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透明太陽能板可將窗戶、手機轉化成電源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user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2016-08-26

瀏覽數 8,200+

透明太陽能板可將窗戶、手機轉化成電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這是顛覆想像的太陽能,」新創公司的執行長提到在大樓和電子裝置上運用透明太陽能電池時這麼說。

炎炎夏日,朝南的辦公室裡熱得讓人直冒汗,太陽能穿透窗戶冒出的熱力,使人無法忽視。

如今,只要是享有聲譽的都市建築設計師,必然會在設計工作空間時,使用經過特殊處理的窗戶,降低太陽散發的刺眼光線和熱氣。

不過,假使窗戶的塗層能發揮更好的效用,勝過將陽光阻擋在外呢?倘若這層薄膜可以捕捉太陽能,用來點亮辦公室照明、驅動電腦,尤其是讓空調運轉呢?

「透明」太陽能電池的構想,就是來自於此。歷經至少20年的大學研究及美國政府的資助,新創公司期盼不久就能將這種技術投入市場。

打造透明太陽能電池的先鋒研究人員,借助於有機化學,成功突破了太陽能發展的最大侷限之一。雖然文明世界的現有能源當中,以太陽的潛力最大,不過我們對這種能源的掌握卻很有限。架設在屋頂上的太陽光電板,將陽光轉換成電力的最高效率只有20%。

經過不斷研發,太陽能板的轉換效率已然提高。但是一些科學家主張,若要充分利用太陽能,也必須擴充用來吸收陽光的設備數量,辦法就是打造幾乎透明或完全透明的電池。

「這是顛覆想像的太陽能,如此一來,我們馬上就有了大量可運用的表面積,」麥爾斯‧巴爾說。他是無所不在能源公司的執行長,同時也是創辦人之一。這家位於矽谷的新創公司,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你可以盡情想像那是何種情景。在我們看來,這種技術的應用,最終將無所不在。」

不可見光譜的電能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小學課本教過有關光的知識,就是透明太陽能電池的概念基礎:太陽以可見光和不可見光的形式,傳送太陽能,而紫外線和紅外線屬於不可見光。太陽能電池的設計,就是只捕捉光譜中的不可見光,並讓其他所有可見光穿透。換句話說,太陽能電池看起來就是透明的。

打造這種材質的祕訣就是有機化學。科學家至少從1990年早期開始,就運用碳、氫、氧和一些地球所有生命中可找到的其他元素作為基礎構件,致力於設計出能夠傳輸電子(也就是傳送電流)的分子陣列。

「有機化學之美,就在於可以運用各式各樣的材料,」尼可斯‧柯比達奇表示。他是美國能源部位於科羅拉多州哥登的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資深研究科學家。「可能性無限,但也不能等閒視之,我們非常了解自己的需求。你可以將這種材質設計成人眼所見的綠色、藍色、其他顏色,或者是透明的。」

不過,只吸取太陽的不可見光,意味著轉換效率會大打折扣。雖然無所不在能源公司已經和馬里蘭的一家私人小公司合作研發透明太陽能電池,而這家名為「太陽能窗戶科技」(Solar Window Technologies)的公司希望將這個構想推銷給大樓使用,不過柯比達奇說,因為效率的緣故,他們的研究團隊主要還是以建造不透明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為主,以便能同時捕捉可見光。

無所不在能源公司的研究團隊相信他們想出了最佳配方,而這個配方是以一項受到美國政府支持、且在2011年由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發表的研究為基礎。

「通常會直接在透明度和效率等級之間做出取捨,」巴爾說。「運用我們的做法,就能夠以高透明度等級,取得數量可觀的能源。」

巴爾指出,無所不在能源公司正持續努力,希望能達到10%以上的轉換效率,雖然仍比矽的效率低,但這種技術可以裝設於更廣泛的範圍。「我們周遭的玻璃面,多到數不清,」巴爾說。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至《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