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JL Design創辦人的羅申駿,眼界是多元的,他擔綱WDC主視覺設計,對於臺北,深深覺得「有趣味」。
從一杯手沖咖啡,不僅是年輕人的生活小確幸,也成為臺灣一種生活品味。或許,年輕人對於未來的不確定,讓其將生活中的元素創造出來,成為新的生活型態。
出生於日本東京,受過日本文化薰陶,在臺北求學成長,曾赴新加坡工作,闖蕩東南亞,淬鍊出包容與開放性格,羅申駿總看待自己為臺灣養分所培育出的設計師。
他表示,臺北是多元的,也因而呈現雜亂狀態,這也就是臺灣的型態,包容,是臺灣文化的一部分,臺北,不用是紐約、京都,才是好看的城市,臺北就是臺北,可吸取他人對設計的重視,臺灣不用像其他的城市或其他國家,「臺灣多元的文化形塑臺灣文化底蘊,要愛惜自己文化的發展過程。」
他舉例,或許雜亂的招牌可以讓它更好,不用全部整齊劃一,交通號誌的英文命名可以統一,所有城市可以一個APP,更為順暢。以辦公室所在地民生社區,幾乎是所有設計師的匯聚地,街道的規畫不同於永康、麗水街的狹窄,寬闊的街道、成蔭大樹,讓他行走其中得以享受慢活的感受,同時,他也享受西門町的年輕次文化,「非那一個區域才是完成體!」
談及中正橋的歷史、林森北路的歷史,直呼實在太有趣了,年輕人對於臺北歷史文化是疏離的,要讓年輕人多知道其歷史文化,不是從石頭蹦出來的,年輕人有責任去了解台灣文化,反映在生活文化教育上,成為設計的內涵。
那,究竟什麼是臺灣設計?他微笑表示:「臺灣人做的設計,就叫做臺灣設計。」
【想知道更多「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資訊,可至:官方網站//臉書粉絲團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