浸其中的好故事,就能長存戲迷心中。
主婦追韓劇,學生、上班族熱偶像劇
韓劇、日劇、台劇和大陸劇,哪一種最受台灣觀眾喜愛?
以戲劇搶攻國際市場,韓國的文創產業策略在台灣效果顯著,質感和煽情程度兼具的韓劇,受到最多台灣戲劇迷歡迎,其中家庭主婦是最主要的支持者。
從「流星花園」開始,台製偶像劇就以日劇的質感、劇情類型為主要參考對象,近10 年的製作拍攝經驗累積,水準幾乎和日劇不相上下,加上行銷華語市場的全球策略,更容易累積知名度,因此與日劇雙雙排在韓劇之後。不過,台製偶像劇和日劇一樣,主要支持者多為學生,上班族次之,家庭主婦的支持度相對薄弱。
至於台語本土劇排名第4 名,但因為劇情走向與韓劇較相似,多以豪門恩怨、家庭倫理關係等為主軸,收視族群仍以家庭主婦為主。歐美影集受歡迎的程度與台語本土劇差異不大,但明顯集中在上班族族群,除了劇情之外,歐美影集播放時段多集中在晚上9 點與10 點之後,方便上班族通勤下班後收看,也是原因之一。
讓選台器決定休閒生活
將近6 成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收視習慣,是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看首播。
然而,連續劇一集約1 至2 個小時,若週一到週五連續播放5 天,一個月收視時間超過20 至40 小時,約等於整整1 週的工時。為什麼要花時間追連續劇?
將近4 成5 的受訪者把戲劇當作打發時間最方便的娛樂,近2 成的人更認為連續劇是可看或可不看的生活小點綴;換句話說,超過6 成的台灣戲劇觀眾,並不認為收看連續劇,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但有趣的是,在這份調查中,卻只有10.7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很少看連續劇,其餘9 成的人把追連續劇當作生活習慣。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特徵是,除了劇情吸引人、受明星吸引之外,高達3 成的人收視習慣是一路轉台,轉到哪看到哪,讓選台器幫自己選擇要看哪部戲。
這樣的結果顯示,大部分的人較少主動安排工作之餘的生活,在台灣將近100 個電視頻道的電視環境裡,下班、下課、煮完飯之後,用電視來放鬆簡單又方便。
故事說得好,常留觀眾心中
雖然各族群有自己偏好的戲劇,但當多數人心中仍將連續劇視為娛樂點綴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要得到觀眾的青睞,就要更深入了解觀眾受吸引的元素。
近9 成的人認為,劇情故事精彩,是一部戲成功最關鍵的要素,因為故事才能夠在戲迷心中留下印象。「大長今」、「東京愛情故事」、「101 次求婚」等都是靠著令人回味的劇情,在下檔多年後仍在戲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3 成3 的人認為能夠創造經典橋段和台詞的戲劇,才能讓人繼續津津樂道,看了還想再看。「夜市人生」的爆橘橋段,不只吸引家庭主婦,更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成功收納學生與上班族等年輕族群。
2 成6 的受訪者比較會被動聽的主題曲和配樂感動,更融入劇情中。「下一站,幸福」就因為配樂和劇情搭配得宜,成為最多受訪者懷念的台製偶像劇。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受訪者都認為,長度約20 集的連續劇最適中,最能讓人回味無窮。
不用大成本、大製作,更不要歹戲拖棚,有好的說故事能力,就能吸引台灣戲劇迷的死忠支持。
給我喜劇和浪漫愛情,其餘免談
雖然期待聽到好故事,但一般戲劇迷還是有偏好的劇情和人物類型。喜劇和愛情劇在劇情類型中獲得高分,高達6 成的人愛看充滿笑點的喜劇釋放壓力,5 成7 的人則容易受都會愛情戲吸引,在其中找到自我認同。
不愛悲劇結尾的劇情,很多戲迷對劇中角色也多偏好正派角色。
聰明有智慧、幽默風趣的主角,比起沒事耍憂鬱的角色更吸引人。至於常在戲劇中扮演關鍵地位的配角,則一定要有甘草人物典型,在劇情緊繃緊張之際,以笑料調劑;或者,配角至少得當個貴人,適時幫助主角,在關鍵時刻成就美好結局,否則就要等著被觀眾唾罵。
看來,對於把電視連續劇當作主要休閒精神食糧的戲劇迷們來說,平時的生活壓力已經夠大了,他們更想在歡樂的結局和輕鬆的笑點中,感受正面的情緒;如果,能在浪漫圓滿的愛情中體會一下被愛的感覺,即使只是虛幻的「戲劇人生」,也一樣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