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養成閱讀習慣 偏鄉國中學生不再弱勢

3.澎湖縣 鎮海國中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1-09-13

瀏覽數 17,650+

養成閱讀習慣 偏鄉國中學生不再弱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30分鐘看懂12年國教

只有49個學生,連有些澎湖人都沒聽過的偏鄉學校鎮海國中,因為推動閱讀,不只成為全縣基測成績最高的學校,也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位於澎湖縣白沙鄉的鎮海國中是一所三面靠海的鄉下學校,地處偏遠,有些澎湖人甚至沒聽過它的名字。

這裡的學生不在乎外界眼光,他們在學校裡學陶藝,把做好的風鈴掛在校園裡高大的南洋杉上,海風吹來,噹噹的響聲似乎訴說學生的自信。

鎮海是所迷你型學校,全校僅有六位老師、49名學生,一個年級一個班。然而,他們的基測表現卻居全縣之冠,國中技藝競賽的食品職群成績也是全縣第一。同時還設立小老師制度,輔導功課落後的學生,這樣的學習模式受到教育部肯定,今年獲選為中小學服務學習參考案例。

這裡有1∕3的學生是弱勢族群,他們不是來自單親家庭,就是隔代教養,學業表現不好。但是,這六年來,學校改變教育方式後,學生的學習表現明顯進步,鎮海國中教導主任陳進興說:「養成學生閱讀習慣是最主要原因。」

推動閱讀 品格、成績都進步

2005年,英文老師林宜靜發現,弱勢家庭的學生成績不理想,和閱讀能力差、看不懂題目有關。於是,她先在自己的班級,對25名學生推行閱讀,規定他們早自習時間不准看課本、漫畫、寫考卷,一律要讀課外書和繪本。

幾個月之後,她發現學生的小考、月考成績進步了,跟其他老師商量後,第二年就推廣到全校。結果,學生造句能力變好了,作文也通順了,重要的是,孩子的言行舉止比從前有禮貌,以前出口成「髒」,現在是出口成「章」。

特別的是,六年前的基測PR值是26.69,推行閱讀一年之後,增加到34.5,今年更進步到53,變成澎湖縣第一名。陳進興解釋,這樣的表現雖然比不上都會區的國中生,可是,對鄉下孩子來說,已經是不錯的成績。

社會科老師胡雁翊也說,國一生剛入學的測驗成績排在全縣中後段,培養閱讀習慣之後,大有不同。「很多學生家裡沒有課外書籍,」林宜靜表示,有的學生家裡務農、捕魚,閱讀幫他們打開一扇窗,可以認識其他職業。

小老師制度 增進同學情誼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現在,午休時間學生能夠自由選擇睡覺或閱讀,林宜靜說,有一半學生願意看課外書。隨著讀書風氣興起,校方每年至少花10萬元買書。看到閱讀讓學生功課進步,老師們希望拉近同學間的課業差距,開始推行小老師制度。

「我希望同學進步,全班平均分數才能提高,」國三學生蔣之衡、洪嵩麟異口同聲表示。每當全班訂正考卷時,他們就會在教室裡走來走去,個別輔導同學,假使同學不敢開口,發現表情有異,他們也會主動上前,詳細講解。

「我不怕別人比自己強,」他們倆認為,幫助同學能讓自己對課業更瞭解。教學弟妹數學的吳令晨則說:「如果我自己都不懂,沒有完全吸收,怎麼講解呢?」

陳進興認為,小老師制度的教學效果比老師要好,同儕容易溝通,且能夠增進情誼、互信,大家相親相愛,不會發生霸凌事件。

有趣的是,鎮海國中發明一種成績計算方式,班上沒有排名,只有自我比較,知道自己是否進步,同學不必為分數拚得你死我活。

「教國三生是我最輕鬆的工作!」老師鄭雅鈴開心地說,其他學校的老師承受國三的升學壓力,她有小老師幫忙,減輕負擔。

為了讓學生認識自己,校方還安排「藝術生根」活動,在藝術家鄭中和、呂嘉萍教導下,人人會做陶藝品、手抄紙、手工肥皂,到了燒窑的日子,大家還會排班,輪流守夜,看顧爐火,訓練合作精神。

藝術生根、培養孩子興趣

陳進興說,與其計較PR值、能否考上明星高中,不如花時間發展學生的興趣,捏陶就可能成為下一代未來的休閒嗜好,影響會是一輩子,也是多元發展的一環。

至於想念技職的學生,校方找來專業人士教導。愛做麵包的許銘軒憑著傑出的烘焙技術,今年就得到澎湖縣食品職群第一名,還考上澎湖海事高職餐飲科。

鎮海的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成長,吸引馬公市區的國中生轉學就讀。國三生鄭百惠就說,以前的學校生活總在考試中度過,音樂、美術、童軍等課程就被拿來考試,沒有樂趣。但是在鎮海完全不一樣,讓上學變得非常有趣又充實。鄭百惠的想法影響了弟弟鄭百恩,他今年升上國一,越區選擇就讀鎮海國中,為的就是想學做麵包和肥皂。

「開學後,學生還要學種蘭花、種菜,」陳進興正在規劃新的課程,這一次,他準備讓學生接近泥土,幫助他們試探性向。假使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未來能培養出優秀的農夫,也是美事一樁。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