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電子工程師喬瑞斯的信用卡遭竊,損失不小,他決定要發明一種信用卡安全系統,方法是用手背或手腕上的靜脈,來證明出示信用卡的人,就是信用卡原持有者。
喬瑞斯的發明成功了,英國科技公司(British Technology Group)準備進一步開發,他們將這套安全系統暫時命名為「靜脈辨識器」。
只認主人的靜脈
「靜脈辨識器」先用一架電子攝影機掃瞄皮膚下的靜脈,然後把靜脈形狀轉換成可儲存在信用卡背面磁帶上的數位化資料。靜脈形狀也可以用電腦程式輸進一張長得像信用卡、資料儲存量較大的「智慧卡」(Smartcard)。
靜脈資料一旦存入卡片,使用者無論是用它買肉也好,進入工作地點或啟動電腦也好,都必須把手放在一具紅外線掃瞄器下,檢驗手上的靜脈與卡中程式化的靜脈形狀是否相符。
喬瑞斯的發明構想並非首創。一九八四年,美國的「視別公司」(Eyedentify Inc.)已在市面上發行自創的靜脈識別系統,以低光度照明燈檢視視網膜的血管形狀。這種安全系統主要是用來監視進出辦公大樓的員工,或關在牢獄中的囚犯。
喬瑞斯的靜脈識別系統,則不只是針對公司管制保險箱和辦公大樓的需要,也在保護個人財產--電腦系統、交通工具或是住宅--的安全。供個人使用的安全系統裝置,可能只有一般計算機大小。他預期將來有一天,人們可將每樣有價值的個人消費品,如電視、錄影機、汽車等的資料輸進安全系統,使用時先經「智慧卡」確認是主人的靜脈,消費品才能啟動。
比指紋安全
未來,指紋也是可行的識別依據,但是根據市場研究,一般人認為掃瞄靜脈比採擷指紋容易。此外,指紋的安全性不及靜脈高,你可以請人喝杯飲料,然後把杯子帶走,從杯子上複製那人的指紋,而一個人的靜脈形狀幾乎不可能複製得出來。
英國科技公司指出,在儲存電腦資料時,靜脈識別系統所需的記憶容量也比其他識別系統,如聲音、簽名、指紋,要來得小。
然而,靜脈識別方式並非十全十美。它無法作為法律上的鑑別依據,因為和指紋比起來,靜脈的形狀粗略得多用而且,甲的指紋絕不會與乙的雷同,而一個人的靜脈形狀則難保獨一無二。
有待市場考驗
消費者會接受這新奇的構想嗎?它能在市場上和已經站穩腳步的簽名辨識器、臉孔與聲音辨識器一較短長嗎?目前還不知道。甚至這新產品能不能開發出來都在未定之天。畢竟,構想雖然簡單,但要把它變成可以實際操作的產品,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取材自New York Times)