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景氣低迷時建立制度 衝出百億年營收

第二代接班1〉台勵福總經理 林佳郁

高宜凡
user

高宜凡

2015-06-01

瀏覽數 16,100+

景氣低迷時建立制度 衝出百億年營收
 

本文出自 2015 / 6月號雜誌 一間公司對抗一個國家

出高鐵烏日站,驅車前往南崗工業區,創立42年的台灣堆高機霸主「台勵福」,最新廠房就座落於此。

在充滿陽剛氣息的機械業裡,台勵福卻有位年僅36歲的總經理林佳郁,最近成為機械公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女性理事。

身穿條紋連身裙的林佳郁,帶記者走進成排堆高機的諾大廠房,感覺有些突兀。她既非專業科班出身,還笑說手無縛雞之力,究竟有何本事為這家堆高機龍頭掌舵?

台勵福由63歲的林溪文創立,崛起過程跟許多無師自通,但勤奮不懈的台灣機械業第一代很類似。東勢高工畢業後,從旋臂鑽床起家,自己摸索、組裝堆高機,慢慢建立堆高機王國。

多年來,台勵福以自有品牌「Tailift」行銷全球,生產基地橫跨台中、南投、青島、加州等地,1992年就搶灘西進,目前坐上中國堆高機前三強,僅次合力、杭叉兩大當地廠商,表現比Amada、Finn Power、TRUMP等外資品牌還亮眼。

台勵福在中國的成長與起伏過程,林佳郁不僅親身參與,更成為後來執掌總經理的寶貴歷練。

從人資做起 跟員工打成一片

林佳郁上面還有大姐跟哥哥,畢業後原本在台北的人資顧問公司上班。「小時候想當老師,打算念到博士,但爸爸說這樣嫁不出去,只好做罷,」她苦笑。

直到2005年,國內實施勞退新制,有人資經驗的她才被叫回家。不久,在大陸分公司管財務的大姐希望她幫忙,林佳郁就從青島廠人資做起,負責員工聯誼、年度旅遊、節慶晚會等活動。「前兩年就像康樂股長,」她笑說。

這些獨特經歷,讓林佳郁跟當地員工建立良好關係,也見識各省的特殊文化。台勵福在對岸沒幾個台幹,幾乎都是外地來的民工,大家下了班住宿舍,幾乎24小時生活在一起。她笑說,每次外出巡視經銷站,沿路總會聽到員工對老闆的抱怨,「很多人根本忘了,我是董事長的女兒。」

當康樂股長的日子雖然快樂,但不知不覺間,挑戰降臨。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到大陸第三年,大姊因結婚返台,又爆發金融海嘯,三位總字輩的高階主管還無預警集體離職,迫使林佳郁立刻扛下重擔,「當時沒時間考慮,只好硬著頭皮上陣了,」她回想。

短短七天,父女倆走遍大江南北70間主要門市,跟各地幹部懇談。這時,第二代身分發揮了效果,「我是老闆的女兒,我來到這,代表台勵福不會棄守!」林佳郁開門見山就是這句話。

建立SOP、與供應商搏感情

全中國跑完一遍後,林佳郁發現,公司以前讓各地幹部自由發揮,缺乏系統化的管理和財務制度,因此便趁著市場空窗期,把大家叫回總部開會,共同建立一套SOP操作準則。

難得的是,林佳郁還一次解決庫存跟欠款兩大問題。她親自找數十家供應商懇談,希望共體時艱,用產品抵債的方式度過難關,慢慢銷完堆在倉庫的370台堆高機,「或許看我很有誠意,年紀又小,所以真的談成了。」

2010年景氣回溫,台勵福在中國市場銷量首次衝破1萬台,就是靠著低潮時打造的營運制度,及跟供應鏈建立的革命情感。

能當上最年輕的機械公會理事,林佳郁並非只是繼承父親頭銜。這兩年中國機械工程協會來台,或台灣到大陸的聯誼交流,都由她籌備,邀請到許多重量級人物,不少長輩對她刮目相看。

雖然身為機械業裡的少數女性,輩分又低,但林佳郁卻將這些劣勢轉為優勢。

除了做好禮儀,她更不怕發問,不但拉近跟上一代經營者的距離,更加速了管理心法的學習,「反正我沒有包袱,不懂就問,不怕被笑。」

此刻,台勵福兩岸堆高機產量達2萬台,去年集團營收突破百億。除了自有品牌,更幫許多歐系品牌代工,去年還吸引全球龍頭「豐田自動織機」(Toyota Industries Corp)入股,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搶攻新興市場。

在大陸市場鍛鍊接班實力後,這位最年輕的機械業女總如何帶領公司成長,值得期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