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和碩聯合科技大樓總部,立刻感覺到它跟一般科技廠不同。不是硬梆梆的水泥建築跟侷促的空間格局,取而代之,這裡有大量的空間留白,留給光影、流水、花樹恣意展演,成為四季更迭的美麗舞台。
這個帶有禪意的極簡風格總部不是來自外面設計公司作品,而是出自公司內部的專案設計團隊。如果和碩是一家建築師或設計公司,當然不足為奇,但它卻是一家以接電腦代工為主的科技公司。
和碩,原本就是華碩。在2008 年1 月華碩決定品牌與代工業務必須切割後,原副董事長童子賢就將代工業務分離出來成立和碩科技。
可是,代工業務不就是依客戶要求生產產品,為何要有自己的設計團隊?
在華碩待了9 年,現在是和碩專案設計總監的李政宜說:「除筆電代工業務外,將來和碩也希望接設計代工案。」雖然談的是創意跟設計,但背後有個很實際的考量:筆電代工利潤極低,而設計附加價值高,公司賺錢比較容易。
從「美工」到「筆記型電腦工業設計」是李政宜在華碩時期做的事情,但如果要成為「設計平台」,就代表設計團隊必須從IT 產品跨入非IT 的生活用品、空間設計(例如:總部大樓),這對設計者又是另一個層次的挑戰。
李政宜認為,到這個層次,可不是為設計而設計,而是要不斷追問自己,「為什麼設計」才是關鍵。範圍之大,無處不設計。在生活上,「對用品要有瘋狂的熱情跟挑剔的品味」;在設計上,「要有清楚的設計邏輯與理論。」
團隊 找有生活印記的設計人
為了打造夢幻團隊,李政宜開始從各個角落尋找「熱情」的人。現在專案設計團隊成員大約10 人,最終都走上設計一途,但每個人生命歷程卻很不相同。
例如:在日本設計公司工作十年,同時也玩重型機車十年的機車狂熱分子;在汽車設計領域多年,不斷畫汽車內裝的設計師;在中興百貨前擺地攤,每天被警察追著跑,後來到英國念設計的人;甚至大學念金融保險系,卻一直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最後才在紡織、時尚設計領域找到依歸的人。
「這裡的人都是怪咖。」曾經當過誠品企畫,後來隻身到法國南部讀四年設計研究所的李政宜說。他認為,對生活有想法的人,通常都有生活閱歷。在這裡,絕對看不到一路乖乖念書上來,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就進來的人。「我面試人不重外表跟形式,但會從談話中看他對生活的態度。」李政宜印象深刻的一次面試,就是汽車設計師。在面試的咖啡店裡,設計師只帶著一支筆應考,手上的兩張紙還是跟咖啡店老闆拿的。「他講話態度很謙卑,但明明行為就很囂張。」李政宜笑著說。
李政宜問:如何設計汽車?設計師回答:「我只做過內裝設計,而且我不會講,直接畫給你看好了。」這麼一畫,李政宜就知道對方的實力,而且也知道對方很誠實,沒做過車子整體設計就明說,不會幫自己加一堆豐功偉業。
「好的設計師對自己很誠實,有一種自己掌握生活的態度。」這10 個來自不同學校與經驗的設計成員,開始有了自己的舞台,著墨著如何把生活理念設計成產品,讓其他人也能分享他們的感受。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對這個體制內的體制外公司,建議他們先從企業禮品開始。因為和碩有很多國際客戶,需要餽贈禮品。如果有一套自己企業的贈品,不僅有獨特性,也會讓他們對和碩的設計能力留下深刻印象。「企業禮品就是品牌的廣告。」李政宜說。
從2008 年2 月,團隊接到設計企業禮品的任務,經過2 年的設計研發,終於在今年3 月,推出一系列以「PEGA CASA」為名的文具用品。(編按:PEGA 是和碩的英文名字,CASA 則是義大利文的「家」)。
這組產品有滑鼠墊、釘書機、手電筒、檯燈、文具套⋯⋯共11 項,同時也在誠品的精品文具店裡直接銷售給一般消費者。
歷時2 年的研發,究竟如何進行,最終產生眼前的這11 項產品?李政宜說,這個部門常常腦力激盪,相互吐槽,「我自己提的點子,大概超過一半被成員丟到垃圾桶吧!」整個企畫研發就是成員間意見不斷發散、收斂。然後再發散、再收斂的過程。
舉例來說,一開始他們想到底要設計什麼產品?團隊成員動腦發想之後,最後收斂到「desk 桌子」的概念,也就是在辦公室桌上、家裡桌上會使用到的產品。
有了設計產品的範圍之後,又開始構思什麼樣的材質跟美學才能顯示出一家台灣電腦公司獨有風格?他們認定要有在地文化的東西在。「但不取其形而取其意。」則是團隊最後收斂出來的結果。
台灣味 取其意不取其形
李政宜解釋,一講到「台灣味」的東西,就會聯想到廟宇的線條,或者是木頭材質的筆筒上刻上大大的「來生緣」三個字,這就是所謂的「形」。用線條表現在地文化,雖然可以讓人一眼辨識,「但整個就low 掉。」團隊
一致決定,只用台灣特有的材質來設計,但線條絕不能做得很「台」。
和碩的設計團隊最後把眼光放在台灣竹上。李政宜說,「台灣竹子的種類很多,品質很好,而且也很環保。」
如果可以把傳統竹藝跟科技產品結合,其實不就是台灣文化的文藝復興?
為了徹底理解竹子特有的物理特性,設計團隊有長達3 個月在南投地區到處看竹子。他們不斷拜訪竹子工藝師傅,學習竹子工法。竹子的紋理、加工的限制、碳化的處理,都要一一了解,才不會設計出一個竹子做不到,
或者一下子就壞掉的產品。
以手電筒來說,直徑2.5 公分最適合人手握持。但竹子一經日曬就長大,只有長年照不到陽光的地方,才可
能有這麼小管徑的竹子。他們最後在南投深山找到可以用的竹子,但是「100 根竹子大概只有10 根可用,再經
過碳化處理,淘汰品質不佳的,大概又去掉一半。」李政宜說。
PEGA CASA 系列展現出來就是以竹子溫暖材質為骨幹,但設計則採取北歐冷酷美學的極簡線條。中西合璧、傳統與科技的結合,是這一系列作品背後的設計原點。
一上PEGA CASA 的官方網站,可以看到幫客戶設計的合作邀約,看到CASA 產品的圖像與設計過程,但心動的消費者卻沒辦法立刻線上購買。
李政宜說,對設計部門來說,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產品帶來的業績收入。而是讓外界知道和碩的設計能力,同時還要創造出和碩獨特的設計語言,然後複製回饋給母公司的電腦設計。
完成交易,才是設計的終點
為了讓天馬行空的設計有未來賺錢的可能性,專案設計團隊有3個設計準則。其一當然是設計出來的產品可以量產複製,「能完成交易,才是設計的終點。」設計者要有創意跟務實之間的平衡感。
另一個則是工法要能回饋到母公司——華碩的筆記型電腦研發。例如:把竹子工法徹底研究清楚,回饋給華碩竹子機的研發與修改。
其三,設計的概念要有前瞻性,例如:「取其意不取其形」的設計概念,奠定將來和碩的創意基礎。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台灣的設計水平已經是世界級水準,最終要有自己的設計舞台。此外,結合台灣材料與機電整合能力,台灣科技產業才有躍升一階,往上賺設計錢的可能。
現在,和碩的專案設計團隊正站在這個產業的浪頭上。公司未來的創新成長,就看這10 個成員的設計團隊能再帶來什麼令人驚艷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