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低調到強勢,習近平的轉變

權力集中的領導者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6-01-12

瀏覽數 67,800+

從低調到強勢,習近平的轉變
 

曾有人半開玩笑說,中國大陸權力最大的職務其實是「組長」,而非總書記。習近平權力接班之後,成立了四個新的小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其中,習近平都是理所當然的組長。

還有一個新成立的中央國安委,目的為「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同樣由習近平擔任主席。

政治、經濟、軍事、國安大權一把抓,《時代》雜誌特製封面故事稱之為「習皇帝」(Emperor Xi),《經濟學人》形容得更露骨:「不可違背的習近平」(Xi who must be obeyed)。

紅二代重新掌權,權力高度集中

「習近平是自鄧小平以來,中共權力鞏固最為迅速的領導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暨專任副教授張五岳指出。

江澤民上位時,鄧小平仍掌握軍權,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胡錦濤接棒之時。到了習近平任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裸退,成就了今日權力高度集中的「習大大」。

「這群人會贏,因為是正統的系統,」經年行走兩岸、青田開發管理顧問董事長陳仁達說,習近平出身紅色家族,紅二代是「原始股東」,江澤民與胡錦濤是「打工者」的論調在台商圈中甚為流行。

亦即毛澤東及鄧小平打完天下後,知道自己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所以委託「經理人」協助他們治理,形成「官二代」及其貪腐。習近平上台,代表當年打天下者的後代,所謂「紅二代」重新掌權。

「基本上紅二代認為,國家就是我的,不必貪、不必腐,」陳仁達描述,紅二代跟那些「經理人」能撈多少是多少的心態不一樣。

沒有人否認,習近平是個強勢領導人,但他也是某種程度的「中興強人」,同時絕非獨裁者。

「習近平在中國現代史上,肯定佔據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趙建民毫不遲疑說,習近平的歷史定位在於,把中國的地位重新帶到與美國爭霸全球第一的關鍵時刻。

近代中國最大的災難,是西方列強的入侵,導致中國國勢的下降。18世紀中國的GDP是全球的1/3,到了20世紀初卻變成微不足道,1990年的GDP總產值只有4000億美元。

歷任中國領導人從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都沒有辦法把中國推到可以與美國相競爭的力量。直到習近平才有能力,檢討中國的國際地位及在亞洲應該扮演的角色。

趙建民指出,習近平的治國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上台後第一個看的展覽,是國家博物館的「復興之路」展覽。而幾乎習近平所有的重要講話,也反覆強調。

「這也是為什麼習近平更加著重民族主義,」趙建民說,民族主義恰恰是中國從19世紀以來最脆弱的阿基里斯腱。

中美相爭全球霸主,自習近平主政以來態勢非常明朗,就是一帶一路跟亞投行。「這是習近平以前的國家領導人所看不到的,」趙建民說。

面對南海及東海關係,習近平都比前任國家領導人立場更堅定,然而手段更為靈活。

習近平下令在南海填土造島,如此重大的舉措,有可能引發國際危機。之前在東海與日本對抗,也可能導致戰爭,但到目前為止,沒發生太嚴重的後果。

走出人治,形成「制度的獨裁」

很多人以為習近平獨裁,長期研究習近平、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卻持不同看法。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習近平最大的建樹是制度建設,」楊開煌剖析,習近平成立那麼多小組,各小組的第一場會議,其實是討論小組的運作規則,把規則建立起來,照著規則做,「這就不是權力的獨裁,而是制度的獨裁。」

中國的政治制度缺乏制衡的力量,形成了9位政治局常委會各自分掌的體制。然而,所謂「集體領導」也演變成「九龍治水」,常委們各行其是。

習近平以「小組治國」,由小組組長負總責「歸口管理」,協調各部門,實有其必要。

習近平之後,新的領導小組變多了,但這不意味著獨裁,因為小組的副組長也是常委。「表示他也是找大家來商量,並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楊開煌說。

相較於今日的膽略與氣魄,很難想像昔日的習近平竟是低調到不能再低調。

福建為官17年,是習近平從政以來最重要的生涯,這段期間,他拒絕了至少100次的個人採訪,還有人要寫傳記,也全部推掉。

「習近平的施政性格,是務實,」楊開煌如此總結。

2002年,習近平從福建到浙江任書記時,浙江已經發展得很好,習近平還能做什麼呢?他請了100多位經濟戰略專家幫忙出謀劃策,最後歸納出新的發展方向。

「你看報紙有報導嗎?沒有!」楊開煌表示,踏實做事不張揚,凸顯了習近平的個性。

習近平的舊作《之江新語》引發大陸官員熱烈追逐,一度洛陽紙貴。這是他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投書《浙江日報》的500字專欄,堂堂一省書記,他甚至不用本名,而是取了個筆名「哲欣」,可見其低調。

前後態度的鮮明對比,映照出習近平上台之後的處境,境內風雨飄搖,國際經濟情勢不佳。

「面對強大的政敵集團,不強硬行嗎?」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徐斯儉說,習近平反腐,更多是出於不得不然。

打貪腐的力道及幅度如此之大,一是反應中國的政治制度設計根本出了問題,不然貪腐不會如此氾濫,無法防治大幅度的貪腐。中國政治制度要從根本上重新設計,不是拉下數隻「大老虎」可以解決的。

既然貪腐這麼嚴重,為什麼習近平的前任沒有整肅?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只能反映出習近平的魄力。

對外態度強硬,言論管控更嚴格

徐斯儉也分析,鄧小平曾在「六四」之後為中國大陸外交定調為「沉著應變、韜光養晦、決不當頭、有所作為」。習近平現在力推一帶一路,更加奮發有為,這是中國大陸外交35年來分水嶺式的重大轉折。

權力的快速集中,習近平在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上甚為強硬,從香港特首選舉辦法爭議中便可窺知一二。

更為顯著的是中美關係,這是中國最核心的外交舞台,歷屆中國領導人都小心翼翼處理中美關係。「而一帶一路是典型中美關係突圍的手段,」前拓墣上海子公司總經理李大衛指出,現階段的中國,亟需提昇自己的國際話語權。一帶一路的推出,固然有中國的經貿綜合實力做後盾,也跟民族主義有很大的關連。

復興中華民族,習近平相應勢必在意識型態上抓得更緊。習近平的打壓行動不僅針對腐敗,也針對「異見」。網站微博及外國社群軟體Line、Gmail等,在中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管控。加強監控境外NGO組織,也被學者批評「收編」公民參與,視為開放大倒退。

如此恐非長久之福。一位大陸政策專家指出,中共高層顯然是再一次摒棄了自認為具有「毒素」的思想,未來在言論自由上也將更趨於保守。

台灣2016年選舉新任總統、副總統,假使政黨輪替,面對如此強勢的中國國家領導人,趙建民斬釘截鐵論斷:「勢必無法再以維持現狀四字蒙混過關。」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