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Me世代愛情觀 在一起,我還是我 !

林靜宜
user

林靜宜

2010-09-07

瀏覽數 3,700+

Me世代愛情觀 在一起,我還是我 !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就算在一起,我還是我!」個人主義的Me 世代,愛情也很個人化,就算再愛,也要做自己。他們從小學習的不再是責任與義務,而是追求個人自由與權利,實踐夢想、抱負,他們尋求為自己而活,產生了這個世代獨有的「個人化」愛情。

我愛,我愛你

個人化的愛情是我愛「你」,變成我愛「我愛你」。

Me 世代擁有更多的自由,以及嘗試的空間,對他們來說,實在很難「委屈」自己,當Me 世代說「我愛你」,其實是說我愛「我愛你」,在愛情關係裡,自我比「你我」更為重要。

30 世代,不願意委屈自己,條件不符就走,苗頭不對就撤,個性不合就閃。

所以,若與Me 世代(包含Me 世代與Me 世代)談戀愛,你可能會覺得他們不負責任,凡事先想到自己;你可能會覺得他們喜歡曖昧,男女界限不夠清楚;你可能會覺得他們太過隨便,進入與抽離都很快速;你可能會覺得他們很善變,喜新厭舊的程度就像時裝換季。這全是因為Me 世代愛情的關鍵字「我」在作祟,這個世代特別能體會相愛容易,相處難的箇中滋味。

我愛,故我在

Me 世代是最無法失去自我的世代,卻也是最不能沒有愛情的世代。他們是「我愛,故我在」,因為內在的孤寂,以及對自我存在意義的焦慮,使得他們更想要走向愛情,從中證明自己存在著、呼吸著。

擁有自由,卻多了寂寞,沒了那麼多的義務與束縛,卻發現自己的無根與漂泊。德國社會學家貝克夫婦曾分析,個人主義表面上更自由,存在著許多選擇,但因為掙脫傳統社會中許多的穩固紐帶,個人產生了不踏實的失落感。奧美廣告行銷研究總監吳雅媚觀察,30 世代在物質上可以輕易獲得滿足,反而會讓他們覺得靈魂顯得空虛,

對愛情的憧憬遠比前面世代來得強烈。

而愛情,是人類最美的靈性交流,Me 世代對愛情的渴望,是更貼近於「了」自己的靈魂伴侶,而且,Me 世代渴望愛情,也討論愛情,更樂於分享愛情。

從現代歌曲創作,莫不圍繞著愛情,各大書店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永遠有愛情相關主題就可得知。

這個世代也是最「盛產」兩性作家的年代。以前的兩性作家是專業、權威的老師,談的是如何在愛情裡贏得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對方的心,現今受歡迎的兩性作家,多是分享自己與朋友愛情經驗的素人部落客,像女王、阿飛、酪梨壽司、宅女小紅,只不過,他們不再談在愛情裡如何追求對方,是談在愛情裡如何肯定自我,他們寫「分手」乃兵家常事,悲傷後還是可以再來,高唱「自我」萬歲。

從Me 到We 太難

30 世代的愛情即便變成了「We」,還是要保有「Me」。因為自我,他們渴望愛情,卻很難「停留」在愛情裡,想

要穩定,又害怕失去自由,這種矛盾,讓30 世代大嘆愛情真的是「難」題──真愛「難」得、穩定關係「難」維

持、婚姻也「難」結。

從20 多歲開始,戀愛史就沒斷過的LAKIKI,在30多次的相親之後,33 歲時,決定暫時停止「戀愛」,先過好一個人的生活,她說,自己很想結婚,但是始終找不到對的人,走不進婚姻。

是LAKIKI 的條件太高嗎?「我只要能夠讓我做自己,對方不要太自我,讓我可以感到舒服自在的人。」

「Me」世代,比任何世代更渴望「We」,卻是從「Me」到「We」距離最遠的世代。若40、50 世代的「Me」到「We」是求取平衡的蹺蹺板,那麼30 世代的「Me」到「We」就像是攀爬梯,得耗力從這頭,才能爬到那頭。

個性化的30 世代也不願意輕易向婚姻妥協。

「個人主義讓我們無法妥協,一個無法妥協的人,很難經營婚姻,所以不婚的人才這麼多,」吳雅媚說。

從另一角度看,30 世代的不婚,或許是因為更理性的不「昏」。以往結婚理所當然,現在,結婚是個人意志選

擇題;以往生子是宿命,現在,生子是深思熟慮的抉擇。

「我們並不是怕結婚、生子,而是沒有能力負責。」阿飛說,教養孩子成本過高,經濟不見起色,地球又持續暖化,「這樣的社會環境讓我們不想有束縛。」

台灣社會結婚率創下新低,30 世代真的不想結婚嗎?很多30 世代戀人早就共同生活,戀愛與婚姻的界限不再那麼絕對,除非生小孩,否則在一起的實質意義,勝過於結婚證書的儀式象徵。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