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溫水中的台灣青蛙」在2017要跳出來

觀念衝擊〉引述「舊話」能否激起「新生命力」?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16-12-27

瀏覽數 41,150+

「溫水中的台灣青蛙」在2017要跳出來
 

本文出自 2017 / 1月號雜誌 愈慢,愈值錢

(一)關於公共政策

(1)台灣之病、痛及希望

●台灣之病,在冷漠與貪婪。

●台灣之痛,在缺少共識與國際高標。

●台灣之希望,「家和萬事興」。

(2)政府的挑戰

●要在「有所不為」中,創造民間「大有所為」。

●要在「減少干預」中,創造民間「全心投入」。

(3)「四不一沒有」

●不做虛報佳音的天使。

●不做財政赤字的聖誕老人。

●不做「民粹」之下的順民。

●不在全球進步列車中脫班。

●沒有穩定的兩岸,就沒有安定的台灣。

(4)三個關鍵詞

總統參選人要記住三個關鍵詞:開放、和平、幸福。

任內做到一個,是C咖;二個是B咖;三個全做到就是偉大的A咖。最有可能的是一個都做不到。

(5)沒有和平,五大皆空

●沒有開放,一切空轉。

●沒有經濟,一切空談。

●沒有教育,一切空白。

●沒有文明,一切空洞。

●沒有和平,一切落空。

(6)「四步」邁向「進步」

●「進一步」來理性獻策。

●「退一步」來相互折衷。

●「讓一步」來取得共識。

●「跨一步」來全力推動。

(7)不可低估「媒體誤國」的後果

●把「壞」消息當成「好」新聞來熱賣。

●把做壞事的「惡人」,當成「名人」。

●把翻雲覆雨的「政客」當成「英雄」。

●把信口開河的「發言」當成「專家」。

●把違反原則的「小人」當成「功臣」。

●把堅守原則的「君子」,當成「無能」。

(8)「對的」就是「對的」

當「對」的決定宣布後,政府一碰到少數反對,或遲疑、或收回、或道歉,好像變成「做錯了事」。

這種一再出現的場景,起初是展現了尊重民意的風度,以後則是損傷了決策的貫徹。

(9)「應當」比「贊成」重要

對公共政策的「贊不贊成」不是決定性因素,「應不應當」推動更重要。

「贊成」與否在反映當事人的偏好、直覺、情緒;「應當」與否則是靠識見、遠見與定見。

(10)艾森豪將軍評「軍火支出」

「每一支造好的槍、每一艘下水的戰艦、每一枚發射的火箭,最後說來,都相當於對那些飢餓無糧者和寒冷無衣者的偷竊。窮兵黷武的世界,不僅只是消耗了錢財,也消耗了勞動者的汗水、科學家的才智,以及下一代的希望……,這絕不是我們應有的生活方式。」

諾貝爾和平獎怎會沒有頒授給他?

(11)三個令我著迷的英文字

Peace-maker 和平使者

Peace treaty 和平條約

Peace dividend 和平紅利

(二)關於企業經營

(12)在數位革命及物聯網的年代

你的對手首先搶走你的市場和顧客,

然後搶走你優秀的員工,

最後搶走你的資產。

(13)「五個」非不可

●企業非利潤不可

●利潤非成長不可

●成長非創新不可

●創新非人才不可

●人才非品格不可

(14)企業的根,人民的心

企業的「根」隨著「商機」走,

人民的「心」跟著「安定」留。

決策天秤上,二者缺一不可。

(15)企業家要攀登兩座山

前山是企業利潤,後山是社會責任;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企業家不但要有賺錢的雄心與志氣,也得有捐錢的良心與豪氣。

(16)網路世界

面對網路世界,英國《經濟學人》列舉十項管理者需要的本領:

●速度:事情發生得更快,官僚體制趕不上。

●人才:人要少、要好。

●開放:透明化使大家都受益。

●合作:團隊為基石。

●紀律:效率來自協定與標準程序。

●溝通良好:人民要知道多一些相關的事。

●內容管理:80%的資訊是不必要的。

●關注客戶:以客為尊。

●知識管理:分享自己所知。

●以身作則:說到做到,即知即行。

(17)成功企業的「五力」關聯圖

「溫水中的台灣青蛙」在2017要跳出來_img_1

(三)關於個人自己

(18)一切靠「己」

●盡一「己」之力

●用一「己」之強

●少一「己」之私

●無一「己」之怨

(19)五個自我要求

第一:靠自己的專業,立足社會。

第二:靠自己的人品,受人信賴。

第三:靠終身學習,與時俱進。

第四:靠自己的愛心,參與公益。

第五:靠言行一致的示範,做好上面四項。

(20)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自己的一切,就要靠自己:好好讀書、好好做事、好好做人。

自己的前途,不需要政府插手。

自己的命運,是靠自己的獨立思惟、本領、熱情、品格以及企圖心。

(21)「進步觀念」是什麼?

●啟蒙的「種子」

●理性的「鞭子」

●學習的「階梯」

●思考的「橋梁」

●前進的「思索」

(22)跨越四道門檻

●跨越科技門檻,進入人文領域,擁有人文心。

●跨越本土門檻,登上世界舞台,擁有世界觀。

●跨越兩岸門檻,走進中國大陸,擁有中華情。

●跨越財富門檻,展開大量捐贈,擁有奉獻熱。

(23)台灣的「三天」

●「昨天」就看50 plus人的,用錢智慧與傳承的承擔。

●「今天」就看中年人的,事業雄心與創新。

●「明天」就看年輕人的,學習熱情與工作本領。

(24)「生與死」的新境界

我們一起改寫「生與死」的定義:

人生的起點,不是誕生;

而是開始「奮鬥」的那一刻;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

而是拒絕「分享」的那一刻。

(25)自己書名的主張

●1962:經濟發展導論

●1972:人力經濟與教育支出研究

●1975:一個知識份子的感受與期望

●1977: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1980:迷思中的沈思

●1980:共產世界去來

●1982:經濟人與社會人

●1982:以色列紀行

●1984:溫暖的心、冷靜的腦

●1986:做個高附加價值的現代人

●1988:對有權人說實話

●1990:追求活的尊嚴

●1991:經濟學的世界(上、下)

●1992:大格局

●1998:新台灣人之路

●2001:讀一流書、做一流人

●2003:反冷漠的知識人

●2004:八個觀念改善台灣

●2007:我們的V型選擇

●2009:閱讀救自己

●2012:寧靜革命不寧靜

●2015:開放台灣

●2016:星雲之道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