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是誰?電影《非誠勿擾2》中,因為在劇中一首情詩<見與不見>一開始被認為是倉央嘉措之作,並改編成電影片尾曲。使得中國大陸近年來掀起了倉央嘉措熱潮,也引起許多台灣網友熱烈討論,連張小燕的談話節目都曾介紹過他的詩作。香港詩人廖偉棠近日出版《尋找倉央嘉措》(行人文化),成為台灣第一本相關作品,不過他表示,其實電影裡的詩作,並非倉央嘉措本人所作。
倉央嘉措,是西藏第六世達賴喇嘛,生於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除了喇嘛的身分,也是藏族著名的詩人。據載,第六世達賴生性浪漫,喜歡射箭勝於研讀佛經,不想出家為僧,很晚才接受沙彌戒,並於1702年捨戒還俗。這因為這傳說中的浪漫天性、才性縱橫,第六世達賴創作了很多詩歌,被後世翻譯的人演繹為「情詩」,因此使他被後世掛上了「情僧」的名號。
倉央嘉措熱潮,使得中國大陸近年來相關論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數量至少五十餘本,漢譯版本則至少十種。
《尋找倉央嘉措》,則是台灣第一本倉央嘉措的書籍。本身是詩人的廖偉棠,以Coleman Barks及于道泉英譯為藍本,以詩人之眼,重新翻譯倉央嘉措的詩作,以詩釋詩。行人文化表示:「這或許不是詮釋六世達賴最準確的讀本,卻是唯一透過詩人之眼凝視另一位詩人的作品。」
廖偉棠想尋找的倉央嘉措,是源自門巴族、被藏族文化滋養的倉央嘉措,而非被漢人壟斷詮釋全的喇嘛。同時也是攝影師的廖偉棠,親自走訪西藏,找尋孕育倉央嘉措詩歌的道歌、門巴與珞巴歌者的聲音與藏人生活,拍下了近50卷膠卷底片,精選出大約百張照片收錄書中,以文字與影像互文呈現心中的倉央嘉措。
為什麼倉央嘉措在中國突然火紅?廖偉棠說,藏族人對於愛情與性的態度奔放、熱情,使得人們對於西藏有種浪漫愛的想像。例如,他曾在西藏就看見有人在地上放一張紙,直接了當的寫著三個字:「尋豔遇」,反應了人們對於西藏的另類想像。此外,西藏在中國大陸仍是政治敏感議題,被旅遊與觀光浪漫化的西藏文化,多少也降低了敏感色彩。
只不過,當倉央嘉措的詩作被泛濫引述,也出現不少錯誤。廖偉棠說,電影《非誠勿擾2》裡面的<見與不見>,就是後世自行「接力」或演繹的作品,他說:「依據民歌的形式,只要是段落太長的大概都是後人加添的。」
(圖片提供∕行人文化,廖偉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