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絕壁上,他從岩縫中奮力鑽出了芽,抽出了枝葉,原有人以為他會枯萎、會墜落,但不知不覺中,大樹已然成蔭。
在省籍情結、政治恩怨和政黨競爭的夾擊下,去年十二月三日,宋楚瑜突破重圍,掙脫「末代官派省長」的宿命,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民選省長,再度展現了他強韌的生命力。
台灣已從蔣家王朝走到李氏當權,從一黨獨大到三黨競爭,從中央抓權到地方抬頭;五十三歲的宋楚瑜,也已從大直官邸、新聞局和國民黨中央黨部,邁進中興新村。
當中國傳統政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迅速轉型,當新舊兩股政治力激烈地衝突擠壓,宋楚瑜從夾縫中迸然躍出,求得生機。他這株政壇奇樹的存活力穿越了不同時空,而且還在繼續生長。
「在這段政治變動期裡,宋楚瑜是最有鬥志、適應力的一個,他在野地叢林中的求生本能一流,該狠就狠,該軟就軟,該讓就讓,能忍人之不能忍,他是一號人物。」一位新黨核心人士,雖然政治立場與宋楚瑜相左,也忍不住如此形容他。
這樣一位政治人物,如何在各種力量衝撞下求生?如何推過嚴厲的時空考驗,不斷積累政治資本?又如何在政治馬拉松中超越前輩,也拉開與同輩間的距離?
抓得住情勢
他抓得住情勢,也能迅速調整方位,關鍵時刻從關鍵角度衝出。
民國七十七年蔣經國總統去世,台灣權力結構重新洗牌,向為蔣經國近臣的宋楚瑜頓失憑恃,過去對他逢迎三分的,那時都成了潛在的對手。國民黨推舉李登輝為代理主席的臨時中常會上,由於蔣宋美齡的一封勸阻信函,多位大老遲疑徘徊;當時身為副秘書長、資歷尚淺的宋楚瑜用力一擊,成就了「第一位台灣人元首李登輝」,而他自己也因這一步之險,在亂軍中突起,從此遙遙領先其他競爭者。
「政治如果是場賭局,他抽中了籤王。」一位政壇人士說。
宋楚瑜自此也捲入政治激流,在各種力量中盤旋打轉,尋求出路。
他運用他的前朝人脈,幫助李登輝排除舊勢力,打造新天下。許多曾是宋楚瑜「叔叔伯伯」的政壇元老對他恨得咬牙切齒,一位退職老立委談起宋楚瑜當年領軍勸退資深民代,怒罵著:「他用近乎紅衛兵的鬥爭方式,幫李登輝徹底摧毀中華民國的法統,他是李登輝的幫兇。」另一位退休將領則說:「宋楚瑜為了獨享李登輝的光圈,不得不排擠老人,所謂的「賣台集團」也是他刻意襯托出來的,為了顯得他「革新」。」
矛盾的是,在政治本土化的潮流中,宋楚瑜又成為某些外省籍人士私心裡的情感寄託。有人甚至期盼性地推測他當年秉承蔣經國的遺命,潛入李登輝陣營「臥薪嘗膽,行反間計」,所以,「有他在總比沒有他好」。宋楚瑜的知友、政大外交系教授金神保將他此做清代的曾國藩:「曾國藩幫助滿人統治漢人,漢人罵他保護滿洲政權,但他認為自己因此保存了中華文化。」
至於本省族群中,固然不少人質疑「他能從蔣經國倒向李登輝,下一次會倒向誰?」但許多人也認為「沒有宋楚瑜就沒有李登輝」,功勞簿上幫他記了一筆。省長選舉中,他一口「三七五」(生疏)的台語成為「誠意一百啦」(百分之百誠意)的象徵,而「省長民選」這個本省精英自日據時代即夢寐以求的心願,是由原代表外省政權的宋楚瑜來實現;甚至有人相信,正因為他是外省人,「最沒有本錢做葉爾欽,可以放心」。正如當年謝東閔被視為「政治本土化」的象徵,宋楚瑜今天也被當作李登輝「族群融合」的表徵。
他的蔣家背景、他的省籍,是資產也是負債;就在正正負負間,他為自己找到了生存空間。
省長選舉中,外省籍選民將不願投給陳定南的票投給了宋楚瑜,和國民黨休戚與共的本省籍利益團體支持他,而一般的本省籍選民也肯定他的勤勉任事,宋楚瑜大獲全勝。
仕途中幾度風雨飄搖,石縫中掙出的枝枒卻都存活下來。
緊依最高權力
捲在高層政爭的暴風圈裡,有人衝著宋楚瑜要求「清君側」;兩年前國民黨立委選戰失利,身為秘書長的他成為眾矢之的;他被派任為省主席時,許多人等著看笑話。但他憑仗著高度的政治謀略、「不服輸」的個性和李登輝總統的堅定支持,最終都絕處逢生。
追隨宋楚瑜十多年的省府社會處長唐啟明說他是「愈挫愈奮」。宋楚瑜在新聞局長任內,曾因陳文成命案備受立法委員抨擊,但面對壓力仍顯得容光煥發,倒是事情過去後,精神反而欠佳。當時宋楚瑜曾告訴唐啟明:「打仗時,精神當然要好。」
中國時報資深省政記者王伯仁特別記得,宋楚瑜當初獲提名為省主席,省議會行使同意權時,不准其他省府官員列席,偌大的備詢席上,當時台語聽力仍差的宋楚瑜,「一個人坐在那裡應付來勢洶洶的省議員,實在很有勇氣。」
在宋楚瑜力爭向上的過程中,一直緊抓著最高權力的吊環。伴君如伴虎,但他先後輔佐兩位個性、背景殊異的國家元首,卻都能獲寵不墜,成為他頂上的光環。
國民黨文工會副主任、華夏投資公司總經理周康美指出:「宋楚瑜忠心而且細心,事事幫長官多想好幾步。他肯創新、點子多,但會先跟長官溝通好了再做,不會毛躁。哪個老闆不喜歡他?」
一位政界元老透露,宋楚瑜任國民黨秘書長時,高層曾有「五巨頭」、「六巨頭」、「七人小組」等黨政協商會議,具有集體領導的雛形,但會議中往往只有行政部門表示意見,宋楚瑜對選舉布局等要事,極少主動報告。「很多事他私下向李總統報告,其他大老反而不清楚,他想維持「個人領導」的成分很大,他非常聰明。」這位政界元老說。
而宋楚瑜這國民黨史上「最年輕的秘書長」,當初四處奔走溝通時,也常遭大老冷眼相對,甚至摔電話,但他滿腹的委屈,往往在府裡人士一句「總統了解就好了」安慰下,得到報償。
也因為宋楚瑜濃厚的「國王人馬」色彩,有些人對他的「真正實力」抱持保留態度。即使省長選舉他得票之高超乎預期,不少人仍認為「有一半是投給李登輝的,基礎很漂浮」。
以勝選為優先
然而,依附著最高權力的同時,宋楚瑜近年也逐漸凝聚了自己的班底,大樹盤根錯節地扎下了深基。
他在中央培植的幹部,許多至今仍是死忠部隊。省府社會處長唐啟明,談起他與宋楚瑜當年在新聞局創辦「金鼎獎」的往事,兩眼閃閃發光:「幫他做事壓力大,但臉上有光,不論去哪裡都受歡迎,讓你享受到工作的成就感,過去到現在都如此。」
宋楚瑜到省府後,身邊增加了如林豐正、許文志、簡明景等民選出身的地方人士,班底陣容趨於多樣化。
省長選舉的一番操兵,更強固了宋楚瑜的地方根基。民進黨國代、首任陳定南省長競選執行總幹事的李文忠舉例,過去省主席發放統籌分配款多是透過省議員和縣市長,但宋楚瑜接任省主席後,動輒發放「紅包」給鄉鎮里長,直接做人情,有些甚至並未經過預算程序,也未經過整體施政優先順序的考量。
他的助選陣營納入各地的派系領導人,其中包括十六位因賄選案被起訴、判刑的縣市議會議長、副議長,以及後來涉入槍殺案的屏東縣議長鄭太吉。鄭太吉涉嫌殺人案曝光後,一位國民黨縣黨部主委曾在黨內會議發言:「鄭太吉有什麼不好?宋楚瑜在全省的政見會都被噓,只有在屏東的那場那麼安靜。」
李文忠指出,經過這場選舉,由宋楚瑜主導,第一次將全台的派系動員起來,甚至穿過派系,直接引用鄉鎮里長作樁腳,「把全台灣整合成一個「宋派」,或該叫「李宋派」」。
事實上,近年宋楚瑜輔佐李登輝進行政治本土化,成果顯著,但派系、財團、黑道介入的情況也遠比過去嚴重。一位民進黨人士表示:「宋楚瑜是幫助李登輝建立這套政治文化的第一號大將。」
一位高層行政官員也指出,民國八十一年立委選舉,國民黨各縣黨部推薦許多「金牛級」的候選人,中常委許歷農等人曾在提名會議中強烈抨擊,地方黨工則強調一切為勝選,當時主持會議的黨秘書長宋楚瑜「很巧妙地」請地方黨工先退席,表示將另行討論,「但後來他提名還是遷就地方黨部的意見」。
這位高層行政官員批評,宋楚瑜在執政黨秘書長任內,「太過政治化,一切以選舉勝負為優先考慮,經常選舉前要求行政部門不要做這做那,今天國民黨走下坡,財團派系化,不能說他沒有責任」。
宋楚瑜沈浮政壇二十年,原本在岩縫中掙扎求生的苗芽,如今已枝繁葉茂,引來眾人樹下遮蔭,甚至招風惹忌。
他對於「葉爾欽效應」一說極為避諱,時時強調「尊重體制」,言必稱「我是李總統的死忠部隊」或「感謝連院長當年的提名」,但放眼未來,他的動靜行止絕對牽動著台灣政治態勢。中國時報二月間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就顯示,有三成一的受訪者認為宋楚瑜的權力僅次於李登輝,甚至小幅超越行政院長連戰,大幅領先其他四院院長。
手握雄厚資源
過去官派省主席時代,省府只是中央政府的神經末梢,如今「省縣自治法」已施行,民選後的省長,擁有法律與民意後盾,自主意志和能力高漲,大可藉此爭取省府的人事權、財政權與資源合理分配。
握有龐大的行政資源,更是宋楚瑜的「點金棒」。
台灣省管轄的土地面積占全國的九八.八一%,人口占八0.六二%,年預算三二00億,省屬機關共二百五十多個,省屬公教人員多達三十五萬。「從山上管到海底,從鐵路管到公路,從吃飯管到喝水,從借錢管到看電視。」民進黨秘書長、曾任省議員的蘇貞昌一口氣數來。
中華民國的血肉在台灣省。目前國民黨內可能投入明年總統選舉的人物,如李登輝、林洋港、連戰、邱創煥,全都經過省主席一職的磨練,宋楚瑜更比其他人多了選票基礎。「誰能贏得省長選舉,誰就能在政治過渡期中捷足先登,不經此,不能變成籠罩全台的政治人物。」逢甲大學歷史系教授鄭梓,邊翻著手中的台灣政治史料邊說。
今年底的立委選舉,宋楚瑜在執政黨的提名與輔選作業上,將有強大的發言權。
多位政壇觀察者指出,宋楚瑜手中的行政資源正是他輔選的法寶,「到時可以一個先來開支票,另一個再來拜票;或一個先來拜票,另一個接著來散財。」這種貼近基層的能力,連行政院長都望塵莫及(閣揆只管重大建設)。上屆縣市長選舉時,宋楚瑜慷慨承諾屏東縣地方建設,護送伍澤元上壘,就是一例。
如此「投資報酬」愈演愈大,宋楚瑜一方面能藉此償還選舉欠下的人情債,也進一步擴張了個人的勢力網絡。此外,「財政收支畫分法」、「地方稅法通則」等法案猶待立法院審理,他也可及早在國會布下省府的代言人,為省府爭取最大權益。
除了以實際資源為執政黨助陣,在未來的政黨競爭中宋楚瑜更具指標意義,尤其當台北市由民進黨的陳水扁主政後,宋楚瑜未來四年的政績代表了國民黨的執政能力。
真貌仍未顯現
「蔣經國時代,他是家裡貼心的波斯貓,現在,他是這大戶人家門口的狼犬。連戰是李登輝最疼愛的小王子,但宋楚瑜才是能打仗的大將軍。」民進黨國代李文忠譬喻。前陣子台北市長陳水扁為高階警官調動案與警政署相持不下時,宋楚瑜出面一鳴,情況即急轉直下,就頗有「拔刀勤王」的姿態。
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業立則預測,一旦今年立委選舉「三黨不過半」,無論下屆閣揆由何黨人選出任,在立法院都將受到嚴重掣肘,「屆時「宋楚瑜效應」才會真正出來」。比方說,如果行政院長是民進黨籍,宋楚瑜在行政院會上的的姿態必定比現在強勁,「到那時,宋楚瑜代表的意義和現在完全不一樣了,他可以做的比現在的陳水扁多得多。」密切觀察中央與地方新關係的王業立指出。
至於明年的總統大選,宋楚瑜更是關鍵性人物。「省長選舉的動員方式,就是總統大選的預備操。」專研地方自治的台大政治系教授趙永茂點出。
宋楚瑜是目前具有最大型選戰經驗的政治人物,他去年參選省長時,甘冒「行政不中立」之名,極力動員行政系統、利用行政資源,並且越過縣市級,直接向鄉鎮訴求,傳統的黨機器反而退居第二線。這套選戰模式,在國民黨資源萎縮、但仍掌有行政部門的今天,極可能是總統競選方式的雛形,正需要宋楚瑜及他的人馬來歸納經驗、再度操作。
宋楚瑜的未來發展,與政壇中生代競爭情勢息息相關。政治觀察者分析,目前連戰被視為李登輝總統的接班人,但如果明年李登輝尋求連任,中生代勢將延後接班,四年後,宋楚瑜、連戰、吳伯雄與民進黨陳水扁等人的競爭態勢將與目前截然不同;而時間對宋楚瑜是有利的,四年省長任期,他的政治實力將以等比級數累積。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宋楚瑜是達爾文定律的實踐者。然而,權力帶來責任,他必須時時面對社會與歷史的審視評判。
他究竟是對台灣前途、對長官或是對個人的權勢忠誠?他在為自己、為執政黨圖存之餘,有無誠意矯治「黑金政治」的沈痾?他是真正實力派人物、或只是「李登輝權力的延伸」?什麼才是宋楚瑜的真實面貌?
「要等到他真正能自主表現時,才看得出來,在這之前,他都只是為了要因應環境。」一位資深政務官語重心長地說。
多位政壇人士也認為,「後李登輝時代」才是宋楚瑜見真章的時候;到那時,光源消逝,他的虛與實也才會真正顯形。
或許,那將會是「宋楚瑜時代」。
媒體愛與恨
宋楚瑜之成為宋楚瑜,媒體是他的一項利器。
國民黨文工會主任簡漢生觀察,宋楚瑜非常了解記者的需要,新聞敏感度極高,不只一次聽他說「這事要趕快處理,否則要變成大新聞」。他知道哪些消息透過哪些管道出來最好;當某些新聞炒得熱騰騰時,他知道過幾天會有另一樁新聞取而代之;他也可能主動用別的消息來轉移媒體注意。
出身新聞局長和國民黨文工會主任,宋楚瑜在不少重要媒體都有人脈;他的幕僚也會視媒體影響力之大小,提供記者不同程度的配合。一位國民黨營媒體的記者說:「兩大報的記者有熱線直通宋楚瑜,也可以上他的飛機,至於黨營媒體,他只要「指示」就行了。」
宋楚瑜做任何事都會考慮「報紙會怎麼寫」,但他並不像某些渴求曝光的政治人物,對媒體曲意奉承,恨不得三餐都有記者在旁。宋楚瑜永遠保持自己的新聞價值,是媒體追逐他,不是他追逐媒體。他很能掌控露臉的時機,當他決定沈潛時,媒體怎樣也無法接近他,但他一旦出擊,四處都是他的身影。去年省長選舉,三台新聞竭力為宋楚瑜造勢,某些南部鄉間的民眾甚至以為他是唯一的候選人。
某些省政記者坦言自己是「擁宋派」,對他勤於任事十分欽服。連戰當了三年省主席,還認不太清楚省政記者誰是誰,宋楚瑜則完全不同。
但他對媒體的批評經常不假辭色。去年某報報導他送「建設紅包」給中壢市的里長,他在省議會中遙指著後排記者開砲。後來一些省政記者醞釀聯名發表抗議聲明,省新聞處連夜運作,將新聞壓下。TVBS節目「麻辣新聞網」日前播出有關「宋氏王朝」的討論,立刻接到省府人士的「嚴重關切」。
宋楚瑜與媒體之間,摻雜著愛與恨。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缺少了媒體幫襯,宋楚瑜如折羽翼,設著少了宋楚瑜,這幾年的政治新聞版面必定也大為失色。
(林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