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李開復的7個死亡學分與7件功課

吳柏學
user

吳柏學

2015-06-30

瀏覽數 9,600+

李開復的7個死亡學分與7件功課
 

第一,健康是無價的。

一旦失去了健康,生命什麼都沒有了。我認為健康生活與勤奮努力工作是不衝突的,兩者可以平衡,以免到了有一天生病時,會覺得什麼不值得。我建議鄭惠正醫師提出對睡眠,飲食,運動及壓力等四方面的健康管理法則,做到70分就可以了。

第二,換一個角度來看事件,換一個想法來看發生的災難。

英文有一句話是:每件事發生有它的理由。當發生事故時,人很容易認為是自己犯錯了才會如此,我也一樣。其實,它可能是一個因而不是果,它的發生是因。生病可能是要告訴我們,要活得更健康,更注意自己的身體。

第三,要珍惜緣份並感恩,特別是親人及家人。

我過去在微軟時一年有五週的休假,但我會工作四週,留一週陪媽媽。但其實我很後悔,沒有更多時間陪她。家人不求回報的愛,是我家人對我最大的禮物,但我沒有足夠的回報她們。今後我會花更多時間陪她們。周圍的朋友也都是緣份,我們都要去珍惜。

第四,學會活在當下。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生病剛開始,我會想如果我只有一百天的時間,我會把每一天都用心的度過,陪太太再次蜜月,或陪小孩去旅行,陪她們打枕頭仗,或陪朋友做蛋糕。後來我又想,或是我可以多多欣賞花香或嚐美酒,或去享受一頓美食。現在我會想,活在當下,現在就去做。不必等到特殊的日子才去做特別的事,就去做吧,否則也許等不到那一天。

第五,再次思考人生的目的。

以前我會追求「世界因你而不同」或「最大化自己的影響力」這種事情。但這裡面有陷阱,會去追求虛名,會分不清楚目的。好像你在追求影響力,其實是求虛名。以前我會想要有上千的聽眾我才會去演講,或發個微博要有幾萬人看到才發,太看重這些虛名。其實,50年後誰記得你,這些都不重要。現在我會想,如果我這麼做,有人也這麼做,世界會不會變好一些,會,我就去做。

第六,人人是平等的。

如果我們優化自己的影響力,那就不平等。我過去只見優質的團隊及有影響力的人;生病後,我發現自己能理解的太少,更發現沒有資格去評論別人。其實,癌症之前人人平等,任何事情前更是人人平等。我們沒有資格去定別人標簽,去劃分誰是優或誰不優。現在我以平等心態去認識人,憑緣份是認識人。

第七,人生是來學習成長的。

這一生不見得因我們死亡而結束,其實我們的靈魂會永遠存在,身軀雖然有限的,但靈魂永存。我現在每一天生活都是以最後一天來認真活,每一天的學習而為了存在而學習,直到離開之時。

最後,李開復認為,生命旅程要保持初學者的心態,像小孩般的初心一樣,不用與人競爭,只要不愧自己的心即可。如此做的話,世界將更美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