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只承接長三角, 也要承接台灣產業轉移

專訪安徽省發改委副主任 吳勁松:

楊泰興
user

楊泰興

2011-05-03

瀏覽數 16,650+

不只承接長三角, 也要承接台灣產業轉移
 

本文出自 2011 / 5月號雜誌 黃金10年來了!

安徽省發改委副主任吳勁松,今年45歲,長期負責安徽發展規劃的工作,對於該省的經濟發展瞭然於胸。

在專訪時,安徽商務廳一位副廳長剛好經過,忍不住誇說:「他是我們安徽的第一才子,省十二五規劃就是他執筆的。」

個頭不高、戴眼鏡的吳勁松,在接受採訪時總是前傾著身子,誠懇地解釋安徽的過去與未來,不時以手勢輔助說明。對於困境與不足也坦率承認。以下是專訪精華: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安徽在下一階段的省十二五規劃當中,發展重點為何?

吳勁松答(以下簡稱答):下一階段安徽發展有兩大明確重點,一個就是戰略新興產業,一個就是服務業。因為安徽的工業發展相當迅速,而金融服務業相對不足,安徽省也特別拿出1億元人民幣資金,進行引導,包括了金融、房地產、資訊服務業、旅遊、文化等八大產業。目前引導資金還不高,但是之後一定會大幅加碼。

問:安徽對吸引台資企業態度與具體優惠?

答:安徽省對吸收台商投資,是高度的重視,如果有大企業來,配套措施絕對不是普遍優惠,而是一事一議,個案處理。

合肥、蕪湖、馬鞍山等市皆多次到台灣積極招商,推廣形象,另外,我們也積極學習台灣扶植高科技產業的政策,例如,我們便相當重視竹科的經驗,多次派員考察。不知怎麼,學習台灣的經驗,效果最好。我們發現西方的經驗,儘管很好,但是拿來應用總是要做一番調整,而台灣的經驗特別合用,或許是同文同種的關係,很多拿過就可用。(笑)

舉例來說,中國取法台灣的竹科跟工研院的模式,目前科學院在全大陸有五大中心,分別在北京、上海、長春、廣州以及合肥。合肥設的這個製造創新中心,一年省政府給予7億元人民幣。

重台灣科技業 歡迎奇美、友達

問:安徽過去給人的印象是農業大省以及水災不斷的城市,這個部分有所改變嗎?

答:安徽給人的印象,過去的確是天災頗多,淮河問題多年來困擾安徽,但在不斷整治下已獲得成果,安徽已經多年不鬧水災了,舉例來說,2007年大水災時就順利過關。另外,安徽給人的印象是農業大省,但現有產業中,農業所占比例並不算高,目前有15%,估計到五年後,農業將只占10%以下。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問:在未來五年規劃當中,整個皖江地帶之各城市的定位與角色會有任何微妙的變化嗎?

答:安徽省的跨度甚大,淮河以北的皖北,是中原文化,長江以南是吳越文化,安徽一直沒有區域中心,現在就是要把合肥打造成這樣一個中心,讓它起到帶動全省的作用。

現在合肥市的GDP是2700億,在「十二五」結束時,估計可以翻一翻變成6000億。 其次是蕪湖,因為它的地域與汽車等製造業優勢,將其定位為皖南中心。

另外,皖北不能沒有一個中心,蚌埠將定位成為一個皖北的中心。這樣三個城市可以成為一個犄角之勢。

我們不但要承接「長三角」的產業轉移,也要承接台灣的產業轉移,我們很看重台灣的科技產業,諸如台積電、友達、奇美的面板產業等,都高度歡迎。

家電製造重鎮 海爾、美的落腳

問:以安徽這麼優越的條件,何以過去嗅覺敏銳的台商落腳安徽的比例較低?

答:我承認的確存在這個問題,安徽一般說來態度較保守,因此對於招商引資,態度不夠積極,這是主觀因素上的弱點。

其次,在客觀因素上,安徽在過去十幾年,一直給人家多災多難的感覺,所有人對安徽一直存在農業大省、能源大省的刻板印象,這都不利於招商。

但安徽這些年已經有重大變化,我們是家電業製造大省,現在已經超越山東,成為全大陸第二,全大陸數得出來大型白色家電,諸如格力、海爾、美的、長虹等,已全在安徽落腳。

問:你認為安徽除以上的特性之外,還有沒有任何優勢。

答:安徽,體質是比較薄弱的,但是「向上走,向外走」的趨勢愈來愈明顯。

過去江蘇人瞧不起安徽,嫌我們窮,但是這些年,我們的優異表現已讓他們刮目相看。這段時間,不少江蘇官員就組團到合肥考察,安徽官員現在的座右銘就是「白加黑,五加二」。

「白加黑」就是白天加夜晚,五加二就是上班五天再加上兩天假日,都要努力打拚。官員觀念的徹底改變,以及良好的服務態度,會是安徽省發展最主要的依靠。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