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採訪筆記】祝福離開的,鼓勵仍堅持的

范榮靖
user

范榮靖

2012-07-03

瀏覽數 39,350+

【採訪筆記】祝福離開的,鼓勵仍堅持的
 

長這麼大,第一次這麼密集訪問眾多醫師。從5月底到6月中,我幾乎天天往台大醫院跑,終於弄清楚了那裡的規劃。

一開始,訪問了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施景中,接著又訪問了台大醫院外科總醫師洪浩雲,聽著他們的辛酸故事,讓人覺得醫療環境的惡化真的嚴重,加上醫師工作壓力之大,超乎想像。

因此,洪浩雲決定出去到醫美,而施景中則繼續苦撐在台大醫院。

但題目一步一步往下進行,感人的故事出現了。我發現一個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醫師,留在台大醫院,做自己該做的事。

現年45歲,台大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17年前才剛在台大醫院擔任第二年住院醫師,因為當時台北巿長陳水扁嚴格調查公務員誰有雙重國籍,他因在美國出生,擁有美國國籍,但最終他選擇放棄美國國籍;之後,有間大型私人醫院重金挖他,他也不為所動。

呂立的薪水其實不高,因為在小兒部,月薪不到15萬元,比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平均月薪20萬還低,當然更比長庚30萬低了。

另個感動我的是,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賴凌平。2009年,他當時45歲,卻因忙於工作而中風,經過一個多月急救,終於脫離險境;現在,他的狀況愈來愈好,而他也恢復在台大醫院看門診,也指導學生,是許多病人口中的好醫師,學生口中的好醫師。

台大醫院外科主治醫師蔡孟昆,也讓人很感動。他是去年愛滋病移植事件,腎臟移植醫師。事情發生後,他心情跌到谷底,一度想要放棄;但後來,許多他曾經醫治的病人給他鼓勵,寄卡片給他,包括那位接受愛滋病器官的受贈者,也鼓勵他。蔡孟昆因此決定,為了醫治更多的人,要留在台大醫院繼續奮鬥。

各位親愛的讀者,如果這次封面故事,看前面的系列文章看得很無力時,請直接翻到後面,先看我這篇報導,或許可以讓你們心情變好。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我們無權要求每個人從醫都要有崇高理想、要像史懷哲一樣;但是,一個人會不會被人尊重,往往不是他賺了多少錢,而是他做了哪些貢獻社會的事。

最後,我引用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以及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及主治醫師江伯倫的話總結,「祝福要離開的人,但掌聲應該留給那些明知大環境艱困,卻仍堅持崗位的同仁。」

讓我們一起鼓勵,這些留在艱困的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急診科的醫師們。我們一句簡單的鼓勵,就能讓他們做得起勁。

大家一起加油、加油、加油。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