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30年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終於啟動。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主張「政策先行」,鬆綁法規、啟動市場,盼在2030年前將台灣資產管理規模由30兆推升至60兆,撬動金融產業新契機。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舉起整個地球!」2300多年來,古希臘時期科學家阿基米德的研究與名言,啟發無數世人,創造許多靈感乍現的「啊哈時刻」。
最著名的故事是,阿基米德在泡澡中發現浮力理論,幫國王辨識出真假皇冠。他也將槓桿原理研究到透徹,依此做出生活用具、可防禦城牆的石砲彈弓,自豪只要找到支點,他就能憑藉槓桿,以一個支點舉起整顆地球。
這話看似狂妄,卻有其理論基礎,也激勵世人挑戰一個又一個「以小搏大」的不可能任務。
啟動甫滿一週年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也是一個不可能任務。
去年9月,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正式宣布打造台灣版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並以壯大資產管理、普惠永續融合、財富管理促進、資金投入公建與擴大投資台灣等五大計畫,來「留財引資」。台灣金融業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30兆元,他期待在2030年前可翻倍為60兆元。
為此,金管會一年內鬆綁超過30項金融業務;7月22日,金管會、高雄市政府偕同各部會在高雄亞灣區,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金融專區揭幕。
喊了30年,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真的來了?
台灣味的資產管理中心,這次真的要來了嗎?其實,亞資中心的概念原型可追溯到1993年的「亞太營運中心」提案,當時行政院長連戰即將之列為經濟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在全球貿易加速自由化的前提下,將台灣作為亞太經濟樞紐,促進貨品、人員、資金與資訊的流通。
但是後來因為「戒急用忍」政策而喊卡,30年當中不時有人提起,亞太營運中心卻始終只聞樓梯響。
「這次不一樣!」9月,彭金隆接受《遠見》專訪,表示過去卡關的主因之一是「大家都在等」,等一個政策、等有人先動,結果就是都沒動。近一年來,他讓政策先行,「金管會先上路,能做的先做」,從法規鬆綁開始,逐步啟動連環效應。
這是屬於彭金隆的槓桿原理。
採訪中,他秀出手繪草圖,圖上以政策作為支點,而壓住槓桿左邊、象徵「市場發展」的大石頭愈大,右邊的「市場活力」就被舉得愈高。也就是,政策愈是支持,愈能推動市場發展,業界動能也就愈強,將會自行帶動產業升級,「把政策當作支點,支點對了,就能撬起整個產業!」
亞資中心力拚「兩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即將在10月盛大開辦台灣週,向億元級的全球高資產客戶招手。於此同時,台灣金融業界也進入亞資戰國元年,合縱連橫各出奇招,爭相卡位財管市場大餅。
台灣正要熱鬧起步,但新加坡、香港已發展出成熟的資產管理生態系,台灣如何逆勢突圍?就看彭主委的政策支點,如何驅動產業槓桿出最大效益、撬動60兆錢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