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頭頂世界,腳踩大地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1-08-15

瀏覽數 13,300+

頭頂世界,腳踩大地
 

本文出自 1991 / 9月號雜誌 第063期遠見雜誌

一、「頂天立地」新詮釋

李遠哲教授在追念他去世父親的一篇文章中寫著:「我知道父母親希望我能好好地做個頂天立地的人。」這引起了我想對「頂天立地」做一個詮釋的嘗試。

近百年來的中國,在國際上備受凌辱;近百年來的中國人,在生活上受盡苦楚。因此,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中國人,就變成了年長中國人的期望與年輕中國人的抱負。在期望與抱負之中,近百年的中國出現了一些影響深遠的歷史性人物如孫中山、胡適之、蔣經國。

一九六0年代前後的大陸,在軍事與科技方面的成就,終於使中國人在國際上揚眉吐氣。

--一九五九年:第一枚火箭「長征」號研製成功。

--一九六四年:原子彈試爆成功。

--一九六七年:氫彈試爆成功。

--一九七0年: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一九七一年:核子潛艇安全下水。

--一九八一年:一枚火箭發射三顆衛星成功。

只可惜,「要原子不要褲子」政策下的大陸人民,頭頂了不再受人擺布的世界,腳都踩進了貧窮的泥淖,難以自拔。

在一九八0年代,台灣的高所得終於使中國人在生活上腳踩小康的大地,只可惜由於國際外交上的孤立,頭頂一片狹窄與灰暗的世界,難以舒展。

兩岸中國人所要共同獲取的就是:不再受人擺布,不再陷於貧窮。這就是說: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頭頂自主的世界,

腳踩富庶的大地。

令人深以為憂的是,在當前海峽兩岸各自設立的政治框框之中,大陸踩不到那片大地,台灣頂不到那片天空。中國人仍不免要活在殘缺與殘酷的政治現實中。

二、三項建議

在短期無法跳越政治設限下,在台灣的中國人所能做的,就是如何使自己做一個頂天立地之人。下面提出的三項是個人的建議:

一、身懷專業知識:「在沒有知識,就失去一切」的現代社會中,每一個人要各自擁有專業知識,求自立,也求發展。大陸貧窮的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重視政治成分,漠視專業知識。當知識不受重視,當知識分子被鞭笞時,這個社會就注定了落後與混沌。

台灣教育機會的均等,以及出國深造的方便,使這一邊的中國人更容易吸取和尊重現代知識。但是要讓知識發揮積極功能,還必須走出專業的象牙塔與個人的功利圈。

二、肩負社會責任:在當前台灣追求自我--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風尚下,凸顯出來的是自己,不是公眾;是私利,不是公利。因此,在小康的台灣社會中,個人以及企業對公益事業的奉獻,除了偶見的人道救災捐獻外,並沒有隨所得的提高而逐年上升。中國人實在是很自私的。

如果把「社會責任」做廣義的解釋,包括工商界減少污染性的生產,人民減少污染性的消費,以及遵守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公平納稅等等,那麼今天的台灣不僅是「貪婪之島」,也是「殘缺之島」。要糾正這種殘缺,每一個人就必須毫不推諉地負起社會責任。這個「責任」就是要使自己做一個盡責任的公民。

三、胸有世界觀:當「世界村」與世界公民在國際間已變成生活一部分時,台灣都產生了一股逆流:一些人所看到的只是一個鄰里的、鄉鎮的、縣市的利益,而不是公眾與整體的利益。只有靠世界觀的提倡來減少這種偏頗的村落觀念。

今天的歐洲各國已經擺脫了幾世紀以來的猜忌與仇恨,豪氣萬丈地聲稱:「我們已是歐洲人。」台灣怎麼好意思要把自己的城鎮渲染成一個王國?

六年國建之所以值得全民支持,就是在於它有一天會把台灣社會放在國際水平上而不遜色。不以國際水準來要求自己,就會囿於小成;不以世界觀來看外面,就會變成井底之蛙。

面對太平洋日夜侵襲的浪濤,我們得到了一個重要的啟示,台灣不能孤立於世界潮流之外。「頭頂世界,腳踩大地」正就是這麼一個大潮流。

(高希均所著「對有權人說實話」、「追求活的尊嚴」等書已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