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感到疑惑,明明是同看一部電影,為什麼大家感動的地方不同?為什麼你總是跟某一類型的人話不投機半句多?
如果明天輪到你上台簡報,如何順利讓主管接受你的觀點,讓你在職場上可以一展長才?當你去拜訪陌生客戶時,如何獲得他的好感,談成一筆交易?
每種電器都會附上功能使用說明,以確保遇到問題時有法可循,那麼,人類出生後為什麼沒有附上一本人生使用說明書,一旦遇到人生的疑難雜症時,可以對症下藥?這就是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一個以「心理學」與「語言學」為基礎的神經語言程式學,因為人生固然不可預測,但是人性還是有蛛絲馬跡可循;NLP 就像指南針,根據人類的感官與語言的表達經驗,建立一套模式,再做出因應的行動,這幾年在日本及台灣頗受到職場人士歡迎。
看、聽、感受,掌握人性3 招
知名教育訓練培育家陳彥宏,同時也是NLP 高級執行師舉例,NLP 認為與人溝通可以先從「視覺」、「聽覺」、「身體感覺」來了解每個人的感官偏好;也就是同樣體驗一件事情,每個人在「視覺」、「聽覺」、「身體感覺」上的優先順序不一,所以反應也會不同。
視覺偏好型的人,習慣用想像和顏色來表達;聽覺偏好型的人,習慣用聲音與文字來表現;至於感覺偏好型的人,則喜歡用心情與感情來表現。
如果一個人怕上台簡報,傳統心理學會去探討他過去曾經遇到什麼原因,導致今日的結果;但是NLP 不重視原因,重視的是在他上台之前,如何調整他,讓他更從容自在簡報,這樣的概念比較是企業需要的方法,因為企業重視的也是如何達成業績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