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看過100本財經書,為何還是賺不了錢?

30雜誌
user

30雜誌

2017-02-17

瀏覽數 36,300+

看過100本財經書,為何還是賺不了錢?
 

有個台大畢業的學弟寫信問我,說他買過、看過的財經、理財書籍至少超過百本,多年下來,為何還是無法在投資市場上賺到錢?

細問起他的投資過程,通常都在什麼原因下進場?又會在什麼情況下出場?因為賺錢的關鍵要素,永遠藏在過程的細節中。

遍讀百本書籍,也反覆修正過無數投資策略的他說,每次進場,都一定按照自己設定的的條件,像是先找有獲利的公司,等到價格相對低檔時進場。

到這裡聽起來都沒有什麼狀況,問題卻在下面,把學弟的出場判斷細分:

1) 若是買進後A公司井噴大漲,那一切就相安無事;

2) 進場後,股價不如預期往下走:有時,股價走勢會出乎預期,例如他預計40-42元買進A公司,如果A公司繼續往下走,掉到了39、38元,他就會開始焦躁,然後不斷檢討:「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是不是有什麼訊息忘了看?」

檢討後,他就會開始覺得自己的進場是個錯誤,當這個念頭跑出來,很快出場就成了必然結局,所以他賠不到什麼錢,但常常發生的是,在出場後沒多久,股價就開始上漲,讓人更加挫折。

到這裡,我大概知道問題出在哪了。不是他不懂得那些投資大師的訣竅,而是他沒有辦法忍受帳面上的虧損,或是股價走勢不如預期,對他來說,那就像是一個不該發生的錯誤,他的交易成績單上被打了一個叉。

許多參與投資的人都有這樣的困擾:明明用盡洪荒之力,卻還是無法在投資中賺到錢!

還有個多年的好友,他花了數十萬上了很多的投資技術課,但十幾年的操作成果卻是每年穩定虧損。他是個謹慎的人,不會輕易進場;但據我了解,他身邊有一群投資好友,其中不乏穩定獲利的好手。

這幾年我觀察到的狀況是,好友身邊的贏家會先進場,他看到贏家們獲利,就會挑起他的敏感神經,接著他會開始用學過的方法亂選股票,因為進場的時間落後,常追在高點,接著沒多久帳面上就虧損。

仔細了解他的個性,我發現他完全沒辦法忍受落單,或是「別人有我沒有」。這樣的性格,會綁架他去亂買股票,以獲得跟大家平起平坐的入場劵。

當然結果就是賠錢。

看到這邊,大家應該發現了,影響成敗的,不在於我們懂了什麼,而是我們有些特定的思考/行為模式,會在關鍵時刻引導我們走向迥異的道路。

看過100本財經書,為何還是賺不了錢?_img_1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那麼我們該怎麼掃除投資的關鍵障礙呢?

其實可以從自己幾次比較大的虧損,或是不按照計畫亂做的經驗去回推,通常背後都有些關鍵的思考與行為模式。諸如:

◎ 一直都不進場,最後看到很多人買才跟著買;

◎ 對自己的選擇、看法沒有信心,或是沒辦法忍受自己落後了;

◎ 只要虧損,不管金額大小就會很焦慮,接下來就會亂做。

這些行為模式背後,都指向「不能容許自己錯誤」的心理狀態,那可以如何克服呢?

其實可以運用我們與生俱來的想像力,不斷在大腦裡進行練習。

1. 預先想像錯誤發生時的解方:

不容許自己犯錯的人,通常對於不如預期,不在自己掌控中的狀況感到焦慮,也因此會在虧損、不順的狀況中特別容易出錯。

有這種特質的人,可以在平時就可以不斷想像,當狀況不順利時,自己會如何應對。比如想像:如果我進場了,價格又繼續跌,我該怎麼做對我比較有利?怎樣才能減少損失?怎樣我才會覺得自己比較心安?

2. 擬定加強投資信心的配方:

看到行情有機會上漲卻不敢進場的人,可以先想像自己小量的進場,然後再慢慢地想像自己越買越多,等到自己在想像中比較安心時,才實際進場小量買進。

我身邊很多能力很好,卻抱怨自己成就不如預期的朋友。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對於該做的事不是拖延,就是等別人成功才有信心做,但往往錯失了最好的時機。

巴菲特曾說,投資並非智力遊戲,投資要賺錢,不需要高智商,決定投資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能力,而是投資人的性格。而當性格成為我們賺錢的阻礙時,記得善用自己的想像力,幫自己破除致富的絆腳石!


Photo via Visual hunt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