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決策?協調?-宋楚瑜的兩個面貌

戎撫天
user

戎撫天

1991-09-15

瀏覽數 14,850+

決策?協調?-宋楚瑜的兩個面貌
 

本文出自 1991 / 10月號雜誌 第064期遠見雜誌

這一年來宋楚瑜的面貌似乎改變了。「巧奪大陸政策主導權」、「主導中央黨部人事改組」、「與聞內閣機要、插手國會事務、建立領導權力」的報導一一出現。

立法院長梁肅戎也多次推崇他是下任閣揆最適當的人選。

四十九歲的宋楚瑜,真的走出政爭期間留下的陰影,凝聚足夠的實力,成為當今政壇真正的權力核心人物嗎?

只是決策協調者 

分析宋楚瑜的權力基礎,可以從三個角度觀察:黨政六人小組會議及大陸工作策晝小組會議中,宋楚瑜的角色;二屆國代選舉執政黨輔選及提名策略,宋楚瑜的決策地位及成績;黨務系統內部,他個人意識貫徹的程度。

「六人小組」會議運作已超過半年,宋楚瑜以執政黨秘書長身分擔任召集人,參加人士包括行政院長郝柏村、立法院長梁肅戎、國民黨政策會主委林棟、黨鞭饒穎奇、行政院秘書長王昭明。立法院會期間,每週召開一次,針對兩院相關事務研商決策。

「六人小組」的決策範圍相當廣泛,譬如:對重返聯合國問題、外蒙地位問題等,政府應採取的立場;「獨台會案」引發重新檢討刑法一00條叛亂罪範圍,政府讓步的底線;選罷法對前科者的參選限制等。難怪立法院長梁肅戎、立委黨部書記長饒穎奇都對它抱持肯定態度。立法委員黃主文更指出,「六人小組」其實已取代執政黨中常會的功能。

政策會主委林棟認為黃主文的說法似乎誇張了些,因為「六人小組」會議只是被動處理事情,不能主動規畫應興應革事項,只有一半決策權,絕不可能替代中常會的功能。不過,林棟也肯定它對行政、立法兩院相關事項,具有最後決策權。

宋楚瑜在這項會議中扮演什麼角色?

一位立法委員指出,舉行六人小組會議,宋楚瑜得以定期與閣揆共商國事,與聞內閣機要,分享政策主導權,他又是會議主席,自然擁有更大的權力空間。

參與會議的饒穎奇則指出,宋楚瑜雖然是會議主席,但他極尊重與會人士的意見,尤其是郝院長的意見。宋秘書長在討論最後提出結論時,一定反覆詢問與會人士是否贊成。「與其說宋楚瑜是最後的決策者,不如說他是協調者。」饒穎奇總結。

策畫小組拍板定案 

第一個由宋楚瑜擔任召集人的重要會議--「大陸工作策畫小組」,成立兩個月來,已迅速掌握了大陸政策執行層次的主導權。

策畫小組每週定期開會一次,成員有代表總統府的邱進益副秘書長、代表行政院的施啟揚副院長及陸委會主委黃昆輝、國安局長宋心濂,另外還有鄭心雄副秘書長、陸委會副主委馬英九、海基會秘書長陳長文列席。

定期開會、成員又是主管大陸工作最重要的首長,策畫小組立即成為執行層次最高的決策會議。

海基會秘書長陳長文以「閩獅漁號事件」的決策過程為例,他指出,閩獅漁號涉案人移送台中地檢處,海基會通知大陸國台辦,對方要求派員來台探視船員;海基會即呈報陸委會,並提建議。

陸委會來不及召開委員會議,因而提報策畫小組,討論後決定允許對方派員來台探視。後來兩岸發生若干爭議,信函傳真來往頻繁;常態性質,由海基會立即處理,有問題,即報陸委會,陸委會再報策畫小組做決策。

陸委會主委黃昆輝也認為,在國統會、陸委會及海基會之間必須要有一個協調機構,統合各方面的意見。

他舉例說,兩岸共同防制犯罪,構想由他提出,簽報院長認可後,交策畫小組討論,待產生共識後,政策才告確定。

不過,一位瞭解策畫小組運作情形的高階層官員指出,策畫小組的功能是「拍板定案」。

過去總統府、行政院、國安局、陸委會、海基會對處理大陸事務,缺乏統一協調功能,均單線個別協調,「曠日廢時,常常事後不認賬,造成很大困擾」。

宋楚瑜在這項會議中,又扮演什麼角色?

依據陳長文的觀察,宋楚瑜主持策畫小組會議,也是扮演協調溝通的角色。他認為,策畫小組沒有一個人擁有絕對的權力。

宋楚瑜主持會議,總是試著綜合大家的意見,尋求共識。如果一時無法得到共識,即由各代表回去再協調。他們都會往上報,再考慮應採取的主張,然後下次會議重新討論。真正的決策者還是總統府、行政院、國安局及陸委會的首長。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鬆弛對立張度 

由黨務運作層面觀察,宋楚瑜則是另外一副面貌。

正在進行的二屆國代選舉輔選作業,是宋楚瑜首次主導的輔選活動。

國民黨的黨務幹部、他的民進黨競爭對手、和已退出國民黨權力核心的前輔選大將關中一致認為,「今天國民黨的輔選,由策略到運作,都與過去截然不同。」

關中指出,今年選舉,黨內初選延遲了將近四個月,而且競選氣氛冷清、投票率偏低,這是輔選單位策略運作的結果,已表現了完全不同的政治理念與風格。

一位有多年輔選經驗的黨務幹部指出,宋楚瑜主導的輔選策略與關中時代比較,格外可以用「無為」、「淡化」四個字形容。

關中時代,國民黨表現極高的侵略性與企圖心。對外,動作頻頻,不惜與民進黨尖銳對立;對內,拚命炒熱初選,企圖迴避地方派系,直接訴諸基層黨員。

依據他的分析,關中的策略,在製造內部競爭壓力、提高黨內外對峙的張力,以充分動員候選人的每一分實力。宋楚瑜則鬆弛內外的對立張度,創造較和諧的競爭關係。

民進黨秘書長張俊宏指出,宋楚瑜已記取了關中的前車之鑑,不再採取「圍城無缺」式的輔選策略,不企圖逼死民進黨,「避免刺激民進黨爆發生命力,與國民黨對決」。

張俊宏認為,宋楚瑜目前所展現的寬鬆策略,雖然未來還會有變數,但他已開啟政黨競爭合理化的契機,應該相當樂觀。

三年苦戰有成 

由「黨務革新」的進展,也可看出宋楚瑜的有效領導。中央黨部大幅裁員,月退休金制已經取消,大大減輕了黨的財務負擔。中央各工作會的電腦、會計部門全部納人秘書處,原由省黨部召集的縣市黨部主委會報也移到中央舉行,宋楚瑜親自參加。

一位黨務幹部指出,「在中央,各工作會總幹事以上職務;在地方,縣市黨部書記以上職務,都要由他親自核准。」

省級黨部大幅精簡人事,轉移權力,形成「虛級化」。國民黨立委黨部書記長饒穎奇心有餘悸地說:「他在短短半年內完成驚天動地的黨務革新,竟未引起反彈,真是不容易啊!」

的確,「黨務革新」自馬樹禮時代即開始研議,歷經強勢領導的李煥時代,但受困於黨官僚體系的抗拒而難有作為,但宋楚瑜完成了。

饒穎奇分析,宋楚瑜是國民黨四十年來最年輕的秘書長,原來政治歷練不足、威望也不夠,曾經非常辛苦,經過三年的辛勤經營後,他開始掌握權力了。

自新聞局時代開始,即追隨宋楚瑜的中視總經理朱宗軻形容宋楚瑜是「政治獨行俠」。回顧宋楚瑜從政歷程,他從不結黨營交,也不廣結善緣,甚至在必要時,不在乎製造敵人,他只在乎目標的達成。

他的處境,曾經極其艱困。今天,他似乎站穩了腳步。

不過,橫互在他面前的,也可能是更嚴厲的挑戰。

關中指出,宋楚瑜寬鬆的輔選策略,不但不會降低民進黨與國民黨抗爭的強度,反而會因為主動退讓,而留下更大的空間,讓民進黨予取予求,囊括更多的選票。「民進黨的目標就是要贏得選舉,國民黨必須寸土必爭,失敗不得。」關中憂慮之情,溢於言表。

國民黨部分人士也認為宋楚瑜的寬鬆政策促成政黨政治進步有限,即縱容民進黨「台獨化」發展及一部分人的「暴力化」趨勢。「台獨之路繼續走下去,暴力化再發展下去,我擔心黨內保守派會容忍多久。」一位立法委員非常替宋楚瑜擔心。 宋楚瑜與立法院的互動關係,是他面對的另一嚴厲考驗。

立法委員吳梓分析,增額立委普遍希望改造國民黨為內造政黨,這樣他們就可以分配黨的職務,甚至內閣閣員。宋楚瑜非民選出身,與增額立委有距離;資深立委退職後,他要影響立法院,將事倍功半。但他如不能領導立法院,行政院將難以運作,屆時,政治會極不安定。

立法院長梁肅戎則指出,宋楚瑜已考慮到未來的環境,因而對立院採取柔軟政策,不得罪任何增額立委。但他認為政治問題還是要用政治解決,因此,「他必須多一點魄力」。 

宋楚瑜在黨內的挑戰是,他已使黨務系統成了一個「細脖子酒瓶」。一個人決策,必會拖延。立法院議場曾經因為找不到他,黨鞭不敢答應民進黨的條件,而造成兩黨委員肢體衝突。一個工作會曾因秘書長遲遲未批請客名單,而造成當事人的誤會。

影響力迅速擴充 

宋楚瑜身兼數職,責任太重、太忙了,忙得不敢在中央黨部辦公。據說,為避免太多干擾,另選隱地點處理公務,連副秘書長都找不到他。

這一年來,宋楚瑜政治風格的面貌逐漸浮現出來。黨務系統,他建立了強勢領導風格;政務層次,他謹守了協調的角色;而在協調整合過程中,他的影響力正在擴充。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