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30吃喝玩樂大調查》30世代最愛500 C.C.飲料店

張育寧
user

張育寧

2010-05-01

瀏覽數 4,050+

30吃喝玩樂大調查》30世代最愛500 C.C.飲料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各位觀眾朋友,這個鴨血,外Q內嫩,老闆特別熬煮的中藥高湯,麻而不辣,很適合怕辣又愛吃麻辣口味的人喔!」鏡頭上,當紅的美食玩樂節目主持人莎莎,坐在夜市小攤前大快朵頤,旁邊那隻看來有些笨的人形玩偶青蛙,搞笑的動作笑點十足,即使是超過晚餐時間的美食節目,一樣受到觀眾青睞。

超高收視率成了最佳行銷管道,凡是被介紹過的店家,都在一夕之間成了「排隊紅店」,大發利市。介紹吃喝玩樂,為什麼能有這麼跌破專家眼鏡的好成績?網友相挺是最主要的原因。主持人在節目中回應網友的疑問,根據網友喜好調整內容,親民策略成功吸聚30世代為主的網友熱烈討論。

30世代飲食聚會態度大調查

愛吃、愛玩,喜歡「吃好倒相報」,美食節目的成功,正反映30世代不同以往的飲食休閒文化。

透過休閒飲食活動,30世代如何改變休閒飲食產業?30世代為什麼熱中尋找平民美食?他們的休閒飲食文化反映什麼樣的社會需求?

《30雜誌與東方線上合作,以最新的2010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在台灣抽樣2000份問卷,分析30世代的飲食看法與態度。

結果發現,對30 世代來說,安排與朋友相聚吃喝玩樂的行程,首次調查的「吃到飽」異軍突起,連鎖加盟體式的平民餐飲服務,以價格和質量取勝,大舉擄獲預算不多的30世代目光和口袋,也改變台灣近10年的飲食產業面貌。

連鎖加盟蓬勃靠30 世代

觀察30 世代前10大飲食消費場所,500C.C.飲料外賣店拔得頭籌,而且是近10年來,受到25~34歲30世代歡迎程度中,成長最快的餐飲類型,成長幅度高達127%;連鎖咖啡店、日式涮涮鍋成長幅度也都超過5成(詳見圖1)。

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代在台灣大行其道的KTV,過去幾年卻逐漸沒落,雖然仍在30世代最常消費餐飲場所的前10大名單上,但受歡迎程度卻每下愈況,過去10年下降了24%。

家庭式KTV 設備的興起,以及各種伴唱音樂透過網路分享,是KTV 沒落的其中一個原因,餐飲選擇多樣化,吃到飽餐廳和連鎖加盟餐飲,為KTV 業者帶來巨大挑戰。

500C.C.飲料外賣店、連鎖咖啡店與日式小火鍋等連鎖式經營的飲食場所,口味通過大多數消費者的檢驗,在總公司的行銷包裝預算下,都能維持一定的新鮮度與品味感,但同時又能將消費額度維持在相對便宜的價位,正好迎合愛嘗鮮又要好吃、夠流行的30世代。

這樣的調查結果,正好說明台灣連鎖加盟產業的密度為何會高居世界第一,其中,又為何以餐飲業品牌比例最高。

愛嘗鮮也要有口碑

吃喝玩樂是30世代重要生活的方式,觀察他們尋找聚餐地點的方式與偏好,就能更細緻了解餐飲市場變化的趨勢樣貌。

生長於富裕社會和網路時代,30世代的餐飲休閒選擇有兩個特質,他們喜歡嘗鮮,而且在眾多選擇中,他們習慣透過網友口碑來做決定。

近72% 的25~34歲受訪者,喜歡嘗試沒吃過的食物(詳見圖2)。因此,在聚餐餐廳的種類中,就可以觀察到「異國餐廳」是僅次於「火鍋店」,最受25~34歲族群喜愛的聚餐地點。近幾年台灣各種異國餐廳快速成長,而且多從大學校園商圈崛起,正是因為30世代這種愛嘗鮮的特質。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不過,喜歡嘗鮮不代表不挑剔品質和風味。25~34歲受訪者中有52.5%的人,習慣在網路上搜尋達人介紹的美食或食材(詳見圖3)。

美食節目以網友推薦的店家作為報導的素材之一,正好回應30世代這種「吃好倒相報」的網路推薦文化,也是節目能夠暴紅的原因。

喜歡嘗鮮、相信口碑的力量,不過,消費能力相對有限的30世代,預算多集中在200~400元,會選擇的用餐形式也就相對有限。

套餐或簡餐式的用餐形式最受30世代歡迎,近幾年崛起的吃到飽餐廳也靠30 世代的支持而蓬勃發展。相對而言,聚餐人數變化彈性較低的合菜,與預算較高的自助餐式Buffet,都不是30 世代聚餐時的第一選擇(詳見圖4)。

東方線上行銷經理李釧如認為,吃到飽餐廳只要風味不差,就會是「俗擱大碗」的選擇,「在固定的預算下,菜色花樣多,吃多吃少隨個人意願,很符合學生或是年輕族群揪團聚餐時,想要一起歡樂又隨性的風格。」

寂寞30 吃喝玩樂填補空虛

為什麼30 世代這麼喜歡吃喝玩樂?比起上個世代,休閒娛樂項目雖然更多元,但30 世代卻比大家想像的都更寂寞。25~34 歲的受訪者中,56.4%的人常常會因為覺得寂寞,而刻意找朋友一起吃喝玩樂,而35~44 歲的族群,也有近一半的人感到寂寞(詳見圖5)。

李釧如說,「30 世代的寂寞,和社會關係的結構變化有關。」過去10 年來台灣的晚婚比率大幅提高,單身族的比率不斷飆升。

遇不到對的人,遲婚的30 世代,在適合成家的階段,除了父母之外沒有能夠延續生命意義的新家人相伴,和朋友在一起,就會是他們尋求充實滿足感的重要管道(詳見圖6)。

不過家人與朋友的交往模式不同,也造就30 世代特殊的吃喝玩樂休閒需求。

和家人相處有親暱的關懷互動,也有平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更重要的是不需要相約就能自然相聚。相反地,想和朋友見面,不只要約時間,還得尋找能夠讓眾人一起消磨時間的休閒方式,多元化的吃喝玩樂式聚會,自然也就成了30 世代重要的社交模式。

35 前呼朋引伴,35 後變身阿宅

30 世代揪團聚餐的需求龐大,而觀察他們與朋友聚餐的頻率,可以發現,35 歲是30 世代的社交模式分界線。35 歲前,大家呼朋引伴創造龐大的休閒飲食商機;35歲後,他們變身單身阿宅,在網路世界優遊,成為網購的重要消費族群。

和朋友一起吃喝玩樂的聚餐,對30 世代有多重要?26.3% 的25~34 歲受訪者至少每兩週就會和朋友聚餐1 次,超過4 成的人則至少1 個月1 次,3 成的人則沒有聚餐。不過,隨著年紀的增長,35~44 歲族群的聚餐頻率快速下降,而且有近一半的人沒有和朋友聚餐的習慣,在所有年齡層受訪者中最高(詳見圖7)。

李釧如說,「雖然晚婚的比率增高,但隨著年齡增長,還是會有部分同儕結婚生子,對於朋友邀約聚會的需求就會降低。」

不再呼朋引伴,很多超過35 歲的單身族群,就成為單身阿宅,休閒活動可能從過去和朋友相聚,轉到網路上的各種活動,化身宅商機的一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