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2025《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北市蟬聯六都第一、台中獲年度進步獎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25-10-02

瀏覽數 1,650+

《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總體競爭力台北市獲六都全台第一。張智傑攝
《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總體競爭力台北市獲六都全台第一。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距離2026年縣市長大選倒數一年,無論是爭取連任,或因任滿兩屆必須交棒,地方首長施政成績都備受各界關注。2025《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今天(10月2日)揭曉,台北市台東縣分別蟬聯六都組和一般縣市組冠軍;台中市新竹市以顯著進步幅度,各自拿下六都組和一般縣市組年度最佳進步獎;而觀察4年來名次變化,高雄市進步幅度全台第一,較2021年前進8名,躍升至總榜第二名,南投縣的總成績也成長7個名次,為一般縣市組進步最多。

● 總體競爭力:台北市全台第一、台東縣一般縣市第一
● 年度進步獎:六都組台中市、一般縣市組新竹市
● 4年名次成長:高雄市全台第一、南投縣為一般縣市進步最多
  • 《遠見雜誌》自 1995 年率先推出的「縣市評比」,至今已成為台灣最具指標性的城市體檢報告。每年6月公布的「縣市施政滿意度調查」以民調反映民意,10月揭曉的「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則以客觀統計數據指標檢視治理成效。

2025年《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涵蓋12大面向、119項細指標(部分指標合併計分,實際計分項目為72項),兼具廣度與深度,已逐漸成為縣市政府施政考核的依循,尤其,明年將舉行地方首長選舉,這份成績被視為各縣市的「關鍵模擬考」。

2025《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總榜。《遠見》製表

2025《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總榜。《遠見》製表

剖析三大構面、九大競爭力,檢視4年名次變化

因應聯合國SDGs永續指標為各地政府共同的績效標竿,這份調查將評比指標歸類出環境永續、社會永續、治理永續三個構面,並延續九大競爭力面向,分別為經濟與就業、教育與文化、環保與環境品質、治安、公共安全與消防、醫療衛生、生活品質與現代化、地方財政、社會福利。總計共有總榜、三大永續榜、九大競爭力榜等13個排行榜。

由於外島的澎湖、金門、連江三縣市資料樣本過小,本次調查僅涵蓋本島19個縣市;另一方面,考量直轄市與一般縣市掌握的資源差距,故以六都組與一般縣市組各自排名,較具公平性。

值得注意的是,縣市施政績效需經時間積累,無法僅憑單一年度分數論成敗,因此,榜單除了比較各縣市2025年與2024年進退步表現,也依地方首長4年一任的選舉週期,將2025年與4年前(2021年)的成績進行對照,讓民眾更能掌握各縣市的競爭力變化。

台北市連霸全台冠軍,台東縣蟬聯一般縣市龍頭

2025年總榜全台冠軍由台北市連霸,獲「競爭力首善之城」殊榮,不但總成績第一,「教育與文化」全國排名也獨占鰲頭,「社會永續」「治安」「公安與消防」「醫療衛生」皆六都第一。

台東縣穩坐總榜一般縣市組龍頭寶座,並在「治理永續」「公安與消防」「地方財政」3個分榜奪下全國第一,為「競爭力典範之城」。

高雄市4年內全台進步最多,台中市獲六都年度進步獎

總榜全台第二的高雄市,不僅較2024年進步一名,相較2021年,當時是全台第10名,六都最末,而今大幅躍升8名,為全台進步最多,「環保與環境品質」亦為全台進步最多,並在「環境永續」取得六都第一,獲封「競爭力爆發之城」。

2025年大黑馬是總榜全台第三的台中市,在「地方財政」「治理永續」為六都第一,且「地方財政」較4年前進步11名。而與2024年相較,「環保與環境品質」進步11名、「環境永續」進步6名、「治理永續」進步3名,展現「永續典範之城」的實力。

新竹市、南投縣,分居一般縣市組第2、3名

新竹市拿下一般縣市組榜眼、全台排名第6,較2024年飆升4名,並在「醫療衛生」「社會永續」2項分榜勇奪全台榜首,登上「醫衛典範之城」寶座。

另一隻黑馬是「競爭力潛力之城」的南投縣,在一般縣市組排名第三,「教育與文化」「社會福利」也奪下一般縣市組王者寶座。4年內,總成績進步7名,「公安與消防」「社會福利」分別飆升5名和12名,成長幅度為一般縣市組最多;甚至在「地方財政」攀升14名,成為全台進步最多。

社會福利:新北全台第一、台南進步最多
經濟與就業,桃園登六都第一

榮登「幸福首善之城」的新北市,拿下「社會福利」全台第一、「環保與環境品質」六都第一。其「公安與消防」較2024年進步5名,為六都進步最多。

桃園市在「經濟與就業」「生活品質與現代化」登上六都第一。4年來,「教育與文化」進步11名,成長幅度為全台之冠,「經濟與就業」「醫療衛生」分別進步6名和5名,皆為六都進步最多;「社會永續」也較2024年進步8名,為全台進步最多。

台南市則是「社福躍進之城」,不但「社會福利」4年來進步13名,為全台進步最多;與2024年相較,「治安」「醫療衛生」分別進步7名和5名,也是六都中的佼佼者。

基隆生活、竹縣經濟、彰化環保冠居全台
苗栗經濟名次成長,全台最多

基隆市在「生活品質與現代化」成績冠居全台,為「生活品質典範之城」,且「公安與消防」4年內進步5名,為一般縣市進步最多。

新竹縣「經濟與就業」的表現在全台登頂,為「經濟典範之城」。苗栗縣在「經濟與就業」4年進步7名,成長幅度為全台之冠,堪稱「經濟躍進之城」。

彰化縣則是「環保躍進之城」,不只「環保與環境品質」「環境永續」拿下全台第一,「環保與環境品質」也在4年內進步11名,為一般縣市進步最多。

嘉縣治安全台最佳,嘉市公安進步最多
雲林生活、環保雙重成長

雲林縣「生活品質與現代化」4年內前進8名,為全台進步最多;「環境永續」「環保與環境品質」都較2024年進步7名,獲得「生活品質躍進之城」的美名。

訂閱即享投資必讀好書三選二《巨人思維》、《長期買進》、《12個經濟指標,讓你投資無往不利》

嘉義縣榮獲「治安典範之城」,不僅「治安」奪全台第一,且「治理永續」比2024年進步10名,為全台進步最多;「教育與文化」4年內進步9名,為一般縣市組進步最多。

嘉義市不遑多讓,與2024年相較,「經濟與就業」「公安與消防」分別進步5名和7名,成長名次皆為全台最多,榮登「公安潛力之城」。

屏東醫衛、宜蘭治安、花蓮公安躍進

國境之南的屏東縣展現「醫衛躍進之城」的潛力,「醫療衛生」4年內進步7名,且「地方財政」較2024年進步12名,進步名次皆為全台最多。

至於東台灣,宜蘭縣成為「治安躍進之城」,「治安」4年內大幅進步16名,全台進步最多;另外,「社會福利」較2024年進步3名。花蓮縣是「公安躍進之城」,「公安與消防」4年內進步5名,為一般縣市組進步最多。

10項關鍵指標,反映施政優勢與治理實力

2025年《遠見雜誌》共採納119項細指標進行評比,以細指標奪冠數來排名,台東縣蟬聯奪冠王,細指標奪冠數為25項;嘉義市異軍突起,奪冠數23項拿下亞軍;季軍由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三座直轄市共享,奪冠數均為18項。

其中,有10項「顯學級」的關鍵指標,能反映各縣市的施政優勢與治理實力。首先,是代表產業活力的「營利事業家數年增率」,桃園市以2.58%的增幅居冠。接著,是代表家庭富裕程度的「家庭收支–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第一名為新竹市。而代表人口紅利程度的「老化指數」,全台數字最低的是新竹縣。

「人口自然增加率」、「人口社會增加率」第一名分別是桃園市、新竹縣;值得注意的是,新竹縣的社會增加率高達10.27%,為全台唯一雙位數增長的城市。

「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成長率」為淨零轉型的風向球,由彰化縣取得第一。攸關醫療量能的「每萬人口病床數」,嘉義市名列第一。而要觀察城市治安,「無被害人刑案主動查處率」能有效反映警政人員的積極程度,今年第一名為嘉義縣。

檢視地方財政狀況,代表城市創收能力的「地方稅收成長率」,由台中市奪冠。「人均負債數」最低的城市為嘉義市、並長年維持「零水準」,堪稱減債王。

在台灣,地方治理是一門高度專業的藝術,許多政策需要長期累積與耐心經營。《遠見》的競爭力評比如鏡子般,映照出各縣市治理的耐力與決心,然而治理的價值,絕不僅於當下的分數,更在於為下一代累積的紅利。

2025《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十大競爭力指標。《遠見》製表

2025《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十大競爭力指標。《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遠見》製表

【2025年縣市競爭力調查說明】

本調查以九大面向進行競爭力評等,今年除了針對原有細項指標進行檢視與調整外,另外也將相同類型的複數指標合併為一項指標進行分數計算,避免重複計分。因此,2025年的評比面向分別為8項經濟與就業、7項教育與文化、9項環保與環境品質、9項治安、8項公共安全與消防、8項醫療衛生、10項生活品質與現代化、6項地方財政、7項社會福利之細項指標,2025年的評比總共涵蓋72項細項指標。

指標計算方法是將每一細項每個縣市的原始數據,轉為30至90分的標準化分數,各面向之細項加總後,以算術平均數進行每個縣市各項目之排行,九大面向分數最後加總計算平均數則為總排名。

●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國家發展委員會、台灣i運動資訊平台、公共圖書館統計系統、資源回收管理系統、內政部、教育部、文化部、環境部、交通部、財政部、勞動部、衛生福利部、數位發展部、台灣電力公司等機關。

● 註:2025年的調查數據以2024年統計數字為主,部分項目為2022、2023年。金門縣、連江縣、澎湖縣由於數據不全,因此不列入評比。

你可能也喜歡

用旅人的腳步,朗讀永續的台中
數位專題

用旅人的腳步,朗讀永續的台中

台中,這座城市的轉型不僅是建設,更是對未來的深刻承諾。從每個細節中,向全球旅人展現永續理念與城市發展的無縫融合。每一步的探索,不僅是與自然的對話,更是對永續未來的堅定信念。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