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雨還晴的典型荷蘭天氣中,在阿姆斯特丹北邊的艾伊河畔(River IJ),竟發現有小船擱淺在外灘,人們還爬上船喝咖啡?
趨前細看,這是一間蓋在河岸沙地上、流水環抱的咖啡館,所有座位由一艘艘船身剖半改造而成,廢棄木料組裝成餐桌、椅。
視線往前,數根巨柱撐住咖啡館的主建築,聳然拔高的立面難掩霸氣,然而木頭上的斑駁又洩露滄桑,就像一個不服輸的倔強老者。
這裡是De Ceuvel。「那幾根巨木,80年歷史了!」一手推動De Ceuvel、32歲的葛蕾(Eva Gladek)指出,這幾根巨木頭是當年碼頭邊綁住船隻的繫纜柱,而目前散布在咖啡館水域旁的17間船屋,也動輒上百年。
報廢船屋 化身成駐點辦公室
De Ceuvel所在地曾經是有上百年歷史的造船廠,產業沒落後,因土地嚴重汙染,一度是杳無人煙的荒地。五年前,阿姆斯特丹政府向外徵求提案,誰能讓此地永續發展就租給誰。最後,由一群年輕建築師得標,租約十年。
2014年元月,De Ceuvel正式對外開放。如今,這塊曾經遭受重汙染的4600平方米土地已是「循環經濟」的示範熱點。
群集至此的多是建築師、創意工作者,每間船屋中都有一個或數個新創團隊,其中不乏社會企業。
因為所有地上物幾乎被剷平,但租約只有十年,又不宜大動土木,因此,De Ceuvel團隊靈機一動,向社會募集報廢船屋,改造成辦公室。
如今,停泊在河岸沙地上的17艘船屋,多是船主免費捐贈,否則船屋舊了,得花一大筆錢報廢,若不報廢,在阿姆斯特丹市區運河內,可能得花50萬歐元,才能買到水域使用權。
荷蘭從去年開始大力推倡循環經濟,De Ceuvel就成了現成示範點,還得過大獎肯定。
絡繹不絕的各國參訪團與慕名而至的遊人,讓這個廢棄廠區一夕翻紅,不斷以全球最永續、最循環社區的姿態躍上各國媒體。
人類排泄物 能分解成植物肥料
這也讓葛蕾成了國際循環圈的名人。今年9月,她才受台灣環保署邀請,來台演講並舉行工作坊。
2012年創立顧問公司Metabolic的葛蕾,負責打造De Ceuvel的永續能源及資源循環系統,並就近建立實驗室進行生物精煉(bio-refinery)。
「這個桶子蒐集人類尿液後,會進行分解,萃取營養物,做為植物的肥料!」解說設備後,葛蕾轉身再遙指一間溫室,表示裡頭植栽的香草與蔬菜,都提供給Ceuvel咖啡館做為食材。
「沒想到吧!人類的排泄物可以用這種安全的方式,重新回到人體之中!」擁有耶魯大學產業環境管理碩士學位,並在大學時主修分子生物學的葛蕾,望著高掛實驗室外牆的清淨科技展示圖,表示每一個廢棄物都能重新成為資源,端看如何循環利用。
這張展示圖中,舉凡廚餘、排泄物、雨水或汙水,都以不同顏色清楚劃出回收與處理流程,最終皆能安全回到人體與自然環境中,創造出一個個生生不息的迴圈。
「我們隨時在尋找『打一個圈』(close a loop)的可能性!」葛蕾帶領《遠見》記者走上船屋區的木棧道,看來四周草木叢生,卻大有玄機。
她說,土地之前汙染嚴重,一般做法是把汙土鏟到別處,但這只是把汙染轉移到其他地方。
「它們可不是雜草喔!」葛蕾說,De Ceuvel看似雜亂無章,其實一草一木都是千挑萬選,根部可吸收廢油、重金屬,將花數十年以自然的方式慢慢淨化土壤,包括千葉蓍、柳葉蘭與苜蓿等。
這裡的能源,也強調永續。每座船屋都裝有熱能交換系統,可捕捉高達六成熱能,作為暖氣。船屋屋頂上也裝設太陽能板,一年可生產3萬6000度電,成為社區供電來源。
除了咖啡館與少數船屋有沖水馬桶,其他馬桶都不用水沖,而有一個堆肥抽屜。之後,將集中到一個綠色滾筒中,放置六週後就能進一步利用。
葛蕾企圖心不僅於此,她將要打造一個全球第一個沼氣船(Biogas Boat)。
在這艘沼氣船上,設有有機廢物處理機,將廚餘這類廢棄食材轉化為沼氣能源,可供咖啡館使用。當然,這些沼氣也將推動整艘船,讓沼氣船可巡迴水域,將更多有機廢物轉變為資源。
成功關鍵 堅持「對環境好」的初衷
De Ceuvel能在數年內變身成功,除了葛蕾等推手,關鍵更在於從一開始就形塑出「對環境好」的社群氛圍。
「荷蘭海草漢堡」(The Dutch Weedburger)創辦人庫斯頓(Mark Kulsdom),是入駐De Ceuvel船屋的新創企業,De Ceuvel咖啡館的人氣餐點──海草漢堡,正是由他供應。「如果你主打永續議題,在這裡創業,可以連結更多資源!」租用船屋已兩年的庫斯頓說。
De Ceuvel咖啡館本身就是一個平台,為了宣揚理念,所供應的餐點全是素食,且必須是有機、公平貿易或是在地小農生產的。
「De Ceuvel的存在,就是想告訴大家,『循環永續』不是概念,也不需要炫奇的高科技,它就在你我生活中!」葛蕾總結,循環經濟一點都不難。
【De Ceuvel六大特色,力行循環經濟】
● 裝設太陽能板、熱能轉換器,產生清淨能源
● 回收二手船屋再利用,作為建物、建材
● 以植物、瓦礫等天然機制過濾汙水
● 不用化學清汙,以植物淨化土壤
● 排泄物精煉過後可做蔬果堆肥
● 將有機廢物轉變為沼氣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