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找對類全委保單 專人代操也要定期檢視

這樣預存老本3〉退休族懶人投資法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6-08-22

瀏覽數 52,750+

找對類全委保單 專人代操也要定期檢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退休金如何不變薄?

70歲的董阿嬤換算下來,以為這張保單一年可以為她賺進3.6%的報酬率,等於多一筆退休金。

但真的這麼好嗎?董阿嬤沒注意到,每個月的固定配息可能是從本金中提撥,若是如此,等於把自己的錢從左口袋拿到右口袋,根本沒賺到。

其實,董阿嬤買的投資型保單叫做「類全委保單」,可以有比定存好的投資報酬,但也可能有蝕本風險。

所謂類全委保單,就是保戶以購買保單方式委託保險公司,再由保險公司委託投信業者代為操作,以類似全權委託的方式幫保戶操作資產,來賺取投資報酬。

但與門檻動輒上百萬元的全權委託不同,類全委的投資門檻只約10萬~30萬元;此外,因為已委託代操,保戶無須自己傷腦筋挑選投資標的,也與一般的投資型保單不同。

「類全委常被稱為懶人投資法,保戶不用自己挑選投資標的,隨時有專業人士幫你操盤,」安聯人壽資深副總楊承清表示,高比例的類全委保戶年齡在50歲以上,已累積一定資產,也逐漸面臨退休需求。

 只看配息率恐犧牲報酬空間 

近年類全委保單成為當紅財管商品,通常都有「月提解(撥回)」設計,讓保戶可逐月領取固定配息,有的甚至一個月撥兩次息。

「不是配息率愈高就愈好,」負責類全委業務的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團隊副總裁莊志祥說,挑選類全委保單不能只看配息率,因為一旦投資利得不足以支撐利息,就可能撥用本金。如此,可用於投資的本金愈來愈少,將犧牲未來可能的報酬空間。

再者,多數類全委保單具有提減撥回(配息)機制,有機會創造固定現金流,因而廣泛受到中高齡客戶的青睞。然而,並非所有的類全委保單都適合用來做退休規劃。

撥回方式有兩種,分別是「每單位提撥固定比例」或「每單位提撥固定金額」。有些保單會加設最低撥回門檻,例如單位淨值低於8元,就不再撥回、配息,而是投入購買基金,以累積單位數。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莊志祥指出,像是董阿嬤這樣的退休族,現金流規劃的重要性大於投資利得,只要了解配息政策,就能選擇適合的「配息型」保單;而尚未退休的青壯族群,則可選擇「累積型」保單,即使有配息也可再撥回投資帳戶,以累積更多本金來極大化報酬。

 還是要養成定期檢視的習慣 

此外,類全委保單的風險屬性,分有積極、穩健與保守三種,退休族適合保守一點的商品組合。

保德信人壽副總林維軒建議,投資人在選擇類全委保單時,可以去追蹤代操機構的過往紀錄,特別是同類型商品的績效表現,從中擇優。

雖然類全委保單號稱「懶人投資」,但也不能真的投保後,就放著不管。

「面對投資,還是要養成定期檢視的習慣,」莊志祥提醒,可透過保險公司網站查詢該保單所連結的「全權委託帳戶」投資績效,並從持續更新的月報資料中追蹤帳戶淨值、資產撥回紀錄與持股內容等情報。

審視報酬率,可看帳戶淨值走勢,但要注意的是,一種是「含資產撥回/資產撥回前」,也就是未撥息前的報酬率;另一種則是「資產撥回後」,也就是扣掉配息後的單位淨值或報酬率。

「年化撥回率,不等於帳戶報酬率,」理促會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李安昇指出,比較資產撥回前、後的數字,就能知道哪些帳戶是打腫臉充胖子,因為扣掉配息後,帳戶單位淨值可能低於剛成立時的10元,根本就沒賺。

投資人也要檢視類全委保單的各項費用,仔細比較是否划算。

市面上的類全委保單,大致含括「保費費用」「保單維護費用」、「帳戶保管費」、「帳戶經理費」與「申購手續費」等多種,每張保單收費標準與項目均不同。主要是從投資帳戶中扣款,無需另行繳納,但扣掉這些費用,才是保單的實質報酬率。

儘管有些保單最低只要10萬元就能投資,但通常繳納保費總額愈高、保費費用率就愈低。

「投資型保單沒有保證收益,投保前要先考慮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類全委雖有專人代操,但最後盈虧還是由保戶自行承擔,」李安昇提醒。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