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經濟學人觀世界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89-09-15

瀏覽數 10,750+

經濟學人觀世界
 

本文出自 1989 / 10月號雜誌 第040期遠見雜誌

美國電視在歐洲喧賓奪主

歐洲共同組織跟美國又在鬧意見了。這回的焦點是在歐洲電視上播映,每年起碼賺到十億美元的美國片。

對美國而言,娛樂事業是僅次於國防的第二大宗外銷產品。今天,美國影片對歐洲電視的輸出量比一九八三年時增加了五倍,美國節目已占歐洲電視每年播映時間二十七萬五千小時的一二%;而歐洲電視頻道還在增加,因此影片交易量顯然將繼續成長。

這筆影片交易不僅替美國電視製作公司賺進一大筆錢,對美國影片製作公司也大有俾益。因為像「蝙蝠俠」這類在美國國內票房就可以賣到十億元的熱門片,雖然看不上歐洲票房的區區三百萬到一千萬元營收,但是對其他十部中只有一部能在美國市場收回本錢的一般影片,歐洲市場的利潤就不可小覷了。

美國娛樂業大亨重視歐洲市場還另有隱情。在過去一年半中,涉及傳播事業的購併金額已飆到七百億美元;華爾街的股票炒作大戶不斷放出風聲,使投資人相信傳播事業越大越賺錢,特別是就海外市場而言。

電視無國界

新近兼併的「時代(Time)」和「華納公司(Warner)」就認為,團結就是力量,今後在歐洲市場可以如虎添翼,兩家公司甚至已經開始盤算買下幾家歐洲的傳播公司。

歐洲共同組織卻起草了一份美其名曰「電視無國界」的管理方案,建議各國在「實際可行」的情況下,保留「大半」的歐洲電視時間給歐洲製作的節目和影片。這個方案從去年起一直懸而未決,而且風波不斷,例如西德和丹麥就認為歐洲共同組織不應該干涉各國的文化事務。

部分立場較為溫和的國家,包括英國,已簽署同意;但英國政府還是認為「實際可行」這幾個字的「但書」,使得整個方案缺乏約束力,不能據以設定電視時間限額。英國傳播業大亨羅伯.麥斯威爾則建議政府接受在全歐洲設定溫和限額的制度,不然有些國家會自行嚴格設限。

美國的傳播界對這種溫和立場卻不領情。代表美國八大電影製片公司的「美國電影協會」利代表獨立製片公司的「美國電影推廣協會」,正在向美國政府遊說,希望美國和歐洲簽署新貿易條約時採取報復行動。布希總統看樣子可能會聽命而行。

設限損人不利己

美國電影製片公司堅稱,美國並未對外國電視設限,而大多數歐洲國家目前也沒有設限措施,因此任何形式的設限都是不友善的行動;何況立場強硬的國家,像法國,大可利用方案中的曖昧字眼,自行設定更嚴格的限額。

美國電影製片公司本身雖然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對美國電視設限的確是損人又不利己的事。立場溫和的國家很可能根本對這個規定置之不理。像葡萄牙的大部分電視節目都靠巴西提供,它根本別無選擇。

目前英國的電視台一致為歐洲節目保留「合理的比例」 全部電視時間的八六%;獨立的電視台卻只肯保留六五%,並且辯稱這樣並未違背方案規定的「大半時間」。此外,英國政府容許收費電視網「空中暨英國衛星傳播網(Sky and British Satelite Broadcasting,SBS)不必遵守限額,因為「不切實際」。美國批評這些做法簡直是隨心所欲。

目前法國是對方案詮釋最為嚴苛的國家。好萊塢的眼中釘,法國文化部長賈克.朗要求每一家電視台必須保留六0%的時間給歐洲節目,而且其中一半必須是在法國攝製。去年虧損累累的法國電視台無不怨聲載道。民營第五電視台批評這種規定是「謀殺」,而且抱怨法國拍的節目根本不夠播放。

在法國,最熱門的節目是「朱門恩怨」、「幸運之輪」等美國節目,可是朗先生絲毫不肯讓步;今年七月,兩家超時播出美國節目的電視台真的被罰款一千萬元。

無理性的保護主義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這種作法算不算毫無理性的保護主義?當然是。一個國家的政府想扶助本地的電視、電影製作是合理的--尤其像法國,它的節目缺乏海外市場,實在沒有多少利潤但是最好的扶助方法應該是補貼,設限是不管用的,沒有人會為了愛國而甘心看爛片。

好在設限還是有一點好處的,至少迫使好萊塢製片廠不得不在歐洲設廠。環球製片公司正考慮在英國找一塊價值五億元的地點設廠。事實上,許多美國片已經是在英國完成大部分,因而可以算是「英國片」了。

總有一天,美國片會為了一張「歐洲製」的執照,而跑到盧森堡去配樂,而這一天恐怕已經近在眼前。可憐,朗先生要痛心疾首了。

東歐人民出走記

真討厭!西方人的夢想竟然成真了。多年來西歐人一直慫恿東歐國家讓他們的人民自由移民,現在東歐人其的源源不斷湧出來--今年至少會有一百萬共產國家人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移民。

西德政府因為申請攻治庇護的人太多,不得不關閉駐東柏林和布達佩斯的外交單位。西德總理科爾甚至寫信給東德共黨總書記何內克,拜託他把「那邊」搞得像樣點,免得那兒的人老往外邊跑。

「用腳投票」

其實,東歐人民大出走,對東、西歐政府都是難題。

這一批用腳投票的人之中,有德國血統的人最多。西德政府估計,今年起碼會有三十三萬德裔人分別從蘇聯,波蘭和羅馬尼亞移民到西德;還有九萬東德人更會以「西德公民」的身分,堂而皇之地進入西德;至於從最近開放的奧地利--匈牙利邊境溜到柏林,或溜進西德駐東柏林、布達佩斯和布拉格辦事處的德裔東歐人更是數以千計。

其次是土耳其裔人。過去四個月內就有將近三十萬人,從保加利亞逃到土耳其。還有大約兩萬名羅馬尼亞人,逃離獨裁者西奧塞斯庫的魔掌,他們先跑到較開放的匈牙利,或越過多瑙河到南斯拉夫,再俟機到西方國家。

更有不計其數持旅遊簽証的東歐人在西歐國家延期居留,打工賺錢。這就難怪最近從華沙到倫敦的班機老是客滿,在羅馬街頭擦車窗的人也多半來自波蘭--想想看,西方國家一個月的工資,回到家鄉,可以在黑市換得三年的工資。

這股移民潮是「開放政策」直接、間接造成的結果。東歐國家放寬旅遊限制,使人民獲得大好機會離家出走;戈巴契夫一心想巴結波昂政府,當然就得讓更多的德裔蘇聯人返鄉;而部分東歐國家的開放,也對其他強硬派領袖像東德的何內克或保加利亞的契夫可夫造成壓力,不得不讓更多國民移民國外。

看來移民潮還正方興未艾。東德一千七百萬人口中至少有一百萬人打算出國,流落東歐各國的三百萬德裔人和保加利亞境內的六十萬土耳其裔人也不甘人後。在可見的未來,東歐國家的改革開放雖然可能減少政治異議分子逃往國外,但改革帶來的經濟慾望恐怕會引誘更多人往外國跑。

移民潮方興未艾

西方國家應該歡迎這股移民潮,西德人或許還記得,一九四五至四六年間,從中歐西萊西亞地區逃到西德的一千兩百萬難民,協助他們建立了經濟奇蹟;今天的新移民也來得正逢其時 西德的建築業正鬧工人荒,而全面的勞工荒也已逼近眼前。西德內政部長說:「既然我們在四0年代那麼艱苦的時候,都能吸收上百萬的難民,今天我們富裕了,容納幾十萬人應該不是問題。」

可惜經濟繁榮並沒有使西德人變得更慷慨;替新移民找工作,找住處都要花不少錢,而且很多人根本己經不會說德語。以反對收容移民起家的極右派共和黨在六月的歐洲議會普選中贏得七%選票,政客們對此甚為緊張,深怕東歐移民潮會更加助長共和黨的聲勢。

西歐國家應該分擔一點責任,譬如說從共同市場的基金中提取一些補助,當可不無小補。但是西歐人更需要的是道德勇氣,他們不能獨善其身,向渴望自由的東歐人賞以閉門羹。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